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设计
2016-05-30王德兵
王德兵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P87-89页的例1、例2,“试一试”“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并学会比较这类分数(几分之一)的大小。2.经历用不同折法表示分数的过程,进一步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和发现把一个图形或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
教学准备:ppt课件,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每人三张同样的纸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长均是3的倍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课件出示:孙悟空在保护师傅取经的途中,有一天,特别想念他的老家,还有他的孩儿们,趁空,他一个筋斗云便飞回了花果山,看到两只小猴正玩得满头大汗,孙悟空心生怜爱,决定变些水果给这俩小猴。悟空变出了什么水果呢?
2.(4个梨)师:你愿意帮他们分一分吗?你准备怎么分?
生:每只小猴两个。
师:嗯,这样,每只小猴分得的同样多,在数学里我们这种分法叫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红色)
3.师:刚才分梨的过程,用数学的语言可以这样说:“把4个梨平均分成2份,1份是2个,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梨?”用掌声表示一下。
4.(2个苹果)师:还有2只苹果,你准备怎么分?
生:把2只苹果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1个。
师:再用掌声表示一下: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苹果。
5.(1个西瓜)师:还有一个西瓜,咱们也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得到1份。用掌声表示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西瓜。(怎么没有掌声了?)
生:半个不好拍。
师:哦,半个不能用掌声来表示,而且,半个是生活中说法,数学中我们把半个叫作1/2个。跟它打个招呼:HI,二分之一!
这也是数字王国里的一位成员,它还有一个大家庭叫作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
二、操作探究,认识分数
这是我们认识的第一个分数,很有纪念意义,我们把它写下来,板书1/2。
1.分数的读法
师:这个数字读作什么?板书读作:二分之一。大家还记得1/2是怎么得来的吗?
生: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1份就是1/2
师:你能猜到 1/2的2和1与分西瓜有什么联系。
生:……
师:对了,这个2表示把这个西瓜平均分成2份,1表示其中的一份。一个西瓜分成了几个1/2,你看出来了吗?
生:2个。
2.理解二分之一(折1/2)
折。师:咱们刚才从分西瓜中认识了1/2,你能通过折一折,发现纸片中的1/2吗?(学生折,师巡视)发现了吗?一共有几个?涂出其中的一个。展。分别展示不同的折法,让学生认识1/2的不同分法。结。师:咱们找出了这么多的1/2,你能说说到底什么是1/2?1/2就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2份,表示这样的一份。
3.分数的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师:我们已经会读分数,想不想知道分数怎么写啊?板书分数各部分名称。
同步练习:下面图中涂色部分能用1/2表示吗?(都不能,一个没有平均分,可以化成1/4,一个没有平均分成2份,是1/8)
4.理解1/4、1/8等分数
猜:那么这两个图形的涂色部分分别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呢?你为什么这样猜?折:你能折出这两个分数吗?引导学生折,并涂出1/4、1/8。联想:在分数这个大家庭中,除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可能还有……(板书)
5.同步练习
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
逐题指名口答,答完后全部显示,让学生对比,这些分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6.比较大小,归纳方法
(1)听故事(猪八戒分西瓜)。
(2)比大小。
师:说说你笑的原因。(猪八戒上当了)这个故事里隐藏了两个分数,你发现了吗?你能比较一下它们的大小吗?
1/4>1/8(教师板书)。
(3)尝试证明。奇怪吗?你能说服老师吗(最好找到证据)?(用刚才折出的1/4和1/8纸条比较)让学生说说你的理解。
把黑板上的分数用“>”连接,并引导观察。
得出结论:分子都是1,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4)同步练习。1/3 ○ 1/6 1/4○1/8 1/6○1/5
7.实践应用 深化新知
完成P89第5题。
8.感受收获 体验成功
今天我们认识了分数,谁能说说你有哪些收获?课后注意寻找生活中哪里有分数。
(作者单位:江苏省盱眙县王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