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错题反思方法
2016-05-30刘怀敏
刘怀敏
赵凯华先生曾说过:“学习物理,不做习题是不行的。但做习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习题做完了,不要对一下答案或交给老师批改就完事。自己应该想一想,答案的数量级是否对头?所反映的物理过程是否合理?能否从别的角度判断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学生在高中学习物理时当然要做题,但是不能为了做题而做题,正如上文所说的“对一下答案”就完事了。题目做完后还要进一步思考总结自己的得失,特别是对于做错的题目更需要好好反思。那么对于做错了的题目应怎样处理呢?对于错题并不能简单地改正,它里面隐藏着大量的有用信息,值得大家好好反思。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题意理解的反思
题意理解的反思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准确度和理解度。准确度指的是对题目的准确把握。题目做完,对完答案后应反思自己对题目的条件是不是准确把握到位了。常有学生考试或是练习中看多或是漏看了题目的条件。出现这类问题的原因很可能是习惯,即审题习惯马虎大意。有的学生做题时只是追求数量,总是想着多做几题,审题时一目十行。此时教师应要求学生沉下心来,认真把每一道题看好、做好。切不可只是盲目地追求解题的数量,应关注训练的质量和效果。高三时,有部分学生由于做过一定的练习,形成思维定式,碰到较为熟悉的情景就误以为和做过的练习完全相同,套用已有结论。此时应指导学生克服思维定式,特别是要注意题目中的蛛丝马迹。也有可能有的学生平时做练习时情况效果良好,而到了考试时就老是看错题目,比如水平看成竖直,粗糙看成光滑。越想着要小心越是出错。还有是应试心理的问题,这类问题应该加强平时的应试心态的调整,比如把平时的练习当成考试来处理。端正对考试的态度,把每次考试当成一次对自己的检测,适当降低考试的期望值,做到对考试适当的“脱敏”。
理解度指的是对题目所描述的物理情景再现的完整和深入程度。高考物理注重将基本概念、规律与科学研究进展、生产实践、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试题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合理简化,建立中学物理知识所能解决的模型,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能从题目中提取相应的物理量并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这涉及两方面的能力,一是理解和提取信息。物理审题中的理解和语言角度的理解相同而又不尽相同。物理解题中对题目的理解主要是为了能提取有用的信息,要求学生能从题目的较多条件中迅速有效地找到有用的信息。可以按研究對象是谁,情况如何,过程如何,等方面来反思。看看自己研究对象的选择是否合理,比如整体和隔离的处理是否合理?对各物理量的信息有无准确把握,比如题目中出现的光滑、轻质、粒子等信息有无注意到?对各物理量所包含的信息是否能准确理解,比如速度变化带来的洛仑兹力的变化是否领会?二是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物理中常见的模型有: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平抛、天体运动等。带电粒子的运动可处理为圆周运动和平抛等。教师在指导学生反思时应着重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物理模型的建立是否合理?是否误用了相应的模型?
二、解题思路的反思
物理解题方法一般可分为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是从题目的待求量出发,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待求量公式中的每个量。综合法是将题目中各已知量的关系明确后将各部分有机综合在一起以求得整体的解决。即从已知量结合题目特点联系到未知量上。两种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往往是密不可分的,综合时应以分析为基础,分析时应以综合为目的,两者相辅相成。运用分析法处理时,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反思时应引导学生着重反思以下几方面:从题目的待求量出发,你想到的是哪些公式?结合题目的特点,你选择了哪个公式?为什么要这么选?对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物理量你用题目中的哪些条件来解决?运用综合法处理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反思以下几方面:题目给了哪些条件?从某一条件中你能联想到哪些方面?你联想到的方面和题目所求能不能建立联系?
三、计算基本功和解题规范的反思
考试中学生计算基本功的不扎实造成的失分是十分可惜的。由于初中生计算时基本使用计算器完成,进入高中后计算能力显得较为不足。要提高计算能力就只能通过练习来完成。反思题目时要有意强化数字运算、通分、有效数字、单位等常见的问题。
解题的规范性也是反思的重要内容之一。物理计算题解题时需要适当的文字说明。要看看自己是否把必要的文字说明写出来了;比如列出的方程式之前是否有写出所根据的物理概念及规律;研究对象有无说明;研究的过程或状态有无指出;正方向如何规定等。解题所用的方程式是最基本的方程式还是变形的结果?多个方程是分式布列的还是合写一式的?所使用的字母符号是否规范?上下标的使用是否准确清晰等。
学会反思,学会总结是学生终身学习的重要本领之一。在对待错题上就更需要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唯有如此才能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取得真正的进步。反思的内容和方法也是需要学生学习和提高的重要内容。教师除了要授予学生物理知识和解题技巧外,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反思与总结,这才是真正的授人以渔,也正是新课程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刘响.初中物理反思性学习的策略与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13.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