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2016-05-30岳在田
二战期间,有一个记者问英国首相丘吉尔:“莎士比亚和印度,哪个对你更重要?”印度当时是英国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的财富、人口、土地,应该说对英国有足够的诱惑。然而,丘吉尔回答说:“我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此言令人深思。世界上那些生命力强大的民族,几乎都是崇尚文化、热爱阅读的民族。
读书能够养德,引导我们做个道德情操高尚的人;读书能够增智,扩宽我们的眼界,学会思考人生和生活;读书能够励志,让我们奋发图强,勇于创造;读书能够怡情,让我们的精神更加丰富饱满。
阅读与否,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这中间是一道屏障,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窒息的荒凉和寂寥。《我害怕阅读的人》中有这么一段话:“不知何时开始,我害怕阅读的人。就像我们不知道冬天从哪天开始,只会感觉夜的黑越来越漫长。我害怕阅读的人,他们的一小时,就是我的一生。我害怕阅读的人。尤其是,还在阅读的人。”读书人的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这就是“书卷气”的迷人之处。一个爱读书的人,不管身居何处,都能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情趣……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一日又一日地发现,读书使你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
很多学生的作文得不到高分,原因无非是无见识、少素材、乱章法、缺文采。而阅读,恰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要想提高语文能力仅靠课堂学习是不够的,必须靠课外大量的阅读,拓宽视野,增长知识,使行文有了源泉,活水不断。实际上,阅读是间接的生活积累,也是在文章写作前期获得生活素材和语言材料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思考,明辩事理,增长见识,提高鉴赏能力,陶冶高尚情操,无疑会为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读书中积累,在写作中提高,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学习能力是开启知识之门的钥匙,而阅读能力是构成学习能力的最主要的因素。也就是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的高低。
苏霍姆林斯基十分重视阅读对学生成长和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他说:“我的教育信念的真理之一,便是无比相信书的教育力量。学校首先就是书。教育——它首先就是语言、书和活生生的人与人的关系……书是一种强有力的武器,要是没有它,我就会成为哑吧或是变得笨口拙舌;要是没有它,我就不能够对年轻人的心灵讲出应当对他讲的和我现在所讲的东西的百分之一。一本智慧丰富的、有鼓舞力的书,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形成较好的阅读能力,学习就不会落后,教师也不必花很多时间补课。会读书的学生就不会死记硬背。有的学生在作业上下的功夫不大,但成绩不差,这并不完全在于他们有过人的才能,常常是因为有较好的阅读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想摆脱“困”境,必须借助大量的阅读。他曾反复说:“30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信,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不仅在于能挽救学生的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能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考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阅读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必不可少的基本能力。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呢?
苏霍姆林斯基坚定不移地相信,学生到中年级和高年级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进行理解性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许多学生之所以不能掌握知识,乃是因为还没有学会流畅地、有理解地阅读,还没有学会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所以,阅读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阅读,要学会思考。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边读边想,这几乎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对学生阅读的一致要求。朱熹的读书之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中国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有句名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的就是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道理。苏霍姆林斯基也不例外,他对阅读技能的总要求是“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一个发展过程,依据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维范围、深度和水平的不同,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阅读技能训练分阶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进行形象思维,通过再造想象理解阅读材料的言语意义。
首先,要“能流畅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阅读”。为此,必须“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较短的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同时进行思考”。“眼睛一刻都离不开书本的阅读,这还不算是真正的阅读。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感知任何东西,那么他实质上就是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正因为如此,这种阅读才不能称为有理解的阅读”。
其次,要学会默读。他说:“在少年期,默读能力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学会默读,就要具有“能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句子的完整的、逻辑上独立的部分的意思”,“能在把一个句子没有读到底的时候就猜出其余一部分的含义”的能力。如果“不掌握这些能力,少年的思维就会变得迟钝”。
再次,达到自动化程度。他说阅读达到自动化程度是读书时进行完善的逻辑思维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
2.进行抽象逻辑思维,理解读物的思想内容。
要“能在阅读过程中对所读的东西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而要求“能区分出所读的东西的逻辑上完整的各部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这就是说,要能在阅读中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弄清读物的内部构成、组织、逻辑关系,深刻把握读物的思想内容。
3.从理解性思考进入到评价性、创造性思考,对读物进行正确的评判。
学生要进入在阅读时“没有想到自己是在阅读”的境界,主要精力用于思维,思考读物本身的内容,思考自己对读的东西的看法等。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阅读时以思维为主,对读物的理解由第一种进程转入第二种进程;思维的范围由围绕读物进行扩展到读物的内容之外,即在弄清读物言语意义、内部结构、思想内容的基础上,认识读物的意义,作出准确的评价,思维的性质从理解性思考进入评判性、创造性思考。
(岳在田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五莲中学 26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