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兴趣着手,提高信息技术实践能力
2016-05-30徐琴招
徐琴招
摘 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等等。即论述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入手,提高学生信息技术实践操作能力的方法,具体包括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和划分任务时间、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课后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即学即用等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兴趣;实践能力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成功的一个关键。初中学生正处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和起步阶段,为其以后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打下基础,因此,培养其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尤为关键。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在学习中更轻松地获取大量的实践和操作技能,提高信息技术的实践和操作能力。
一、与学生一起挖掘信息技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面
学以致用是每一个科目教学共同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的教学也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操作技能,并将操作技能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也可以充分发掘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應用,让学生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比如,通过设问的方式向学生提出问题:“在你们的语文、英语等文化课程教学中,你们的老师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了吗?”当学生回答“使用了”之后,再进一步提问:“他们主要使用了哪些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有PPT课件吗?有音频吗?有视频吗?你们喜欢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吗?”学生一般会回答喜欢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方式。接下来,教师可接着问:“你们想学习PPT的制作和音频、视频的下载吗?”当学生回答“想”之后,教师便可开展相应的教学了。
另外,还可让学生自己列举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上学、购物、看病等常常涉及刷卡、看电视、看电影、看新闻和听音乐等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到图书馆查阅相关的借阅书籍也可通过电脑进行查询。这些信息技术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学生一般都能列举出来。
通过与学生一起思考和发掘信息技术在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的关联将会越来越大,这就坚定了他们认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信心。
二、课堂上合理安排讲课、练习和娱乐的时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许多初中学生已学会在电脑和网络上开展娱乐活动了,比如,听音乐、看电影、聊天、打电子游戏等等。但由于平常学校和家长对他们管得比较严,比如在家的时候,父母往往将家里的游戏机、电脑灯关闭,强制其做作业、学习,在学校里,学校的机房除了上课时间,一般不对他们开放,许多学生都很想上网、打游戏,但苦于没有机会。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教师便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课前先给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并告诉他们,教学内容并不多,而且学起来也不难,让他们一定认真配合老师的教学,专心听讲,老师讲完之后,让他们自行对教学内容进行练习,练习得差不多了,就给他们打开互联网,让其自由进行娱乐活动。
当老师承诺给学生留出自由娱乐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后,学生一般会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在操作练习阶段也会专心地练习,并及时地将练习成果反馈给老师。
这样的方式不仅构建了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课堂氛围轻松而愉悦,而且在不知不觉中,教学任务也就高效地完成了,学生在练习阶段已掌握了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操作技能。
三、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正如上文所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许多学生已经在平常的生活中自己学会了不少操作技能,但学生的操作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有些学生对一些基础软件的操作水平已比较高了,有些学生却还停留在基础阶段。在教学中为了防止出现“吃不饱”和“吃不了”情况的出现,应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因材施教”。
比如,在“Word”的教学中,一些基础稍差的学生只是掌握了打字的知识,但是键盘的使用还很生疏,对“首行缩进”“行间距”“边框和底纹”“查找和替换”“页眉页脚”“插入脚注”等编辑按钮也比较陌生;而一些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几乎完全掌握了这些编辑技术。像这样的情况,在教学中就应实行“差异教学”,比如由教师对基础稍差的学生进行基础编辑内容的讲解,让基础稍好的学生自己进行“双行合一”“带圈字符”“插入动画”“添加超链接”等不太常见且难度稍大的操作技能的练习。当老师完成了对基础稍差的学生的教学之后,再对基础稍好的学生的操作进行指点,或者在讲到难度稍大的操作技能时,再进行统一教学和指导。
“差异教学”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使得基础稍差的学生不会产生望而生畏的心理,对自己的学习有了信心;也不至于让基础稍好的学生觉得学着没意思,丧失学习的兴趣。总之,“因材施教”对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利于提高其学习兴趣。
四、布置具有挑战性、需要灵感与创意的作业,并对作业及时进行评价与激励
根据一些调查和反馈,在初中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需要灵感与创意、可以自由发挥的作业,并且希望老师对他们的作业及时给予评价。
学生的这些愿望和要求其实很容易满足,比如,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求有条件的学生自行拍摄一组视频,拍摄的内容可以是任一方面,并尝试着对视频进行剪辑;当然,拍摄视频和剪辑视频虽然有创意,需要灵感,对于大部分初中学生来说可能还比较难,所以,教师也可让学生自己制作PPT,内容可以是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亲朋好友、介绍自己的学校等,并在PPT里竭尽所能地添加一些复杂的内容和程序,比如,插入图片、视频、超链接,设置“淡入”“淡出”的特效,等等。
对于学生的作业,要及时地进行批阅与评价,对于一些完成得比较出色的作业,可向全班同学展示,一则为了给予该同学肯定和鼓励,提升其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二则可以激励其他学生,使得其他学生也发奋努力。
五、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即学即用,使其体会到“收获”的快乐
学以致用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教学目标,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及时地对所学知识加以运用,比如学了Office操作以后,将自己的作业在电脑上用Word进行编辑,去复印店打印出来;将自己的考试成绩用Excel制作成表格;将自己的课堂展示制作成PPT的形式;自己建立一个邮箱账号,添加老师、同学和父母为好友,进行电子邮件的写作和收发;在老师的推荐下,浏览一些信息优良的、有教育意义的网站;自己试着从网上下载音乐、下载视频,等等。
通过培养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即学即用,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学习这些知识有极大的用处,也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快乐,更加坚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
总之,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好老师,在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课堂上合理安排教学和娱乐时间、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布置具有挑战性的作业和让学生对知识进行即学即用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兴趣浓厚,更有利于实现信息技术教学,让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丁凡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学习兴趣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段艳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有效教学方法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3]曹萌.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