APP下载

简论山区水文工程建设中河道问题及有效对策

2016-05-30邱汉新

水能经济 2016年3期
关键词:治理措施现状

邱汉新

【摘要】山区河道是行洪的通道,生态的屏障,是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城乡建设的重要保证。我们水利人应不断努力,通过改善人们的理念,标本兼治、以水美城、控制河流污染,为达到人水亲和的目标而奋斗。

【关键词】山区河道;现状;治理措施

一、山区河道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河道建设及管理中存在不少问题

1.1 河床淤积现象严重。山区河流,水文条件、水利要素情况复杂,一般情况下,流域面积都比较小,流程短,汇流时间短,河道比降大,汛期洪水陡涨陡落,枯期流量 很小,有的基本断流,河岸或河堤承受高水位压力的时间不长,但一遇洪水,水流速度快,冲刷力特强,推移质多,有的河流一次洪水后,推移质就填满了河槽,再遇洪水,灾害损失就迅速扩大。去年“6.15”大洪灾中,我乡中村村就在暴雨中,由于大量泥沙奔流而下,高过边上农田,周村村淳溪段被洪积物淤平,直接填 平近50亩农田。

1.2 建筑弃渣、生活垃圾乱倒严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下,每年各村都有三四十户农民自建新房,为减少支出,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渣直接倾倒到门前的河里,严重阻碍了行洪。

1.3 乱采滥挖现象时有发生。近年來,各地砂石料需求较大,一些非法分子看到了其中的巨大利益,于是就出现擅自乱采、半夜偷采现象。河道乱采滥挖,造成河床坑坑洼洼,影响河道行洪、河势稳定、河水安全。今年周村村溪段经常出现乱采砂人,经村民举报,镇村现场制止2起,其中县水利局处理1起。

1.4 老河道基础设施落后。大部分村级河道未建防洪堤,属原始河岸,防洪标准低,经过几十年洪水冲刷,老化失修状况十分普遍,严重地影响河道安全行洪。

2、造成如上问题的原因

2.1 历史因素。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历史传统生产模式的影响,长期以来,本地的农民一直遵循着“砍树卖钱”、“靠山吃山”的旧习,在这种粗放型生产模式的影响下,一些村的自然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每当暴雨,屡成洪灾。

2.2 项目资金投入不足。自去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公布,政府加大了公共财政在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在这兴修水利的大好形势下,由于我们山区小流域面广量大,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加上地方资金有限,项目难以逐个深入,绝大多数并未享受到项目重建。

2.3 河道保洁意识淡薄。今年以来,全县主抓卫生工作,对乡镇、村明确了严格的考核制度。但是河道保洁一直是农村卫生工作中的盲点,受传统生活习惯的影响,群众自觉意识差。认为对于流动的河水,垃圾入河自然也会冲走,他们高估了河道的自然消化能力,殊不知大部分垃圾不会消失只会造成对下游的压力。

2.4 宣传不够,执法不严。《水法》、《河道管理条例》对随意在河道内倾倒垃圾等行为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但是农村里乱倒垃圾、围垦种植、违章建筑等现象还是普 遍存在。一方面,由于法规宣传不到位,群众自觉爱河、护河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因河道线长,执法力量不足,特别对垃圾偷倒入河、盗采砂石的行为,难取证,难查处,难监管,难执行,也从没有一个处罚的限定。

二、探索长效治理措施

山区河道承担着灌溉和防洪排涝的重要任务,能保证农业生产旱涝保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道工程既是农业生产的命脉,也是一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和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载体,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探索符合我镇实际的河道治理长效管理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 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在规划治理中,因地制宜,综合考察上下游、左右岸、整个流域的相互关系。河道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是山区经济社会与生态坏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和基础。山区河道治理完全有必要探索实践生态水利模式,可采取“生态养河”,一方面在流域内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拦截地面径流,减少泥沙进入河道。另一方面进行河道整治,采取上堵下排,修建堤防、护岸工程。

2 明确责任,建立领导小组。河道的广泛性、流动性决定了河道治理工作必须上下联动,多方配合。建议成立全县河道专项治理领导小组,由分管县长任组长,宣传部、卫生局、环保局、交通局、规建局、水利局、农业局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县河道保洁工作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工作,制定河道保洁政策意见,出台河道 保洁工作方案,明确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落实工作目标、要求、责任、措施。乡镇相应成立河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辖区范围内河道管理的组织协调。

3 确定专人,设立专项资金。各村应设至少一名河道保洁员,签订保洁协议,适时进行抽查、考核,按照考核分数发放工资。

4 规范管理,加强执法力度。各村应对自己所在管辖范围内的河道设置界桩和公告牌,载明河道名称、河道管理范围以及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和限制的行为等事项。把 河道管理具体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可在沿河沿溪村庄成立河道管理协会,负责本村范围内河道保洁、巡查等任务。

5 加大宣传,形成氛围。加大宣传力度,充分提高农民卫生意识,转变生活陋习,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河道功能、作用,增强全民“爱 河、护河”意识。二是抓好公益广告、标语、宣传栏建设。三是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健康知识、环保知识、卫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倡导科学文明的行为规范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四是播放宣传片,曝光弃碴、设障、垃圾入河、污水排放等破坏河道环境、污染水质行为造成的严重影响,起到警示、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杨海霞,刘欣.山区河道规划治理浅谈[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28).

[2]熊传地,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探讨[J].中国防汛抗旱,2007(02).

猜你喜欢

治理措施现状
浅谈城市交通拥堵困境的道路税费治理措施
关于大气污染形成分析及治理探析
反洗钱法规体系问题及建议
紫色土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