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疆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6-05-30孙万麟刘君玲古丽姗·司马义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9期

孙万麟 刘君玲 古丽姗·司马义

摘要:以和田墨玉县加汗巴格乡村小学校作为调查研究基地,对加汗巴格乡中心小学以及10个分校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和双语教学实施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辅助访谈、观察、听课、个案研究等多种方式。在对调研结果深入分析基础上,得出制约南疆村小学校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一些解决对策。

关键词:南疆村小学校;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双语教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51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9-0033-05

新疆南北疆是以天山山脉作为分界线,天山以北称为北疆,天山以南称为南疆。和田地区属于南疆范畴,它是个多民族聚居地,主要以维吾尔族为主。因此,该地区中小学校以及大中专院校推行双语(汉语和维语)教学尤为重要,而双语教师是实施双语教学的关键。目前,该地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在教师群体中所占比重非常大,尤其是远离县城、比较偏僻的村小学校尤为突出。但因村小学校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普遍偏低,导致该地区农村小学整体教育教学质量不高。鉴于此,本文以和田墨玉县加汗巴格乡11所村小学校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对双语教学能力现状的调查和剖析,得出制约他们教学能力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了四条解决对策。

一、相关概念界定

1.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双语教师,一般是指能够熟练运用两种语言文字进行教学的教师。而少数民族双语教师通常是指在民族地区,被定岗在双语教育岗位,能够熟练运用国家通用语言和本民族语言进行教学的少数民族教师。本文研究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特指南疆墨玉县加汗巴格乡农村小学教师中,能够使用汉语和维吾尔语(简称:维语,也被称为维吾尔族人的“母语”)给双语班进行教学的各个学科的维吾尔族教师。

2.双语教学能力。双语教学能力通常是指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工作所需具备的各种能力,是直接影响双语课堂教学活动效率,促使双语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本文研究的“双语教学能力”,特指墨玉县加汗巴格乡的村小学校维吾尔族双语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具有的共通的、基本的、核心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包括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和双语教学实施能力[1,2]。

3.双语教学模式。截至目前为止,南疆和田地区小学双语班实施的双语教学主要经历了以下几种双语教学模式:传统教育模式:所有课程母语授课,开设汉语课程;模式一:小学汉语、数学、科学、信息技术使用汉语授课,其他课程使用母语授课;模式二:母语文使用母语授课,音体美课程中,凡是涉及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使用母语授课,其他课程使用汉语授课;模式三:全部课程使用汉语授课,开设母语文课程。从2010年开始,南疆各县乡村中小学校根据自身客观实际,将以上四种模式中两个或三个相互融合,自主创造出适应当地教学条件的各种各样的双语教学模式。

本文研究中所涉及到的“双语教学模式”,特指目前南疆墨玉县加汗巴格乡农村小学双语班维吾尔族双语教师的授课模式,该乡村采用一种自主创造模式,即传统教育模式向模式一过渡的一种中间模式,具体来讲,就是汉语课程使用汉语授课;数学课程授课形式有三种:完全使用汉语授课;以母语为主、汉语为辅进行授课;以汉语为主、母语为辅进行授课;(硬笔)书法课程以母语为主、汉语为辅进行授课;信息技术、科学、母语文、思想品德、新疆、体育、美术及音乐等课程使用母语授课。

二、现状调查

1.研究方式。本文选取南疆和田墨玉县加汗巴格乡11所村小学校作为调查研究基地,采用自编问卷,对该乡村的1所中心小学和10所分校的40名维吾尔族双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共发放调查问卷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为100%;剔除2份答案不完整的问卷,有效问卷38份,有效率为95%。除问卷调查、听课、观察外,笔者还对其中8名维吾尔族双语教师进行了访谈,2名维吾尔族双语教师进行了长达1个月的个案研究。

