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武术“打练结合”教学模式探析

2016-05-30孟涛田旭红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传统武术教学模式

孟涛 田旭红

摘要:中华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格斗技击术,以其独特的魅力屹立在历史长河中,并不断地随着文明的发展而演变。金戈铁马的年代已经逝去,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保留传统武术的本质并使之被很好的继承,需要武术教育者不断的对传统武术教学模式进行探讨。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打练结合”教学模式展开讨论。研究认为,武术的发展不能脱离其本质属性,当前传统武术异化现象严重,学校武术教育境况令人堪忧,因而对武术教学模式的深刻剖析显得尤为重要。“打练结合”教学模式既继承了传统,又区别于其他格斗类项目;便于动作记忆,有利于武术技能的习得;更增加了锻炼的趣味性,培养了协作精神,有利于终身武术意识的形成。同时,在传统武术“打练结合”教学模式中要注意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遵循由简入繁、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加强对学生的武德教育。

关键词:传统武术 打练结合 教学模式

所谓传统武术,是指在农耕文明时代形成并发展的,至今多在民间传播的套路、散手和功法等内容及相应活动方式。传统武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西方体育文化的强烈冲击,使得其本身所具有的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的本质属性——“技击性”逐步弱化。如今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单一,学生缺乏学习武术的兴趣,“喜欢武术,不喜欢上武术课”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大部分的院校也仍旧沿用“基本功加套路”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课时少、周期短,以及教师为赶教学计划不得不进行的“速成”教学中,难以体会和理解武术文化的真谛。学校是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前沿阵地,作为承载着众多优秀文化基因的传统武术理应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武术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打练结合”概念解析

“打练结合”是相对于传统武术套路教学“练而无打”“练而不打”而言的,因此要突出“打”,即武术的实用性。事物均以自身的本质特征体现其存在于社会的价值,传统武术的存在亦是如此。武术萌芽于原始狩猎,发达于军队部落战事,演变于文明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之中。武术作为一种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和文化现象,它所展现给人们的是一种最为朴素、简练、实用、美观的身体活动形式,它的价值功能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但其核心实质是它所具有的健身性、技击性、艺术性三位一体的综合特性,此“三性”高度地凝聚着武术创造者们深刻的社会实践及生活体验、精神情感和人生智慧。武术发展至今,仍然需要以其核心实质体现其存在于社会的价值,习练武术可以通过肢体的活动以及意注内在精、气、神来达到身心和谐与健康,通过对攻防格斗场面的表达以及内在神韵来丰富其艺术美感,而技击性也是需要在不断的自我练习以及与对手进行对抗才能得以体现。

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使得当代社会中少了打斗,多了和谐与纪律。但是优秀的传统武术文化仍然是现代社会中需要继承与传播的,“打练结合”的教学模式也是传承武术技能所必需的。长期以来,西方文化的入侵和以奥林匹克运动为坐标的中国武术发展道路,已经给中国武术的发展带来了难以治愈的创伤。中国武术发展进程中的“入奥失败”“传统遗失”“去本求末”“削足适履”“体还在,魂已逝”等问题,已经成为羁绊中国武术健康前行的枷锁和阻力。学校武术教育中“武术体操化”严重影响了武术文化的传播,使学生缺乏对武术本质的理解。传统武术“打练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武术教学活动的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是大量教学实践活动的理论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这种武术教学活动带有的普遍性规律。只有站在继承、传播和创新的立场上,使学校武术教育回归本源,针对现有武术教学内容,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进行多种教学模式的尝试与改革,达到使学生“既喜欢武术又喜欢上武术课”的教育目标,这样的武术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二、“打练结合”教学模式的价值体现

1.既继承了传统,又区别于其他格斗类项目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独有的技击艺术,在历史行进中不断丰富,从传统武术习练过程中不仅能能够体会到历史沿传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而且“打练结合”也正是传统武术练习方法与步骤的真实概括。中国武术流派纷呈、拳种众多,太极阴阳运行、以柔克刚,八卦连环、避正就斜,形意势整、硬打硬进等,无不是一代代武术大师的实践与总结,体现出以弱胜强、带有东方色彩的技击艺术。尤其是武术套路,即使并不是真正的与人格斗技击,但每个动作所表现出来的都是震人心魄的战斗场面。武术的“练”是对“术”不断娴熟和掌握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体悟的过程。“练”本身直接体现着武术的巩固和强化,同时也直接体现着武术的技击实战性。“打练结合”不仅仅是武术之所以具有民族传统文化内涵所不可缺少的要素,也概括着中国武术的技术内涵和技术理念。练是“打”的基础,“打”是练的体现。

传统武术“打练结合”教学模式也区别去其他格斗类项目。这是一种具有完整传承体系的格斗类教学模式。武术的单式、套路、操手等都是在前人的积累中不断传承与发展的,不仅仅教授武术技能和理论知识,而且要对学生进行武德的洗礼,以促进人格完善,这也是中国传统武术所特有的。西方的拳击并没有完整系统的传承,虽然也是以实战为根本,但从中并不能看到其文化传承、道德传承。从技法来看,武术通过不断的练习套路、功法,在对练中体现出“打、踢、拿、靠、摔”等各种格斗技法的综合运用。日本的合气道主要体现其拿法,韩国盛行的跆拳道主要是以腿法见长,泰拳则主要以踢打为主。武术训练通过功法和套路的演练之后再进行对练,将武术中的技法根据个人理解与习练形成不同风格的格斗技。传武武术中所讲究的“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对于西方体育单纯崇尚的“更快、更高、更强”为主的格斗方式来说顯然更胜一筹。

