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园会》和《烧马棚》两部成长小说的相同点

2016-05-30王群

校园英语·中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成长小说相同点

王群

【摘要】成长小说是一种关注年轻人成长过程的文学题材。曼斯菲尔德所著《园会》和福克纳所著《烧马棚》是典型的成长小说。本论文将会比较两部短篇小说主人公成长过程的相同点。

【关键词】成长小说 《园会》 《烧马棚》 相同点

一、成长小说简介

作为一种文学题材,成长小说在18世纪后半叶首次出现于德国,然后迅速传播到欧洲和美国。

人们对于成长小说有很多定义,但是主要意思大致相同,那就是在经历了一系列的磨难和苦楚之后,主人公将会得到成长,变得成熟。追求成熟的过程十分漫长,并且充满磨难。这些磨难包括主人公自身的欲望和外部社会所奉行的种种条件。最终,主人公会接受社会秩序的价值观,进入主流社会。成长小说以主人公对自身和对自身社会身份的重新认识而结束。简单来说,成长小说是记录年轻人成长过程的小说。

二、对比《园会》和《烧马棚》这两部成长小说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所著《园会》和威廉·福克纳所著《烧马棚》两部小说都是典型的成长小说。《园会》中,主人公劳拉犹豫徘徊于保持阶级忠诚和尊重人性二者之间,最终她选择了后者尊重人性。《烧马棚》中,主人公沙迪保持家族忠诚和尊重道义二者之间,小说的最后他选择了尊重道义。本文将会比较两部短篇小说主人公劳拉和沙迪成长过程中的相同点。

1.在故事开头部分,两位主人公都对人性或者道义有模糊的意识。《园会》主人公劳拉是一个出生在一个上层阶级的善良纯真、天真无邪的女孩。当听到一个穷邻居在一场事故中去世,劳拉为这位邻居深感惋惜,并且十分同情他的妻儿,于是她决定请求妈妈暂停现在家里举办的欢快娱乐的园会,以此显示他们对于邻居的同情和尊重。在这里我们能够看到劳拉对于人性的意识。

《烧马棚》中,主人公沙迪是艾布纳最小的儿子。艾布纳经常烧毁别人家的马棚以泄愤。当治安官命沙迪指证自己的父亲烧了哈瑞斯先生的马棚,沙迪内心感到非常矛盾,在父亲和道义之间犹豫不决。 “……那种要命的伤心绝望的感觉又梗在心头了,他心想:他是要我撒谎呢,”(H·R 斯通贝克 142)法庭上沙迪感受到的悲伤绝望清楚地显示出他意识到了道义。

2.两个主人公对人性和道义的意识都受到长辈的干涉。《园会》中,劳拉请求母亲暂停正在举办的园会。母亲却漠不关心,坚持举办园会。然后,母亲将她新买的帽子戴到劳拉头上,并且告诉她上层阶级不应该为了底层民众放弃享乐的自由。劳拉不明白母亲的话,迅速跑回了自己的卧室。在卧室的镜子里面,劳拉看到一个戴着帽子、魅力四射的女孩。她开始思考妈妈关于阶级差异的话是否正确。 “她一进去就意外地看到自己漂亮的影子……她想,妈妈说的对吗?……这时她在想象中又瞥了眼那个可怜的女人和那些小孩,以及抬到家里的尸体。不过这些似乎很模糊……”(杨向荣 143)这里的帽子是阶级差异的象征。(朱思)它使得劳拉放弃对阶级平等和人性的意识,忠诚于自己上层阶级的优越感。

《烧马棚》中,第一场诉讼结束之后,沙迪家准备搬离这个乡镇。露营的第一个晚上,沙迪被父亲叫到一个偏僻的地方。父警告沙迪古老血脉和家族忠诚的重要性。沙迪认同了父亲的观点。一天,父亲在商店买了一段奶酪,沙迪和父亲、哥哥每人一份。在这里,奶酪是家族忠诚的象征。只有通过对家人忠诚,沙迪才能得到这份奶酪,才能得到其他家庭成员对他的忠诚。在父亲的劝说之后,沙迪越来越忠诚于自己的家庭,越来越轻视道义。

3.最终,两位主人公都突破长辈的干涉,实现了成长。《园会》中,劳拉独自一人去慰问去世鄰居一家。当最终见到去世邻居的面庞时,劳拉突然有一种顿悟—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在亲身经历园会的奢华和邻居家的悲惨生活,她看到了人生的结局。这个结局在她眼里是平静的,美丽的。(董杰)劳拉为阶级差异而感到抱歉,于是她对邻居的尸体说请原谅她的帽子。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劳拉对生命的理解比以前更加深刻。她选择了尊重人性而不是尊重阶级差异。她成长了。

《烧马棚》中,第二次庭审判决结束后,沙迪父亲决定去烧掉农场主的马棚。父亲离开后,沙迪竭尽全力挣脱了母亲的束缚,跑去农场主家通风报信。“为了道义,为了社会责任,他放弃了自己的血统。他挣脱了母亲与姨妈的看管,跑去向德斯潘报信。”(皮爱红)自此以后,沙迪离家出走,再未归来。在家族忠诚和社会道义之间,沙迪选择了社会道义。至此,这个十岁小男孩终于完成了他从懵懂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他成长了。

三、总结

前面,作者比较了《园会》和《烧马棚》这两部成长小说主人公成长经历的相同点。两个主人公劳拉和沙迪一开始都对人性或者道义有模糊微弱的意识,但是后来这种意识都被长辈的干涉所摧毁。最后,两位主人公突破困难险阻,选择了符合社会价值观的人性或者道义。他们实现了成长,变得更加成熟。

成长是人人都会经历的普遍主题。成长过程十分艰难但是意义重大。经历一系列困难之后,人们会变的更加适应社会,会对自身、整个人类、社会和生命有更深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董杰.破茧:劳拉的蜕变─试析曼斯菲尔德《园会》的主题颜色[J].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71.

[2]H·R 斯通贝克.福克纳中短篇小说选[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4.

[3]杨向荣.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选[M].外文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成长小说相同点
飞机与公共汽车
有意思吧
曹文轩成长小说中的生存教育探析
写作主体人格视野下的曹文轩的成长小说
《芒果街上的小屋》中墨裔女性的成长历程
常见易混同义词语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