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数学贴近生活

2016-05-30付敏超

亚太教育 2016年27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物品思维能力

付敏超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9-0008-01

数学是一门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最初,就是由于生活和劳动上的需要,才产生了数和形,随着历史的推进,今天发展成了一门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学科。特别是小学数学,它作为一门基础性科学,和生活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我们的教学中要努力让数学和生活紧密相连,既能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的亲切感,又能培养学生的各种数学能力,并帮助学生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结合生活经验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把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让学生解决这样一个问题:你带着20元钱去买钢笔,每5支钢笔3元钱,可以买几支,还剩几元?再比如我在教学《统计》时,调查学生都喜欢吃什么水果,把人数统计出来,填在表中,再在统计图上表出来。用这些学生身边实例去创设学习数学的情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真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建立起和数学的感情,消除了学生对数学的距离感、陌生感。

二、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每逢遇到问题,总要“想一想”,这种“想”,就是思维。它是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抽象、比较、具体化和系统化等一系列过程,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并转化为理性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我们常说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明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

数学课程强调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实际上,思维能力不仅是学好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也是学好其他学科,处理日常生活问题所必须的能力。数學是用数量关系(包括空间形式)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门学科,逻辑性很强、很严密。小学阶段是学生从形象思维到轴向思维的关键时期,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住这一关键时期,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强化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在教学《认识物体》时,我给学生带来一盒子物品,逐一出示盒子里的物品,然后指名让学生到前面整理物品,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整理,在学生充分理解了分类的依据后,让每个小组把带来的物品进行分类。进行完分类活动之后,我又让学生进行观察,每个小组都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我让每个同学仔细观察它们都是什么样的,又让同学们动手摸一模有什么感觉,并说一说。最后我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下自己家里的物品,是哪种几何体,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些和生活紧密联系的活动,一方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想想能力和思维能力。再比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我让学生观察教室里都有哪些物体,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说,然后我们一起中的一个物品箱为例,进行观察物体。首先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物品箱,说一说自己看到了那几个面,然后请不同方向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看到了物品箱的那几个面,每个面都是什么形状的。让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想一想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在学生思考并回答后,我引导学生明确:无论站在哪一个位置,都不能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明确了这一结论后,我让学生观察粉笔盒,进行验证。接下来我引导学生观察物品箱的正面、上面和左面的形状,加以区分,并说一说从这几个方向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然后我通过课件出示物品箱的一个面的形状,让学生说出它是物品箱的哪一面。在同学们观察明白物品箱之后,我又让学生观察了教室中一些物品的正面、上面、左面是什么图形。最后我让学生回家后,选择家里的一些物品进行观察,描述出或画出观察到的图形,并写在本子上,到学校后跟同学说一说。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当然,任何能力的培养和发展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各种能力发展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我努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各种数学能力在学习中增强。

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源于生活,也归于生活,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实际问题要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比如在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后,我让学生解这样一个问题:张紫媛同学要看一本200页的书,每天看30页,请你帮她计算一下:几天能看完这本书?再比如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举行一些竞赛活动,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了总价,单价,数量的关系后,借着数学百题竞赛刚刚结束,我让学生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这个年级数学百题竞赛一等奖3人,二等奖5人,三等奖7人,学校准备用350元给他们买奖品,小日记本每本3元,圆珠笔每只4元,大日记本每本10元,文具盒每个18元,计算器每个22元,请你帮助学校设计一种购买方案。借着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也是学生非常关注的事情,和数学结合起来,使数学真正走进孩子的生活,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并且在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培养了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我们在教学中,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数学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并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使数学知识内化到学生的生活当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并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各种能力,从而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也为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德惠市第五中学小学部)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物品思维能力
称物品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双十一”,你抢到了想要的物品吗?
培养思维能力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培养思维能力
谁动了凡·高的物品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