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学校环境文化 提升环境育人功能
2016-05-30张旭龙
张旭龙
学校环境文化属于学校的物质文化范畴,它是以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的绿化美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教学场所、具有教育意义的特殊设置等为载体,来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个性风格、人文精神等学校内涵发展等的文化形态,它是学校对师生施加影响的隐性教育因素,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学生创造周围环境,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来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奥妙的领域之一。”每所学校在独特的社区环境中都有自己的历史传承及文化底蕴,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育人目标和办学风格,这些都应通过学校的景观建筑、园林绿化、宣传设施、校徽校服等方面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在创建学校环境文化时,要进行整体规划,因地制宜,文化导入,彰显特色,从而创建科学、人文、美观、和谐的学校文化环境,使之构成一种特定的文化氛围,提升物质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一、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出现的一些问题
为了给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当前各所学校都在加大投入搞环境建设,但最大的问题是人与环境的分隔。校园文化是学校经过多年来办学形成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以及学校办学形成体色的积淀提炼,但不少学校的领导和学校教师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认识缺少精神的提炼,而过于注重外在的表现,还只是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存在一些误区,主要表现为:
(一)学校领导对自己学校的文化建设认识不足,没能够自觉地、正确地导向校园环境文化建设。造成学校环境建设缺乏组织领导,缺乏整体设计和综合管理,没能够唤起师生员工的骄傲和归属感,普遍处于无序松散的状态。
(二)校园里的建筑、设施及环境布置缺乏文化风格,有些学校的设施零乱,开辟的一些专栏内容杂乱,不统一,绿化美化缺乏文化品位,这样虽然花费了一大笔资金,却发挥不了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
(三)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中的景观没有核心理念。校园环境文化缺乏主题,缺乏核心理念和主题文化的提挈,只是一些景观的堆砌,无法表现学校特色和学校校园文化主旨。
(四)校园文化不是设计创作,而是理念外显。她不是一个装饰,而是一种知识的传递,一种精神的体现。但不少学校很注重校园文化的创建,总觉得学校教师水平有限,要想高大上档次的校园文化必须请专业的设计师来设计。结果造成不符合学校的实际,不符合教师和学生的特点。
二、优化学校环境文化要遵循的原则
学校环境文化,指的是学校建筑文化等这些硬件的创设,如果能让它们都具备独特的风格和文化内涵,就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师生员工的观念与行为。因此优化学校环境文化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思想性原则:学校核心理念就是要坚持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形成学校理念系统,统领学校文化阵地。我们要千方百计让草木“说话”,让石头灵动;(2)整体性原则:学校环境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做到统筹兼顾,全员参与,持之以恒,使之具有具体性、层次性、全面性等特点。如学校建筑的布局,各种建筑物或标志雕塑的命名;场地划分、绿化景点、道路走向的修建;教学楼、办公楼、实验楼、各功能场室等大型建筑物馆等的布置,要着眼于学校布局的整齐美观和谐统一,着眼于环境文化建设氛围对师生的熏陶和感染;(3)发展性原则:学校环境文化要坚持弘扬时代主旋律,与时俱进,体现学校发展主题,培育时代精神。使之具有发展性、动态性等特点。因此,我们坚持以“提升文化品位、渗透时代信息、体现人文精神”为理念,通校训、校歌、墙报、及各功能场室的标语场等,展示各种文化,使环境成为德育美育的载体,成为文化育人的载体;(4)参与性原则: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要注意发挥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各方面的积极性,组织开展符合学生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全面发展,逐步形成学校的“一训三风”等。注意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有机结合,让师生时时处处都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大大加快了学校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了校园的全面和谐。
三、优化学校环境文化的策略和措施
学生永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学生发展、彰显文化的教育意义永远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因此,在创建校园环境文化时,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学校文化,做好传承和创新,从文化性质、教育目的、学生发展、学校情境等多个视角搞清楚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要体现学校的核心理念。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基础并使它成为承担学校文化的载体,建设校园环境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因此,学校的环境文化建设必须与学校的整体文化相结合,与学校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达到有机的统一,体现学校的文化内涵。
(二)学校环境文化建设要注重显性与隐性的和谐统一。学校环境文化的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是辩证的统一,显性文化抬头可见,好比是迎风矗立的高山;隐性文化能够深入人的心灵,好比静静流淌的山泉。一个校长,只有注重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制度创建、人际关系和特色活动的建设,深入了解师生员工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和思想要求、行为习惯,才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学校力量,精心地创造精神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性和导向性功能。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在对校园环境布局系统规划时,注重朴素与雅致的交融、自然与庄重的搭配、沉静与灵动的呼应,使学校的园区、景观、标识、橱窗、绿化等显性文化的要素,被赋予对师生进行文化知识、道德素质、学校精神教育的隐形功能,把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与学校“一训三风”的建设相结合、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与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相结合,力求创新,形成风格,在美的氛围中推进真善美的教育的积极作用。
(三)学校环境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故事缺乏曲折的情节变得枯燥,文化缺乏生活的内容显得冰冷。学校环境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以人为本,教师、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在校园文化环境里不仅仅是受教育者、体验者,还应是文化环境的创造者和管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