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下俄语言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2016-05-30钱育蓉于炯田生伟孙华杨兴耀
钱育蓉 于炯 田生伟 孙华 杨兴耀
摘要:要进一步开拓“一带一路”战略中面向中西亚信息产业和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市场,必须针对新疆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新挑战,开展俄语言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改革。在新疆第二轮紧缺人才专业“软件工程”的统一规划和建设框架下,本文针对“一带一路”人才战略对中西亚多语种软件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以新疆大学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俄语言方向)专业本科生培养为例,论述了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俄语言软件人才的必要性,分析了俄语言软件工程人才培养面临的突出问题,从课程体系建设、国际化培养思路和多语种软件应用服务等方面探索了符合我区特点的俄语言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策略,形成一套符合区情、行之有效的多语种软件人才培养模式。这些探索对少数民族地区及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实用型软件人才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
关键词:俄语言;软件工程;多语种;一带一路;示范性软件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159-02
一、前言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9月访问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和2013年10月出席APEC非正式会议期间提出“一带一路”战略。随着国家对“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新疆也迎来了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新疆大学软件学院是新疆唯一一所省级示范性软件学院,为了适应中西亚软件服务外包市场的实际需求,早在2009年就开设了软件工程俄语言特色班,培养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少数民族语言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并开展了俄语言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旨在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俄语言方向软件工程高层次人才,2011年新疆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确定为新疆重点产业紧缺人才的专业,计划通过三年的软硬件投资和建设,面向新疆信息化建设和软件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针对中西亚软件公司及新疆各企事业单位提出的多语种软件工程人才的需求,培养一批服务新疆经济和产业的中高级实用型、国际化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服务于“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中新疆这一核心区的中西亚软件服务外包业务和地方信息化产业的建设。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新疆软件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
1.新疆俄语言软件人才现状。俄语教育随着中国与俄罗斯、独联体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交流的阴晴不定而跌宕起伏,2009年以来,中俄互办“国家年”等一系列国家层面的举措使得俄语专业不断升温,“一带一路”规划必将俄语应用提升到史无前例的热度。另一方面,新疆具有俄、维、哈、柯等少数民族语言教育的天独厚的条件,随着多语种信息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从事多语种处理工作的软件专业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既懂少数民族语言,又具备软件专业技术的人才却凤毛麟角,结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高技术水平的少数民族语言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显得尤为必要。新疆作为中国和中西亚联系的主要枢纽,深刻影响着新疆乃至全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贸易发展,同时,互联网的无疆域性已让越来越多的国内软件信息企业不再满足本土市场,借助“一路一带”的政策良机,新疆软件信息产业的跨境电子商务领域、通信信息领域、交通基础软件领域、适合国际化的通用型管理软件领域、软件外包领域将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多语种软件人才的培养也成为了新疆高等教育中国际化、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的一大挑战。当前,新疆软件人才紧缺和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新疆软件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2.面临的突出问题:①新疆多语种软件工程的整体办学实力与水平不高。近年来新疆教育事业虽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区域高等教育的总体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国内发达地区的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软件工程专业的发展,国务院学位办虽然于2011年将软件工程提升为一级学科,然而新疆开设软件工程专业的高校仅有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医科大学、石河子大学等几所高校,目前仅有新疆大学具有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的招生资格。在多语种软件工程复合型、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全疆采用国际合作方式办学的院校较少,且合作的领域和内容有限,来疆留学生规模较小且学习语言、文化类专业居多,很少涵盖软件工程及相似专业。