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的地方传统文化是彰显专业特色的重要途径
2016-05-30王光辉
王光辉
摘 要:根据《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要求,各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响应,开展试点,扶持,加强对招生工作的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财政资助、政府购买等措施,引导企业和职业院校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这也使南京的职业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考验,如何再造南京职业教育特色,避免各校专业间的重叠和相互倾轧,发展新型专业,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继承和发展是一条可以闯出新路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地方特色;专业建设;课程建设
一、什么是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的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产教融合的基本制度载体和有效实现形式,也是国际上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和主导模式。它倡导学校、企业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联合传授,是对传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培养”模式)的一种递进,该模式有助于解决企业招工难等难题,终极目标是服务区域经济产业升级、服务企业发展。近年来,现代学徒制颇受到欧洲等地一些老牌制造业国家重视,其中英国已制定了复兴学徒制计划,德国、瑞士等国家也在强化完善现代学徒制体系,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多样化,教育手段的丰富化,已成为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接地气的地方传统文化进入课堂
常熟是县级市,隶属于地级苏州市,是吴文化的重要代表,可谓small city,然而,城市虽小,却很有特色,经济发展如火如荼,职业教育更是在全省处于领先,何以如此,今求学于此,方知其因,对常熟文化和职业教育油生敬意和钦佩!
常熟的职业教育做得好,有特色,其根本原因就是抓住了常熟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对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使得常熟的职业教育极富地方特色,不仅保护了地方传统文化,使得传统文化别具特色,树立了常熟地方文化在全国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多元性、多样化,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内容,同时,富有特色的地方特色文化,丰富了职业教育的多元化,也使职业教育更接地气,更符合人才培养的多样性,避免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的大一统,相互重叠、相互挤兑、避免了专业设置的一窝蜂,招生的困难和互相恶性竞争,解决了学生专业无特色,就业难等问题,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具有鲜明特色的具有高度专业技能的社会精尖人才。学校之间不盲目设置专业,学生具有独特的专业特长,其发展空间和平台也更加广阔。
常熟具有鲜明特色的“白茆山歌”享誉全国,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山歌这种民歌形式,也逐渐退出主流文化,面临着发展困难的窘境,是保护还是自然消亡,便成为一个棘手的命题,然而,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使传统文化遗产重新获得新的生命,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高瞻视野,保护好文化遗产,“白茆山歌”进校园,使得“白茆山歌”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地方传统特色专业。“红木家具”“指尖上的刀刃”木雕艺术等一个个接地气的传统工艺文化课程接入学校专业课程,充分体现了常熟市政府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做的实,同时也反映出常熟市教育部门、各学校对专业的定位准、接地气,是长期探索、调研、挖掘的结果,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为专业的创新和拓展找准了落脚点,培养了社会急需的应用性人才,符合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三、不为文凭论英雄、“技能大师”入校园
国家教育部在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那么,这个“技能型人才”哪里来?没有高技能的专业教师,就不可能有高技能的专业人才,让真正有实力的“技能大师”走进校园,才能推动学校专业技能从根本上的提升。
学校艺术专业建设中地方资源的挖掘,必须依托专业“技能大师”的引领,“白茆山歌”“红木家具”“指尖上的刀刃”这些地方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几位领军人物均来自民间,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和代表,他们虽然没有都没有学历,却在技能方面各领风骚,令人赞叹和信服!“白茆山歌”的传人,红木家具研究大师、“指尖上的刀刃”木刻大师,一个个身怀绝技的大师级人物,却在教育需要的时候反哺课堂,给老师、学生们带来的是顶级的专业教育,能直接接受大师的亲传,这就改变了现有教师专业能力不突出的尴尬,改变了没文凭不能教书育人的问题,甚至改变了人才观,教育观。
学贵有所专,啥都会,啥都不会,万精油似的教育模式应该引起职教人去思考和反思。“高大全”似的教育,其结果是什么也学不好,什么也学不精、学不专,到头来一事无成。
四、面对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南京中职教育存在呢些不足
反观南京的职业教育,虽然在省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成绩突出,优势明显,但以南京这个江苏省的文化中心地位来说,并不值得夸耀,其经济的发展也逊于苏、锡、常。
1.缺少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设置,南京由于地域文化的特色不明显。
2.对挖掘和开拓具有地方资源特色的专业做的不实。
3.缺乏对地方资源特色文化的保护意识。
4.缺乏必要的文化宣传。
5.校园对地方资源特色文化的嵌入严重不足。
五、面对职业教育的新发展,作为省府的南京职业教育该我们该怎么做
1.寻找切入点,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
2.做好充分的市场调研,找准特色和发展前景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进校园。
3.创建融入校企、地方特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体系。
4.学校应加强高端技能大师的人才引进,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制
5.做好对特色传统文化的推介和必要的宣传。
综上所述,我们呼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对传统特色专业的发掘,把学校对专业的调研、专业设置真正落到实处,挖掘和开拓具有地方资源特色的新专业,找到新的专业建设思路,形成真正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专业,促进南京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单位:南京中华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