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心理健康课程设计探究

2016-05-30郑婉瑜

亚太教育 2016年27期
关键词:高中生

郑婉瑜

摘 要:高中是学习生涯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各项研究表明针对高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业成就。学校心理课程仍处于普及与探索的阶段,针对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的课程系列相对较少。本文分析了近些年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设计了系类课程在高二年级进行教学实践。旨在以后关于这方面的课程设计上为更多的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心理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049-02

一、引言

学习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提出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这一领域的具体表现。学习自我效能感是对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程度的评价,是个体对控制自己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一种主观判断。相关研究将学习自我效能感分为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两个维度。其中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完成学业,取得良好成绩和避免学业失败的能力评估。学行为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学习行为能否达到学习目标的评估。

目前有许多的学术研究都致力于学习自我效能感作为变量之一与学习策略、学习目标、归因方式、心理健康等因素之间相关分析。与一般学科相结合的研究结果多集中在具体学科学习的建议分析上。各种研究都证实了学习自我效能感在高中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性。在学校学校心理健康课逐步普及的今天,设计系列有针对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心理健康课程是必要的。

二、针对高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的实证研究分析

在针对高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的研究中,有良好效果的是采用是班级团体辅导课、同质性团体辅导课、以心理健康教育课为载体的干预方案进行的实证实验。以下对三种方案进行对比分析:

(1)班级团体辅导课:针对职校学生。课程以活动为主导。课程设计分为四个主题:自信心训练、学习动机激发、学习方法与策略、合理归因与心态调节。每个主题再设计不同课程,共13节课。每次课40分钟,每周一次课。研究结果显示班级团体辅导对于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产生显著影响。但在学习能力效能感维度上的差異不显著。原因分析主要是方案没有涉及具体学科的学习内容。

(2)同质性团体心理辅导课:针对普通中学高一年偏科生。课程以活动为主导。课程设计包含以下几个内容:团队初识、归因训练、积极暗示、目标与理想、励志故事、积极思维方式,共6次课。每次课40分钟,为期6周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课能有效提升偏科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但在学习行为效能感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原因分析主要是因为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行为进行指导与训练,并且课时保证不够。

(3)以心理干预方案为主:针对高一年。课程以讲授、讨论、师生互动为主。课程为初识高中、了解认识学习自我效能感、时间管理、如何适应高中学习生活、学习积极归因模式、榜样示范、学习策略辅导、自信心团体训练,共8次课,每次课40分钟,为期21周。每一次干预基本都分为三个阶段,以讲授理论、问题探讨为主。研究结果显示8次心理干预方案提升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显著,在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上的差异也是显著的,原因分析在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维度上有专门设计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干预有关。

综上:虽三个实证研究的对象、课时量、干预方式不完全相同,但通过三个实证研究可以发现,有针性对高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进行培养,都会提高学生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在学习自我效能感的两个维度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自我效能感上的培养结果上有所差异,在设计课程上更有区分性的从这两个维度来设计相应的心理健康课程,效果值得探究。三个实证研究都有涉及归因、自信心训练、目标管理三方面。第三个实证研究之所以差异效果显著与其在前期对学生进行问题收集再来进行干预方案设计有关系。以学生为主体,课程的设计会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同时针对个别学生开展相应的指导,收集学生案例共性分享会在课程的进行中更能引起学生共鸣。

三、心理健康课程设计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纲要》中指出,在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在高中以体验和调适为主。心理健康课程主要是在活动中体验、分享、学习、成长。心理健康课设计要符合以发展性目标为主,预防性目标为辅,在全体学生心理体验基础上,通过活动的主要形式,体现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特征。笔者在总结前期相关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纲要》设计了针对高中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培养的系列课程。课程设计初期也采用华东师范大学边玉芳在《学习自我效能感量表编制》中运用的开放式问卷调查表。用于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认为学习上自信的学生应具备的特点以及自我在学习上自信与否的评价,为后期课程设计提供更切实的方向。为期一学期20周,按照学校开课要求,高二17个班级共852人,每个班周次开课,一个班级一学期总共9节课。

前期开放性问卷收集信息反馈中:17个班级自评自信度每个班级答“是”的概率不足50%,最低只有10%。即使是成绩最好的班级概率也只有36%(理科班),34%(文科班)。主要在学习困境反馈上主要集中在记不住、自律性差、时间不够、听不懂四个方面。在认为在学习上自信学生的应具备特点主要集中在自律性高、自信、勤奋等几个方面。根据调查结果以及相关实证研究分析,制定了9节课。第一节课解析心理咨询及介绍学期课程安排,为后期给个别学生提供针对性的辅导做铺垫。做心理咨询的六年中发现,到高三年再针对学生的考试焦虑进行方法指导和考前讲座,能起到的效果并不明显。特别是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没有经过长时间的实践练习,效果不显著。在每节心理课的课前3分钟,带领学生做正念观息,通过9次课的集体练习,学生反馈效果良好。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有学生前来针对学习上的具体问题寻求辅导。辅导的主要问题包括:上课效率不高、情绪波动大、自律性低等。收集资料共性,在课程中相应的渗透教学,学生反馈贴近他们生活的实例极具启发性。在课程结束后,请学生对这八节课的内容进行反馈。问卷改编至郑永莉《高一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影响的研究》中自编的课程反馈表,每节课分为三个反馈程度A代表好,B代表一般,C代表不好。课程反馈结果学生认可度较高92%学生认为整体八次课体验好。对于第一次课34.2%的学生认为一般,个别学生0.4%认为不好。最受学生喜欢的课程是第2次课冥想与白纸穿越活动、第5次课重视运用多种感觉学习、第7次课从记忆的过程看学习、第8次课晚自习时间管理。学生在评价印象最深的课程多次提到活动全员参与。课程建议中学生提及较多的是多活动、少讲述、多开课时。通过学生和市心理教师听评课反馈后,对课程再进一步修改,为课题后期进行相应的实证研究做准备,更好的将实证研究的转化成心理课程。充实校本课程,为更多的教师提供有效的参考。

更改后8次心理课课程安排:

(作者单位:漳州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梁剑玲,郑碧莹.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提升职高学生学习效能感的实证研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15.

[2]区桂兰.高中偏科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郑永莉.高一学生学习自我效能感对学习成绩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4]黄国英,雷玉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设计初探[J].教育学术月刊,2009.9

猜你喜欢

高中生
“以读促写”,提升高中生的写作水平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