②多语种软件工程教育资源整合不够。依据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特点,要实现新疆多语种软件工程人才的应用、复合能力培养,就需要融合对应的多语种教育资源,随着不同文化、语言和民族的融合,软件工程专业教育资源融合才能够逐步扩大至新疆大学乃至全疆,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中西亚国家高校交流的范围和教育合作方式才可以不断发展。从我院软件工程俄语言特色班教育现状来看,语言、专业与文化的融合深度还远远不够;在师资队伍的融合方面,虽然学院有老师开展公派留学和院校互派,但公派留学大多由教师自主选择国外留学高校,很难同国外院校建立融合式师资资源;在多语种软件工程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培养适应新疆经济发展所需应用型软件专业人才,就不能全盘照搬国外教材及授课模式,要充分认识到:西北边陲的涉外软件服务外包企业,其本土文化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授课教师不能简单拿来,需要自身融合理解后再开展讲授,讲授内容也需要融合授课教师对中外文化及专业技术等内容的理解。
三、俄语言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1.面向中西亚软件服务外包企业构建俄语言软件工程课程体系。依据中西亚软件产业发展方向,针对中俄边境商贸活动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适时调整俄语言软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面向市场和产业进行特色培养,聘请具有涉外软件企业工作背景的中、俄客座教授,从区内外具有一定规模的中西亚软件服务外包企业选择理论水平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软件工程师、软件项目经理开展实践教学,并参与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制定、实践课程设置、实验室的建设等环节。通过对理论和实践课程的整合,一整套系统的俄语言软件工程实践课程体系已初具规模,实现了理论课程与实践实训的系统集成和整合优化。该体系将国际化软件开发规范性和系统性的培养贯穿在专业教学计划及大纲中,合理衔接前导课和后续课,不断加强学生软件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及项目管理等技能的培养,通过大量的上机时间、代码阅读及纠错、软件规范化检查等环节,培养学生代码编写的规范性和良好习惯。该体系突出理论和实践的融合、课上与课下的融合,充分利用理论讲授、课堂讨论、校内实训、创新项目立项、校外实训等方式,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知识,充分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
2.探索多语种软件工程人才培养,面向中西亚打造国际化、复合型软件人才。通过成立多语种软件技术开发团队,建立软件研发基地,探索多语种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使软件学院的教师和学生能真正参与到服务新疆、面向中西亚的软件开发项目之中,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俄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阿拉伯语等多语言文字应用软件及服务,带动新疆的多语种信息化、网络化,促进与中西亚地区的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及软件服务外包,不断提高新疆信息化应用水平及其产业化水平,使新疆成为“一路一带”战略中我国面向中西亚各国软件出口的主要基地。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软件产业辐射中西亚的战略目标,新疆大学软件学院已于2009年开始试办软件工程专业俄语言特色班,深入开展各领域国际合作,每年均选派学生去国外深造交流,目前已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国立师范大学、国立经管大学等国外高校签署了交流合作协议,力求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软件高级人才。
3.深入挖掘多语种软件应用市场潜力促就业。为了充分发挥院校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示范、引领和聚集作用,2007年成立的新疆大学软件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以软件创新项目和创业训练项目立项的形式将学生、老师组织起来,采取企业或教师提出项目需求、学生为实施主体的方式来开展各类软件项目的开发与管理,建立起能力本位的育才课程体系,注重学科教育与工程教育并重,以达到从立项到开发、交付都能自主完成,逐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目标。还通过常规化设立“创新项目”、“创业项目”、“萌芽基金”,由学校和学院提供场地和资金以激励同学开展领域各异的软件工程项目开发,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别及机构组织的竞赛活动,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新疆大学软件学院经过十三年的实践与探索,已为西部边疆培养中高层次软件专业人才千余名,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升,2015年1月,新疆大学软件学院教学成果“面向产业需求的示范性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新型俄语言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教育改革是发展边疆软件人才战略和软件产业的迫切需要,我们相信:具有地区民族特色的软件人才培养思路及培养模式改革可面向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可持续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培养体系,也必将对新常态下新疆特色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意义及影响。
参考文献:
[1]黎英.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新疆教育人才培养[J].现代企业,2015,(7):26-27.
[2]秦放鸣,武斯斯.新疆人才吸引力和流失率实证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5):91-99.
[3]禹龙,田生伟,于炯.边疆地区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策略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6(18):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