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现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6-05-30黄蓉
黄蓉
摘 要:目前,由于受到一些不正确思想的影响,学校中许多小学生对劳动缺乏正确的认识,劳动教育取得的成效并不大。本文主要从家长、学校和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几点建议:与家长沟通,转变错误观念;班集开展各种活动,设劳动卡;委任班干部,提高学生认识。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教育;原因;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023-02
开学第一天去班上总结放学,走进教室,我习惯性扫了一眼教室地面,每个人的课桌下都很干净,唯独包同学课桌底下全是纸屑。还没等我开口,打扫卫生的值日生站起来气愤地说:“老师,他的课桌底下,我们刚帮他打扫干净了,可是他自己又扔了很多垃圾。”听完值日生的汇报,我要求他马上将自己课桌底下打扫干净。可是,他满脸委屈地说:“今天,又不是我打扫卫生,我凭什么打扫。”“你自己弄脏了,当然要自己打扫干净,要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我生气的说道。“可是,我奶奶说了,我来学校是读书的,不是打扫卫生的。而且我奶奶还说,只要成绩好,考所好大学,就能找份好工作,赚很多钱,请个保姆打扫卫生,不用自己动手。”他振振有词地说道。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集几代人的宠爱于一身。以至于许多孩子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培养出了许多“小皇帝”、“小公主”,不会洗衣服、不会打扫自己的房间、书包大人背、学校卫生大人做、天热了不会减衣服,天冷了不会加衣服……这些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当前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问题之一,小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少。问题之二,小学生对劳动缺乏正确的认识。
这些问题的产生,学校、家长、学生自身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找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途径,才能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习惯。
一、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1.家长方面的原因
人们常说,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会陶冶出什么样的孩子。环境就是一个大染缸,使人不知不觉被浸染。通过家访,我了解到包同学的家庭比较特殊,父母在他五岁时离异,他一直跟着奶奶生活。奶奶平时很宠孩子,从来不让自己的孙子做家务活,饭菜都是送到孙子手上。奶奶很重视孙子的学习成绩,给孩子报了很多学习辅导班,比如每天的晚托班,假期的补习班,唯恐自己孙子的成绩掉在了其他孩子后面。
首先,家长们“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错误思想观念,给孩子们埋下了蔑视劳动的错误种子。其次,独生子女的家庭,尤其是单亲家庭,由于孩子缺少了来自父亲的爱或母亲的爱,大人们总觉得亏欠了小孩,所以总想从某一方面弥补孩子,不让孩子干家务活成了较好的弥补方式之一。最后,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庭中都有一位专门料理家庭事务的人,家里的活都有专门的人做,家里的劳动量明显减少,孩子们自己整理床铺、打扫房间的事压根儿就轮不上。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在劳动中获得真实体验的机会很少。
2.学校方面的原因
首先,“分数至上”的狭隘质量观。相比劳动教育来说,教师们更重视学生的分数。从班上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包同学在班上成绩排名第一,之前的班主任在分配劳动任务时,包同学可以不用学校的劳动卫生打扫。其次,在学校劳动教育形式化严重。学生在学校接受劳动相关知识教育的途径之一就是劳动课,而劳动课要么教师拿着教材在讲台上念,要么学生在教室里自习写作业。学校没有专职劳动教师,都由其他语数外的教师兼任。在一定程度上,由于学校对劳动教育的轻视,导致学生对劳动教育的错误认识,没能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更无法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3.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劳动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仍有少部分学生持有错误的劳动观,对劳动技能的掌握程度比较低,对劳动的认识还不够彻底。本班的大多数学生都表示愿意帮助父母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如扫地、擦桌子等。但很多学生对帮助父母劳动的原因解释为“获得表扬和不用写作业”,甚至有些学生说家务劳动本身就是长辈的工作,他们不会帮忙,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劳动是一件辛苦的事,付出了劳动就应该获得奖励,并没能从劳动中体验到快乐,而仅仅将劳动作为一种获得报酬的手段。
二、改进小学劳动教育的几点建议
1.与家长沟通,转变错误观念
为了让学生家长转变其错误的劳动教育观,我抓住包同学奶奶每天接送他上学的机会,以聊家常的方式,向她宣传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使其明白简单的劳动和读好书之间其实并不矛盾,体力劳动有时也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劳动过程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让孩子从不会到会,从领悟到掌握,這是一个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转换和运用过程。并告诉她,如果小学阶段不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那么升入初中后,没人帮他打理时,他连基本的洗衣、扫地都不会,这样很难融入集体生活,也不知道如何与他人交往、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简单的劳动还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同情心、责任感等高尚的道德情感。
2.班集开展各种活动,设劳动卡
为了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识,首先,我在课堂上开展有关劳动的主题班会,使其思想上觉悟。如“今天我学会了做……”。在课外,要求他们尊敬食堂打饭菜的叔叔阿姨,饭菜不要随地乱丢,要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其次,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捕捉一些学生爱劳动的场景、事迹,比如捡起校园中的果皮纸屑,再利用早读进行教育表扬,从而鼓励更多的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更加热爱劳动。马卡连柯曾指出:“在学校或家里如果有了劳动,学生就自然会运用他们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去解决他们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①于是,在课后,我布置了一些课外作业。如在家里种豆芽、学会煮饭、洗红领巾等,最初是作为家庭作业布置,到后来,学生们主动将自己的劳动成果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最后,为了检测学生是否完成劳动作业,我设计了“劳动卡”,要求班上每个孩子记载其劳动情况,每周交给家长检查核实后签字,再由我在班上每周进行一次点评。这样有利于督促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委任班干部,提高学生认识
由于包同学从小缺少父爱母爱,而且与同学关系也不好。通过观察,我发现他很喜欢站在一旁看同学玩游戏,或者故意踢下别人的椅子,引起他人注意。这点让我确信,他其实很想融入同学中去,只是不是知道方法。于是,我马上找他交流,问他想不想要和同学们玩。他的回答非常肯定。我告诉他,“我有个办法能让班上所有的人都和你玩,但是你得帮老师忙,老师现在特别需要一位帮手,帮我管理班上的劳动卫生,如果管理得好,我就告诉你方法。”他高兴地点点头。我马上进行进一步诱导,问“你能不能告诉我怎样当好一名劳动委员?”“每天监督同学是否及时打扫卫生,是否打扫干净。”他回答。我告诉他,这还不够。我要求他去同学那里做一个调查,问问同学们心目中优秀的劳动委员是什么样的,然后把同学们说的每一条记录下来,进行总结整理,再告诉我。第二天,他来找我并告诉我,他知道怎样做好劳动委员了。他说:“首先,要自己做好榜样,不能随地丢垃圾。其次,要认真负责,及时监督并检查环境卫生。最后,看见有同学丢垃圾,要及时制止;看见班上的扫把、撮箕没摆整齐时,要及时整理。”这样既避免了说教,也有利于提高劳动积极性,更重要的是使其在意识上改变劳动观。
马卡连柯曾说过:“正确的教育如果是不劳动的教育,那是不可能想象的……在教育工作中,劳动也应当是最重要的根本因素之一。”②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劳动教育的价值,与此同时,我们还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培养其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幸福的体验。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注释:
①吴式颖等.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第25页.
②《马卡连柯全集》第4卷,苏俄教育科学院出版社1957年版,第39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