2.现状及其分析。笔者对墨玉县加汗巴格乡11所村小学校的40名维吾尔族双语教师的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和双语教学实施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辅助访谈、观察、听课、个案研究等多种方式,下面对调研结果进行逐一分析。①双语表达能力情况调查。南疆和田墨玉县加汗巴格乡11所村小学校共有专职教师157名,其中汉族教师10名,少数民族教师147名,包括回族、蒙古族、哈萨克族、锡伯族及维吾尔族,而维吾尔族教师是主体,达到130名。这130名维吾尔族教师的年龄、学历及职称结构分布为:50岁以上29名,学历以中专为主,职称以专九、专八岗为主;40岁至50岁之间有41名,学历以大专为主,职称以专十岗为主;其余都是30岁左右,学历以大专为主(近三年招聘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以本科为主),职称以专十二、专十一岗为主,该年龄段占总人数的47%,快接近一半,表明该乡的村小教师整体上呈现年轻化,学历及职称都有些偏低。该乡11所村小学校,全是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学生,将学前班除外,从1年级至6年级,共开设90个教学班,其中普通班18个,双语班72个。虽这130名维吾尔族教师都给双语班上课,但能够使用维汉双语教学的教师仅有40名,因而本文就以这40名维吾尔族双语教师作为问卷调研对象,其中双语表达情况的问卷调查及其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以及访谈、听课可知,虽然60%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曾参加校本培训、各种短期培训以及进修等多种方式来提高汉语表达能力,且他们的HSK等级以7、8级为主,但实际上并达不到这个水平,仅仅只有4名承担汉语课程的教师完全使用汉语授课,但对于其余36名教师:有些教师与笔者交流时,不能很好地理解笔者的话题,需要反复阐述说明;有些教师地方口音很重,且汉字发音不准确,语句不连贯,甚至说错字,让人理解很费劲;有些教师板书汉字写得特别慢,不仅不整齐、有些乱,而且书写笔划不正确。总之,通过调研,该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母语表达能力非常好,但大部分教师的汉语表达能力存在很多问题,表现在听、说、读、写方面,尤其是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实在太弱。②双语教学设计能力情况调查。如果说双语表达能力是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前提,那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则是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基础[3]。依据杨淑芹、孟凡丽教授的观点,双语教学设计能力是由教材分析能力和双语教案设计能力两部分构成[3-5]。笔者在了解墨玉县加汗巴格乡维吾尔族双语教师实际情况基础上,紧紧围绕教材和双语教案设计方面设置调查问卷,其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以及结合观察、访谈、翻阅一些教师教学的相关资料可知,维文注释的汉文教科书比较受欢迎,他们认为选用此类教科书有助于他们备课和更好地教学。但由于他们承担课程门数多(平均每人4门)、课时量大(周课时平均22节),且都担任班主任工作,从而导致不可能有足够多的时间去精心备课,再加上计算机操作技能所限,大部分教师很少利用资源丰富的网络进行备课,而是原封不动地照抄教科书。笔者翻阅了8位教师的教案本,有些教案的教学过程写得非常简化,且教案本中很少看到他们对黑板板书内容、框架的设计。当然,虽然大部分教师都赞同且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集体备课、公开课、集体评课、讲课比赛等各类教研活动,但这些活动他们觉得对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帮助不是很大。表2统计数据也表明,大部分教师竟然对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模式及流程了解不多。因此,该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对教材的分析和教案的设计还需要大幅度地提高。③双语教学实施能力情况调查。双语教学实施能力就是大家常说的双语课堂教学能力,这是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构成的核心和关键。本文参考相关文献[3]以及结合该地区双语课堂教学实际情况,设置了双语课堂教学方面的调查问卷,其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以及结合多方面调查可知,虽然这11所村小学校共有配置较好的5个计算机机房、5个多媒体教室,以及几乎所有教室都安装“班班通”设备,但大部分教师仍以传统的“黑板+粉笔”讲授式教学为主,偶尔会借助实物,却很少使用这些先进设备进行辅助教学。表3统计数据显示可知,大部分教师不太重视设计教学情景进行新课导入,他们忽视了利用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学习新内容的兴趣,并很少把新课程的理念贯穿于课堂教学中。通过多次听课发现,他们并没有采用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通常是在讲授新课前直接告诉学生,他们每节课授课信息量太小,通常都是按照教科书把基本内容讲完即可,讲授辐射面小,课堂举例(如数学)也偏少,他们把原因归因于学生底子薄弱,讲授内容辐射面大了,学生消化不了。还有,教师们只注重上课、批作业等日常教学工作,除1名教师外,其他教师业余时间根本不做学科及校本教学研究。总之,笔者对该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整体印象不是很好,但他们自我评价良好。

三、制约因素

通过问卷、访谈、观察、听课、个案研究等多种方式,对南疆墨玉县加汗巴格乡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进行多方位调查及剖析,得出制约他们教学能力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如下:

1.主观影响因素:大部分教师自身不积极进取,喜欢安于现状。再由于小学以及初中均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升入初中缺少考核环节,从而导致教师缺乏内在驱动力。还有,由于大部分教师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太弱、不善于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做不到精心备课、不做学科及校本教学研究等,导致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好。

