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助学生语文能力提升
2016-05-30冯启廷
冯启廷
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与学生课外阅读有密切关系,课外阅读可视为语文教学的“第二课堂”,但现在的学生普遍在此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随意性、猎奇性、消遣性,缺乏科学的指导,作为语文教师,我觉得有必要投入一些心力来指导好学生的课外阅读。
目前,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从课外阅读书籍的选择上,学生们大多喜欢读故事类、漫画类书籍,而极少关注文学类、知识类书籍;学生们课外阅读没有明确的读书计划,走马观花,看书不动笔、不用心,不能进行有益营养的搜集、整理、消化、应用;更多的学生在写完家庭作业后不是玩手机、上网,就是找小伙伴玩游戏,根本无兴趣参与课外阅读;不少家长忽视课外阅读对学生综合素养的促进作用,很少给孩子买课外书籍,而学生也大多认为课外书籍可看可不看,以完成作业免于老师的批评为“第一要务”,天天在“作业堆”中“疲于奔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语文教师再不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指导,那学生多半会成为应试教育的工具,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也多半成了“一纸空谈”。
如何引导学生来到课外阅读这块芳草地领略奇瑰美景、探秘获知,我做了如下努力:
一、做通学生及家长的思想工作,重视课外阅读的积极意义
我给每位对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疑义的家长都致电宣传课外阅读的好处,在课堂上也多次强调课外阅读的裨益,使学生和家长们普遍认同课外阅读对学生成长的积极意义,如开阔视野、储备知识、提高审美能力、提升智商情商、有助于促进语文成绩、规范品德修养等,建议学生及家长从思想上得以重视,从实践上乐于落实。我也充分利用课堂上的空白时间对学生讲述我的读书心得,经常把近期所看的优秀作品共享于全班学生,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逐渐地体味到课外书刊的乐趣,我在网上细心搜集了上百部优秀作品对学生予以推荐,并倡议学生们尽量采取在线阅读或下载阅读、学生互换互借等免费方式来参与课外阅读活动。
二、倚重家庭教育因素,巩固学生课外阅读成效
为了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学习效果,我倡议学生和家长也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每天舍出半小时至一小时时间,学生和家长一起品读优秀作品,学生和家长之间共同发表读书感悟,又或者让学生在阅读后把作品中的精彩之处讲给家长听,这种形式实质上是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再次深化,在聊天、讲述过程中,学生可以把自己的记忆、理解,重新创造出来,对于提高课外阅读学习效果、促化语文能力都具有莫大益处。
三、用图书馆的管理方法来发挥班级图书角的功能
很多班级都有图书角,但许多图书角并未发挥期望功能。有的班级的图书角仅存十余本书,学生对其中的内容早已耳熟能详,又或者根本无兴趣阅读,学期初至学期尾,书籍根本没更新过,图书角实质上成为一种摆设。我班的图书角简直就像是一个微型图书馆,在我的发动下,学生们都能把自己的书奉献出来,“馆藏量”200余本,而且每月都在更新中。为了让学生们更有效、更有序地享受阅读乐趣,我与学生干部们把每本书都编上了“馆藏号”,按序摆放,由学习委员充任“图书管理员”之职,对书籍的管理实行登记制度。用图书馆的管理方法来发挥班级图书角的功能。这样一来,有效地弥补了学生书源之不足,管理混乱等问题,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了良好的便利条件。
四、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方法,巩固自学成果
学生的兴趣往往具有很大的变动性,做事、学习都普遍存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为了保持、增进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有计划地组织了一些课堂语文活动来加以促化,如开展“我来讲故事”、“配乐诗文朗诵会”、“语文主题班会”、“课外阅读周记观览”、“语文大百科知识问答”等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
市面上、网络中的书籍良莠不齐,为了保证学生阅读方向的健康性,我每月都会向同学们建议有益读物目录,并建议他们在保证课业完成的基础上,适时适量地选择书刊阅读,采取“咬文嚼字”和“不求甚解”,“摘录”与“随感”相结合等多种阅读方式,每周读书笔记不少于两篇,每周给家长讲故事不少于两次。
个人的进步可称为其他学生效仿的榜样,我每月都会进行一次读书总结会,每学期都会给课外阅读活动表现突出的学生以口头表扬和证书鼓励。让学生形成持久的阅读兴趣,使之成为一种助其健康成长的好习惯。
总之,语文教师应努力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中,使课外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进步的精神、智慧食粮、课堂的有益补充、进步的阶梯。语文教育要与时俱进,就要发挥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追赶时代、超越课堂,迈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
(作者单位:吉林省辉南县辉南镇永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