2.便于动作记忆,有利于武术技能的习得

从武术动作技能层面来讲,传统武术“打练结合”的教学模式符合武术技能形成的一般规律。武术技能形成的过程由武术动作表象和动作概念的建立,武术动作的模仿,武术动作技能的形成以及武术动作的熟练四个阶段构成。武术“打练结合”教学模式能够通过武术功法、套路和模拟对抗的的习练,使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做什么”“怎么做”和“为什么这样做”建立一种清晰的动作表象。传统武术对打练习可以帮助学生纠正套路动作。武术本质在于技击,一定要从实践中寻找其依据,练习武术套路动作正确与否,在对练过程中便会体现出来,错误动作在对练中无法很好的进行攻击和防守。例如,太极拳套路与太极推手的关系,在太极拳推手中体会手法,身形来纠正拳架,通过对套路和推手的练习,加深对太极拳的理解与劲力的运用,从中追求太极拳所蕴涵的武术真谛。这样通过实践来检验套路动作的科学性,做出来的武术动作会更加准确到位。武术教学中通过练习对练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武术动作的理解,提高练习武术动作的熟练、准确程度,也便于整套武术动作的记忆。将武术攻防动作用于对练中,在对练中不断熟练攻防技术,渐渐从固定对练套路模式中发现攻防规律,潜移默化中形成攻防意识,长期的配合加快攻防动作的自动化进程,招熟渐趋懂劲,懂劲而后达神明,达到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的境界,从规矩中寻找到规律,从而达到“有法”到“无法”的升华。“打练结合”武术教学模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独立演练武术套路,而且可以培养学生防身制敌的意识,实现武术训练的本真。

3.增加锻炼趣味性,培养协作精神

从教学内容上看,“打练结合”不仅仅是简单的教授基本功和套路,具有类似对抗性的对练使学生感到武术攻防的神奇与精妙,增加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从传统的单纯套路教学模式中丰富其技击实战性,多了变化,相互的攻防配合中并不会感觉到套路动作的重复与枯燥,这也正适应了青少年活泼好动的个性和探索未知的心理特征。传统武术“打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体现了传统武术攻防技击的本质特征的同时,更要求学生在对练中高度集中精神,与对方协调、密切的配合才能将对练较完美的演练出来。练到极致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细微的抖动,都可能使对方与之呼应,做出相应的攻防动作。这种教学模式无形之中将对练双方的之间的信任培养出来,提高了相互之间的协作精神,这种精神在西方英雄主义弥漫的当今社会中尤其缺乏。中国儒家的和谐思想、团结就是力量、团队意识等都是需要大家相互之间很好的协作来实现的。而对练就是在進行传统武术动作攻防的配合,由肢体的配合上升到内在精神的配合,逐渐达到对练双方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进而更加表现出武术攻防技法的魅力,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双方细致入微的默契配合与协作精神。

三、“打练结合”教学模式中的问题关注

1.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传统武术“打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要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对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和效果把控,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具体来讲,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每一个动作的攻防含义、演练技巧,以“教会学生学习”为宗旨。对练形式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和配合,练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固定组合搭配和交换组合搭配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体会不同风格的组合练习。每个人对于对打练习的感觉都不尽相同,因而教师针对每组对练组合的指导也是多方面的,师生都不会感觉重复和枯燥。

2.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武术作为一种身体文化,既具备了一般体育运动的特点,又特别强调神形兼备、内外合一的运动理念,因此对习练者各方面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其教学过程也是比较复杂的。“打练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和基本动作,在熟练掌握单练套路的基础上,再进行对练和拆招练习;当学生能够做到动作规范、配合娴熟之后,再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技术动作演示和分析,使学生明确动作的攻防含义和实战用法,强化表演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演练水平。

3.加强武德武礼教育

传统武术“打练结合”教学模式,可以锻炼人的体质,培养技击意识,提高防身自卫能力,但更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武德武礼教育。“未曾习武先习德”就是对武术习练者的最基本要求,武德指的是在中国道德伦理文化长期影响下,被习武群体所自觉认同的有关传武、习武、用武的行为规范。

武术之所以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习武者人格的塑造和精神的培养,在学校武术教育中,武德教育尤其重要。通过武德教育,使学生懂得尊师重道,在习武过程中磨砺意志、自强不息,达到人格的完善。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一个习武者能够习得武技真谛的保证,以武技为手段,以道义为规范,在社会生活中显示自我价值,是每一个习武者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

四、结语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使得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的武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本来自成体系的中华武术迷失了自己前进的方向,本就岌岌可危的学校武术更是不知何去何从。传统武术“打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转变以往学校武术教学中只注重套路练习的弊端,引导学生了解、体悟传统武术文化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规范。这种教学模式采用单练与对练及拆招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以往教学中只是机械记忆单练套路的传统。单练与对练的结合,不仅提高了对武术动作的记忆,不断在实践中纠正动作,有利于武术技能的习得,而且脱离了枯燥的教学氛围,增加了锻炼的趣味性,对练所需要的默契配合培养了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协作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代社会发展中所欠缺和急需的。传统武术“打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同时这种教学模式遵循了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培养了学生尊师重道的日常伦理,体肤磨砺的意志品质,以及承担社会责任、传承文化、报效祖国的仁义之心。

参考文献:

[1]朱永光,蔡宝忠.对传统武术三个关联性问题的科学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03):102-106.

[2]张志雷.武术“打练结合”教学模式构建[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05):42-45.

[3]《武术理论基础》编写组.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72.

[4]王岗,王柏利.对中国武术发展“顶层设计”中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40(12):9-14.

[5]张瑞洁.从《武术段位系列教程》看武术文化传统回归[J].体育文化导刊,2012,(03):130-132.

[6]周伟良,杨建营.论武德的历史发展与当代价值[J].中华武术研究,2014,3(02):6-19.

猜你喜欢

传统武术教学模式
传统武术怎么了?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传统武术在高等教育中发展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