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调查研究
2016-05-30刘玥吟吴贵飞杨瑞琛
刘玥吟 吴贵飞 杨瑞琛
【摘要】高校博物馆是博物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高校数量较多的陕西地区,高校博物馆却存在发展滞后,体制僵硬的一系列问题。研究以西北大学博物馆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为中心,以博物馆自身发展为立足点,重点研究高校博物馆发展当中,包括管理体制、陈展方式、展厅布置、讲解员志愿者培训方式、游客构成和社会宣教方式等内容的群体。从学校科研成果展示和社会宣教两方面对高校博物馆的建设问题(如游客数量偏少、人员设置不合理等)进行分析研究,为陕西省乃至于全国高校博物馆合理有序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陕西省;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
本文是2015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陕西省高校博物馆发展现状调查研究——以西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物馆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2015014
高校博物馆指的是依托于各高等院校所建立的,具有教学功能,科研功能和收藏功能的博物馆,其特点是具有高校学术和专业特色。
而陕西省作为博物馆大省,一直以来在全国博物馆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其社会博物馆如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等在全国颇负盛名,但高校博物馆却并不引人注目。目前我国高校博物馆的数量已达150多座,陕西省普通高校有76所,其中备案的高校博物馆共有18座,陕西省的高校博物馆数量在全国占有明显的优势,约占12%。德国哲学家卡尔·贾斯帕曾经说过:“真正的大学必须包括学术性教育、科学与学术性研究以及创造性的文化生活,博物馆在这三个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在陕西省高校的发展过程中,高校博物馆的建立、发展及合理应用对其起着重要作用。这意味着陕西高校博物馆的发展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
关于高校博物馆,有很多专著和学术论文对其进行了细致而深入的研究,专著论述以全面见长,对博物馆进行的全面的研究,但是对于高校博物馆则着墨较少,尤其是对于地区高校博物馆的发展没有具体的研究,学术论文则从不同角度入手,将高校博物馆作为专门研究对象,但是其研究旨在全国,对地区特色重视度不高,并没有对陕西高校博物馆这一群体进行详细而专门的研究。另外,学术论文提出的问题过于泛泛,不具有地方代表性,并且没有考虑陕西地区的教育水平和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现状,解决方案并不能适配陕西高校博物馆所面临的问题。还有一些专门针对西北大学博物馆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的文章但是提出的意见过于针对讲解员培训等问题的一个方面,并没有对陕西地区高校博物馆进行地区性的研究。
一、陕西高校博物馆发展特点分析
截至2011年,陕西省共有个151座博物馆,其中高校博物馆18座,占百分之十二。全国有150多座高校博物馆,其中陕西省高校博物馆也占全国高校博物馆的百分之十二左右。由于陕西高校主要聚集在西安,西安地区的高校博物馆多呈现较为良好的发展势头,如西北大学博物馆、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西北工业大学航天馆等。其中,西北大学在西安地区知名度较高,且发展较为完善。而在陕西其他地区,发展最好的高校博物馆则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
西北大学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5000㎡,是一座具有文化遗产收藏、保护、教育、研究等功能,为教学科研和社会公众服务的高校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内展品齐全,总类丰富,基本涵盖大多数高校博物的馆展品种类型,设校史馆,展示本校历史沿革;设地球馆,展示地质学系在多年发展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设生物馆,展示生命科学学院的丰富研究成果;设历史馆,展示历史考古系师生考古研究成果;设佛教美术馆,展示学校佛教研究所老师研究创造成果;设侯伯宇先进事迹报告展览,展示学校的骄傲——侯伯宇先生的先进事迹。是一座集自然科学类、人文历史类和艺术类博物馆于一体的、处于发展中的综合性高校博物馆。由于其开馆较晚,且不对社会开放,所以到目前为止接待人数较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物馆博览园建设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16000多平方米,包括逸夫科技馆动物博物馆和昆虫博物馆,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5个专业博物馆和蝴蝶园、植物分类园、树木园及多种种质资源圃等,是集教学、科研、科普于一体的重要学科基地。该博览园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整合科教资源的基础上建立起的博物馆群,全面、系统地宣传农业科技知识和展示了我国农业科技成就,这在我国尚属首例。每年接待人数超过10万人,丝毫没有受到高校对外开放程度的限制。
西北大学博物馆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是陕西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博物馆,结合陕西其他高校博物馆的实际情况来看,陕西地区高校博物馆的发展现状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总体较为乐观,呈现出如下优势:
1.高校博物馆品牌活动持续开展。
