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晔:杂粮种植的引路人

2016-05-30杨洋

科学导报 2016年27期
关键词:总站杂粮谷子

杨洋

“我觉得自己就是农技岗位上的平凡工作者,因为在省总站工作的缘故,平时的主要任务是上传下达以及在宏观上引导农民。而真正做出杰出贡献的还是一线农技工作者。”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杂粮科科长贺晔说。

4月26日,采访时下起了大雨,窗口有清凉的风吹来,泥土的清香沁人心脾。五年前,《科学导报》记者因一篇关于杂粮的稿子采访过贺晔,再次见到他倍感亲切,他还是那么热情,也还是那么低调。

从参加工作至今已经14年了,回忆起大学毕业那年,山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因岗位空缺去山西农业大学招聘,贺晔在四五十人之中通过笔试、面试后脱颖而出。

“其实,我也没有什么过人之处。只能说笔试的回答有些表述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另外面试的时候可能各方面表现比较符合岗位的需求。”贺晔谦虚地说。

贺晔回忆说:“我大学修读农艺教育专业,那时候,学校教的都是普遍种植物,比如玉米、谷子、小麦等等。”但是,贺晔被分到了杂粮科,这对于他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新领域,虽然说种植上总是有相通的地方,但是杂粮对于他来说似乎就是一本未读的书。

十年磨一剑,有十年的历练才有贺晔的现在。一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他都在乡下,深入基层、走到一线,和农民一起种地,并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012年,贺晔参与的超强抗寒冬油菜新品种陇油6号的选育及推广应用获得了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与他平日里的勤恳工作是分不开的,但是他只是摇摇头笑着说:“我只是完成我的工作而已。”

为了能够给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贺晔坚持系统地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及时掌握农业新信息。每年他都积极参加农业部、山西省农业厅和山西农大举办的各种农技人员培训班,不断地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

“山西是杂粮大省,因为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所以能够产出优质的杂粮。”贺晔说。

贺晔为这个杂粮大省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下乡工作14年,他与农民已经有了深厚的情感。所以,每次下乡对他来说不仅是工作,也是一种享受。正是因为这种深厚的情感,他总能站在农民的角度上思考问题,急农民所急,想农民所想。他常常奔波在农业生产第一线,不管是全省杂粮发展规划建设、爆发性病虫害防治,还是农户打来求助电话,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田间地头,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

几年前,忻州偏关县农民心急如焚地拨通了贺晔的电话,想咨询一下如何解决谷子出苗难和间苗难一事。他接到电话后,立刻放下手头工作,帮助农民联系购买农机具。同时,他翻阅相关书籍和当地农技人员联系,通过改进机具实现谷子种植铺膜、打孔、播种一次性完成谷子种植,根除了农民的难题。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对于贺晔来说可谓是“家常便饭”。他在意的不是自己能够取得怎样的荣誉,而是实实在在为农民解决多少问题。

因为经常下乡的缘故,贺晔对农民的事格外留意。6年前他就留意上了祁县部分农民宽行大陇、一穴两株的玉米独特种植方法,经过系统的总结提炼和反复试验,他把这个起源于农民的自发播种方法提升到了技术层面,整合成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经过连续两年的测产,每亩产值均达1200元以上,树立了新的高产典型,因此受到了相关专家的关注和认可。2012年,该技术获得了省农村技术承包二等奖。平时,贺晔还经常整理一些技术总结,在杂志上发表一些论文,或把理论技术编印成册发放给农民。几年来,他编印培训教材5000余册,印发各类技术资料3万余份,发表学术论文30篇。

采访快结束时,贺晔收到了基层农技推广员的微信,他笑着说:“以前一有问题就必须下乡看现场,现在通信技术发达了,我们之间的沟通也增多了,通过微信不仅能把问题描述清楚,还能看到實时的照片。”

明天,贺晔又要下乡了,因为农民们需要他。

猜你喜欢

总站杂粮谷子
杂粮粉到底能不能吃?
打谷子
省植保植检总站张武云一行赴翼城调研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讲好监测好故事
重庆市水土保持监测总站
细粮VS杂粮
太投入
杂粮小镇之歌
谷子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