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SWOT分析
2016-05-30徐团团
徐团团
摘 要:目前,各大高校都把微课作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但是,微课在高职教育中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鉴于此,笔者利用SWOT方法,分析微课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高职教学有效利用微课提出建议如下:学校应给予大力支持;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水平;调动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高职;微课;SWOT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3-0223-02
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集中讲解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微课有四个特点:短、小、精、悍。自从我国引入微课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学习微课的热潮。目前,各大高校将微课作为本校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抓手。全国各省市相继举办了微课教学比赛。2015年3月,陕西省教育厅举办了“陕西省首届微课教学比赛”,极大地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但是,微课在高职教学中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鉴于此,笔者利用SWOT方法,分析微课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高职教学有效利用微课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微课的含义及特点
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集中讲解一个知识点的教学视频。微课有四个特点:短、小、精、悍。
一是时间短。传统课堂的时间是50分钟左右,一节课要讲授的内容和知识点繁多,而“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短。
二是讲授的内容少。传统课堂50分钟讲授的知识点繁多,由于目前手机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50分钟很难完全集中精力听课,效果较差,而微课一般只讲授一个知识点,重点突出,而且学生可以在课后反复观看。
三是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要有知识点的导入,案例分析,知识点的讲授及作业。每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要以学生为中心,要与创新,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是微课的“悍”。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添加声音、视频、动画等多种资料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为了解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效果,2015年3月笔者对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和大二学生的课堂听课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84份,有效问卷173份,有效率为94%。通过调查发现如下问题。
(一)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严重
被调查的173名学生中,上课玩手机的有171人,比率高达98.8%。其中,上课玩手机在10分钟以内的学生有45人,占总人数的比率为26%;上课玩手机的时间在10~20分钟的学生有68人,占总人数的比率为39.3%;上课玩手机的时间在20~40分钟的学生有40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23.1%;上课玩手机的时间在40分钟的学生有20人,占总人数的比例为11.6%。可见,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非常严重。
(二)传统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
通过调查发现,76%的学生认为上课玩手机的原因在于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参与的机会很少,所以无法长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主要借助PPT讲解相关内容,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另外,由于高职学生自制能力差,学习习惯不好,再加上手机的诱惑力大,因此导致传统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
(三)教师上课的压力大
笔者对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访谈发现教师上课的压力很大。由于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严重,部分学生没有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学习的动力,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即使是这样,还是有部分学生不配合老师。
三、微课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SWOT分析
笔者对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在教学中使用微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目前,教师自制的微课很少,并没有应用到教学中。有学生反映,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频繁播放他人的微课,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另外,目前有些高职院校将微课用于翻转课堂,加重学生课外学习的负担,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其积极作用很难发挥,翻转实现困难[1]。可见,微课在高职教学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微课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优势(Strength)
1.微课的内容生动
微课是教师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以某一知识点为核心展开的教学活动,将枯燥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优秀的微课有教学的引入案例,相应的视频影像资料以及声音图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励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并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水平
对教师而言,微课的出现丰富了教学资源,将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微课更有吸引力,教师应将知识点和案例紧密结合,添加声音、图片等多种元素,可以提升课程的质量。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熟练掌握录屏软件、计算机相关知识等,可以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能力。
(二)微课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劣势(Weakness)
1.教师制作微课有一定困难
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的微课:录屏式微课和录像师微课。这两种微课的制作方法如下:(1)录屏式微课:通过录屏软件,录制教师在电脑上演示的教学内容与讲解声音。目前,可以录屏的软件很常见,例如,常用的Camtasia studio。(2)录像式微课:通过外部录像设备,对教师及讲解内容、讲解的过程等真实情境摄制下来的教学视频。教师可以利用具有录像设备的手机、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等进行录制。对于这两种微课,教师都要经过培训,才能掌握制作的技巧。对于教师而言,在日常工作繁重的情况下,制作微课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2.学生利用微课学习有一定困难
据调查发现,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很多同学没有电脑,再加上学校机房不对外开放,所以学生在课余时间只能借助手机看微课,难以取得理想效果。部分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由于经济压力,手机没有包流量,因此无法通过手机上网并观看微课。可见,目前学生在课下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有一定困难。
(三)微课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机遇(Opportunity)
1.微课可以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
根据主流的学习理论,课堂结构与学习模式的改变应当是朝向学生由外在的、被动灌输对象转变为自主的、有意义的知识建构者;而教师应当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建构概念的促进者、帮助者,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倡导协作学习,鼓励形成性评价,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2]。
2.微课为移动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著名国际远程教育专家德斯蒙德·基更博士指出,移动学习为“下一代的学习”。移动学习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如今,网络技术与移动智能终端技术的发展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技术平台,人们可以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在智能设备上开展移动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突破了传统教育的限制,使受教育者可以无所不在进行移动学习,大量的微课教学资源,为学生的移动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3] 。
(四)微课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挑战(Threats)
目前,微课是以某个知识点展开讲授的,而对于知识点之间缺乏一定的连贯性。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也容易忽视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因此,如果要将微课应用于高职教学中,教师在制作微课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制作微课学习计划表,让学生根据学习进度表进行自主学习。
四、微课在高职教学中应用的建议
(一)将微课作为传统教学的补充
目前,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非常严重,传统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下降。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自制的微课传到指定的网站,在学习新课之前,指导学生通过观看微课进行预习,将不懂的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和老师讨论。新课学习完以后,指导学生通过观看相应的微课进行复习,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微课的质量
1.学校应给予大力支持
为提高微课的质量,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激发教师制作微课的积极性:首先,学校根据教师制作微课的数量,给教师计算相关的工作量,以此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其次,学校应给教师提供相应的培训机会,提高教师制作微课的水平;再次,学校应开通相应的网站,为教师上传微课提供服务和支持。
2.教师应提高自身的水平
为制作高质量的微课,教师应将所带课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分解,精心设计微课的内容和形式,在微课中添加各种元素,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对学习对象进行分析。微课便捷的个性化学习符合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敏感度高、接受力强的性格特点。而为了避免学生学习情绪的波动,高职微课教学中对学习材料的呈现应遵循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来降低学生对庞杂知识的畏惧程度。此外,教学活动的组织编排要以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能力分析为基础,引导学生能动地探索、辨析新知识和新技能并实现与已掌握知识的有效衔接,从而保证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整体性[4]。
(三)调动学生利用微课进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目前,大部分学生知道微课的含义和形式,只有部分学生利用微课进行学习,所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不断给学生宣传微课,让学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微课自主学习,从而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
总之,微课这种新型教学资源的出现,为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思路。在高职教学中,我们要不断探索,采取多种措施,使微课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楼海华.基于微课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应用——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6-77.
[2]桑新民,等.教育信息化新阶段的战略思考与顶层设计研究论纲—教育技术学专业创新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电化教育研究,2011(3):5-13.
[3]沈洋.基于职业基于移动学习的微课程设计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5(2):154-155.
[4]高星.高职教育教学下的微课教学设计及应用探究[J].轻工科技,2015(1):121-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