据调查,西北大学博物馆一直只对校内开放,所以参观人员较少,在博物馆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西北大学博物馆效仿社会博物馆,与社会各界开展了一系列面向社会大众的活动。如邀请小学生学习拓瓦当,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带领社会人士参观西北大学校园外景,领略西北大学百年积淀;举行开笔礼活动,学习传统启蒙礼。
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则是利用自身的农业园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游园猜与馆内展览相关的灯谜,让游客在游览之余既学习科学知识,也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高校博物馆通过这些活动打造品牌,持续开展,吸引大量游客,增加博物馆的知名度。
2.高校博物馆学生讲解员队伍庞大。
陕西高校博物馆的人员构成通常按照国内高校博物馆的惯例组成。以西北大学博物馆为例,在所有的部门中以讲解员的队伍最为庞大,博物馆的常规的参观和接待都要依靠讲解员来完成。
现在陕西各高校博物馆的讲解员人员构成主要有四部分:专家讲解员、专职讲解员、兼职讲解员和志愿者讲解员。其中兼职讲解员和志愿者讲解员多由大学生担任,大学生讲解员大多由社团组织起来,由学校社团管理部门(如团委)和博物馆宣教部门共同管理。西北大学博物馆设有校史、地球、生物、历史四个基本展馆,分别展示学校生命科学、地质、考古、历史这四个专业的师生历年来的一些研究成果,因此西北大学博物馆的大学生讲解员也主要由这四个院系的学生构成。
二、陕西高校博物馆主要存在的问题
高校博物馆作为博物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单单有其教育意义,对于社会来说,高校博物馆也是重要的社会文化传播平台。而大多数高校博物馆理念定位十分狭窄,只局限于学校内部,将其作为教学成果展示的工具,并且只将教学成果对学校内部人员进行展示,导致其受众面极其狭小,从而出现很多问题。在高校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带有社会宣教和学校名片功能的高校博物馆更是应该身先士卒,将学校的学术成果和社会融合起来。如果继续以“象牙塔”的姿态固持阳春白雪的学术态度,将社会和学术中间划出清晰的分界线,对高校博物馆的长期发展将十分不利。
除了社会性缺失之外,陕西地区的高校博物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高校博物馆管理归属模糊。西北大学博物馆其归属陕西省文物局,但是同时归属于西北大学,两方牵制使得博物馆管理人员在处理具体事务时往往需要考虑两方意见,使得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建国后,高校博物馆由教育部划归为文化部管理。这使得高校博物馆在文化和教育两大管理体系的夹缝中生存,本身高校博物馆作为教学成果展示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确应该以服务教育优先。但是由于归属不明,所以导致责任部门不明确,制约了高校博物馆的发展,造成上级部门对博物馆边缘化处理的现象。
2.高校博物馆分工不明确。普通社会博物馆事务工作一般由保管、陈列、群工三个部门组成,并且文物部门对这三个门有着明确的分工要求,这使得社会博物馆的日常事务井然,不会发生各部门工作混淆的情况。但是高校博物馆则不同,由于不单单属于文物部门管辖,所以高校博物馆的管理人员通常由学校组织。以西北大学博物馆为例,博物馆中并没有明确的三个部门存在,而是由一个办公室统一管理,其中工作的权责并不分明,办公室人员身兼数职,工作效率大大下降。虽然高校博物馆比社会博物馆有更多更专业的专家学者作为学术支持,但是其事务部分的管理十分的松散,导致其对于博物馆运营的能力比起社会博物馆来说要欠缺许多。
综上所述,陕西省高校博物馆在目前的发展中存在着诸多的困境。这既有陕西地区本身高校发展现状和高校博物馆自身理念等的局限,也有社会现状的制约。
三、陕西高校博物馆现状改良方案
就西北大学博物馆与西北农历科技大学博览园的调查情况,分析陕西高校博物馆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
1.扩充资金来源。由于高校博物馆经费由学校的教育经费承担,学校在发展高校博物馆方面,可以将博物馆作为一个教学基地而不是单纯的参观项目,将展示和实践融合起来,使学生充分地接触博物馆,这样也可以从教育经费中拨出一部分进行博物馆建设。另外高校博物馆进行社会开放后,可以通过社会集资和文化产品的利润增加运营收入。
2.改良馆内陈列方式。陕西省的高校博物馆陈列思想较为保守,展陈方式多为实物结合展板。应该参照国内先进经验如浙江大学校史馆和地区先进典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不单单依靠实物和图片,加以声音和动态展陈,将先进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展陈中来。还可以通过数字化博物馆将博物馆的展陈内容从场地的局限中解放出来,使博物馆的展陈能通过数字化信息更好的融入当今网络化发展的时代潮流中去。
综上所述,作为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高校博物馆,与高校渊源深厚,是重要的教育和研究机构。随着科教兴国等战略思想等的影响,高校博物馆已渐渐发展为“以教育、研究、展示等目的,由高等学校利用其收藏的文物、标本、资料等资产设立并向公众开放,致力于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文化发展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成为一所大学的窗口、门面和精神家园。
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高校博物馆,尤其是陕西高校博物馆发展状况参差不齐,大部分仍然存在着资金不足、馆内陈设单一、管理随意性大等方面的问题,制约着高校博物馆的发展。为加快转型,快速发展,高校博物馆应走出高校的“象牙塔”,转变传统观念,重新思考自身的社会价值和定位,结合时代发展特征、把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发挥自身丰富的展品资源优势、扩大知名度、将受众扩展到社会中去,进行全面的改革性建设,将高校博物馆转变为一个与教学实践相联系、得到公众的认可、教育公众等全方位结合的综合机构。
作者简介:刘玥吟(1995.09--);性别:女,籍贯:云南昆明人,学历:本科。
吴贵飞(1995.01——);性别:女,籍贯:云南昆明人,学历:本科。杨瑞琛(1995.06——);性别:女,籍贯:云南昆明人,学历: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