2.客观影响因素:首先,因该村合格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工作量太大,课堂教学效果很难保证。其次,学校给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以及双语班订的教材主要是带有维文注释的汉文教科书,并且好多教材没有逐年更新,学校缺少一个比较完善的教材选配制度。再次,学校目前组织双语教师进行的各类培训、进修的成效不显著,无论从培训对象,还是培训方式,都需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最后,该村小学校各方面条件都不是很好,并且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工资待遇跟其他教师是一样的,从而导致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因此,非常有必要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工资待遇。

四、解决对策

针对制约南疆墨玉县加汗巴格乡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结合相关理论,提出以下四条解决对策。

1.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途径。为了提高南疆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首先,南疆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汉语水平必须达到一定的等级,教育部门及地方学校必须严格把关,这是实现双语教学的必要条件。当然,学校应多安排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到新疆师范院校、内地师范院校以及各种短期师资培训部门参加汉语培训,培训时间至少1年。其次,学校要多次安排公开课、集体听课评课、学校督查组及领导听课评课,以及积极组织并安排教师参加各级各类讲课比赛等活动,着力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再次,针对南疆村小大部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不太熟练计算机操作,信息化教学能力太低,学校应该多组织教师进行计算机、网络操作专题讲座培训,这样不仅能够实现教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备课,而且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来辅助教学,改善课堂教学效果[6-9]。还有,学校应要求教师尽可能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讨论式、案例式和探究式等教学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学校应出台“外引”政策,聘请具有经验丰富的双语专家对校内骨干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进行全方面的培养,培养时间不少于5年。另外,学校应多安排少数民族双语教师进行学历进修、单科培训、单科进修、访学,以及外出参加各类相关教研会议,这些环节都能帮助教师提高学历、学识以及教学水平。

2.鼓励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针对南疆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不做学科及校本教学研究,他们忽视了教学研究能够促进教学[10,11],笔者建议学校可以采取项目立项和课程建设的方式,鼓励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及校本教学研究,大力支持具备申报条件的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作为项目或课程负责人,进行校本教研及课程建设。通过课程建设研究,尤其是对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将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当然,学校还应加强团队教师、民汉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逐步实现好教学资源、好教研成果的共享。同时,学校应当制定激励机制,对重视教学、研究教学以及教学质量评价优秀的教师进行奖励。

3.加强教学过程检查。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了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外,学校还应当加强教学过程检查,笔者建议构建一种“日常教学检查+三个关键阶段点检查”的教学常规检查制度。日常教学检查是以教学管理人员(如校领导)巡课、听课、抽查教学进度、教学秩序、教师按时上课以及学生出勤等为主,并不定期召开任课教师和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学情况。而三个关键阶段点检查是指开学初、学期中和学期末检查,其中,开学初检查以教学进度计划、教案、讲稿等完成情况为主;学期中检查主要是对已完成的半学期教学计划执行情况及教学效果进行抽查;学期末检查主要是将校领导听课检查、同行集中听课评课、公开课和学生评教等结果结合起来,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坚持教学过程检查,会加强教师的规范意识,教务处应将教学过程检查作为教学方面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4.选用适合学生的教材。学校应尽量选用符合教学计划要求的统编教材,对于主干课程,最好选用教育部等优先推荐的教材,比如选人教版教材。学校或任课教师应不定期地召开学生座谈会或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教材使用情况的意见,坚决淘汰过时、劣质的教材,确保高质量、符合学生需求的教材进课堂,比如根据学生情况,老师可以自编教材。事实上,教材对于教师来说也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10-12]。因此,任课教师应把握好教材的难度,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对教材的接受程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南疆墨玉县加汗巴格乡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的双语表达能力、双语教学设计能力和双语教学实施能力现状的调查研究,得出制约他们教学能力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四条解决对策,以望为该地区村小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杨淑芹,孟凡丽.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构成解析[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1(2):64-68.

[2]杨淑芹,于影丽.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教师双语教学能力评价方案建构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4):62-71.

[3]杨淑芹,孟凡丽.试析双语教学能力的构成[J].贵州民族研究,2009,29(128):153-158.

[4]吐尔地·买买提,杨淑芹,哈米拉·斯拉木.新疆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特征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3):105-107.

[5]吴国军.民族地区双语教师教学能力情况的调研报告——基于新疆疏勒县的调查[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2,4(3):50-55.

[6]杜文军,曾思远.新疆南疆四县双语教师调查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32(6):50-58.

[7]苏生艳.南疆三地州双语师资现状调查研究[J].科技信息,2013,(9):15-16.

[8]王洋.新疆南疆农村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性探析[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3,29(4):5-8.

[9]刘培培,范德广,拜合提亚尔.维汉双语教师专业技能适应性比较的实证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0,20(3):52-55.

[10]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言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1]王洋.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维度构建及内涵解析[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3,(3):75-78.

[1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