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课中的运用

2016-05-30田树青

小说月刊·下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能力

田树青

网络时代的到来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各国之间的经济竞争逐渐演变成信息技术之间的竞争。为了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储备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教育部门开始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不断为其注入全新的理念。

一、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每个孩子学习的重要启蒙阶段,是他们真正意义上踏入校园的开始。因此,这一阶段的教育一直是教育部门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推进,教育部门更多地将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素质型人才上面。综合实践课程作为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动脑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非常重要的课程内容,相对而言是比较复杂的,将信息技术引入到整个综合课程体系中来,能够有效地简化教学课程,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对综合实践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在综合实践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在心理上都是非常不成熟的,他们无法高度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进行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小学综合实践课程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具象思维和动手方面的能力,将信息技术引入其中,能够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其他方面的能力。由于应试教育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一直在我国根深蒂固,这种单一的教学形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我国教育部门正在努力改变这一传统的教学形式,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来,正是素质教育改革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其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生在和教师充分互动、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竞争的良好氛围下学习,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在综合实践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除了文化课程的学习之外,培养他们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动手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利用信息技术来培养学生与外界的沟通交往能力以及与团队成员的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创造性思维和独立思考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对于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建议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信息技术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运用情况,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教学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将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相关建议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自身综合实践课程的特色化发展

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运用信息技术需要充分考虑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制定符合学校情况的课程体系,促进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的特色化发展。除此之外,小学阶段共有六个年级,学校在进行综合课程特色化发展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发展安排相应的课程,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将信息技术有序地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中,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

现阶段,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生开始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角色也开始逐渐演变为教学活动中的主导者,负责学生的教学和指导工作。对于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来说,教师可以上网多了解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在自己的教学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有效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在了解学生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充分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情境教学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更多的教学情境,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于书本知识进行更加直观、具体的理解;除此之外,更能够提升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教师在开展五年级《遇到危险我们怎么办》这个主题活动教学的时候,可以提前上网寻找一些关于各种意外发生的视频资料和图片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观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观看结束后,教师就可以抛出自己的问题“在我们的身边每天都会发生一些突如其来的危险,面对各种意外的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让学生进行思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成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可以提出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有关危险的问题进行研究,采用“提问——探究”的教学形式,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确定出自己组研究的主题。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和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活动形式

在小学综合实践课程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搜集更多的教学素材,在教学活动中采用更多的形式,丰富整个教学活动。

例如:为了帮助学生从小养成环保意识,在开展“垃圾的回收清理”这一主题实践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布置作业,让他以各种形式寻找身边垃圾回收清理的方法,寻找电视上、网络上对于垃圾回收清理的相关视频资料、公益广告以及乱扔垃圾行为的危害等资料,并且在课堂上与同学们进行分享,通过小组形式的讨论找到如何有效进行垃圾回收清理的方法,号召学生们从小事做起,进行垃圾的回收清理和环境的保护。这种教学形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更快速、深入地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开始更多地引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于教育部门来说,其宗旨和核心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高质量的综合性人才。小学阶段作为学生整个学习的基础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在小学阶段的综合实践课程中引入信息技术进行分析,提出了若干在其发展过程中的建议,希望能对未来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信息技术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