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以问导学”教学策略初探
2016-05-30廖幼新
廖幼新
摘 要 以问导学,是一种以问题为本的教学形式,通过老师精心设置问题和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形成教学活动的双向交流。教师通过精心设计课前预习问题,巧妙设计课内探究问题,分层设计课外提升问题,打破传统课堂单一讲授的局面,实现教学模式从“教师为主”到“学生为主”的转变。
关键词 设计提问 质疑问难 启发思维 迁移巩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0072-02
心理学家认为:“思维从疑问开始”,由问题而进行思考,由思考而提出问题,是青少年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以问导学,是启迪学生思维,进行思考及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素质教育构建以生为本、新课程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 “以问导学”,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呢?
一、精心设计课前预习问题,激情入境,引发兴趣
指导学生做好预习,这是“以问导学”教学方式的基础和前提。教师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精心设计好课前预习问题,指导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和要求。如教学《驿路梨花》一文,可设计这样的四个课前预习问题:(1)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2)你认为文章的主角是谁?还写了哪些人物?(3)文章记叙的六要素是什么?本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记叙的?(4)课题为何取名“驿路梨花”?找出文章的美词美句,体会它们对表现主题、刻画人物的作用。这样的课前预习题帮助学生熟悉和感知教材,抓住重点和难点,学生阅读能力的层次将不断得到提高。
设计课前预习问题还需注意,不能不顾学生的实际能力,向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把超出学生知识水平的预习题推给学生。而应根据学生实际,使学生思维在“最近发展区”中向前拓展和延伸,使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知识之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巧妙设计课内探究问题,质疑问难,活跃思维
语文教学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或教学模式,都是在不断解决问题和再去认识更高层次问题的过程中展开的。因此,教师要巧妙设计课堂教学问题,通过高水平的提问实现高效语文课堂。
首先,课堂教学提问要结合教学目标进行设计。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和难点。抓重点提问,可以使学生在课文理解上扣住重点,教师加以引导点拨,效果事半功倍;抓难点提问,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如《故乡》中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是全文的重难点,具有深刻的哲理,学生较难理解。于是,教师可以由浅入深设计问题:“课文中的‘路,说的仅仅只是你们看到的地上的路吗?”“那么这段话中‘路和哪个词联系最紧密呢?”“由此你认为这句话更深层次的含义是什么呢?”这样的问题为学生搭了一个梯子,层层递进,有效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其次,课堂教学提问对学生要有所启发。课堂教学提问最核心、最根本的是教师所提的问题要具有启发性,要善于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到语文的乐趣。如学习李汉荣的《山中访友》,在学生已经明白了古桥、树林、山泉、溪流……都是“我”的好朋友之后,紧接着提出“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风景说成是山中访友?”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讨本文的主题。问题一出,学生很容易就想到,作者采用拟人手法,将大自然的景物都当成了他的朋友,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之情。
第三,课堂教学提问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具有层次性的问题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兼顾到优秀学生、中等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学习实际。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实际水平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思维纵向发展。如教学《变色龙》时,依次提问:“警官奥楚蔑洛夫有着怎样的性格?”“为什么说他是善变的人?”“是什么原因使他善变?”“作者描写的这个变色龙一样的人物对我们有何启发?”这样的课堂提问注意到了难易层次,这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更具有积极意义。
第四,课堂教学提问要有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选准角度,借助提问,使学生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让智慧的灵感源源不断生发出来,这样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了。如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可就标题这样提问:“本文原名《悬崖上的第一课》,你觉得原名好还是现在的标题好?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起一个《走两步》的标题?”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经过讨论分析,他们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步一步去克服小困难,最终就会战胜大困难。就这样通过讨论及老师的点拨,同学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第五,课堂教学提问要适度。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量”,坚决杜绝“满堂问”的现象。教师课堂提问只是一种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敢问、多问并展开激烈的讨论,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围。所以课堂提问要避免教师满堂提问,要问得有价值,问得有启发,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
三、分层设计课外提升问题,巩固知识,迁移提高
课后习题训练是师生教学信息及时反馈的保证,能及时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继续深化学生对课程重点和难点的理解。设计课后训练习题,应立足课文,以学习过的课文为例子,结合本单元的其他课文,用比较阅读来巩固、迁移所学知识,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课后习题训练还可根据学生实际设计为三个层次:一为基础训练题,全体学生通过练习,可以有效巩固所学的知识;二为综合训练题,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准,实现知识的内化;三为课外探究题,主要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练习,使学生的学习更加优化。
总之,“以问导学”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因而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师单一讲授的局面,鼓励学生走出课本,与教师一起展开研究,并在教师的帮助下,切实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
[2]李德藻.提高课堂提问的科学性实现有效性[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学版),1995,(3).
(责任编辑 曾 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