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改变 大收获

2016-05-30周悦霞

新课程·中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物理课改变教学效果

周悦霞

摘 要:创新是永恒的主题,课堂教学需要创新,需要注入新鲜血液,这样教学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在平时的物理课教学中,对一些教学内容做了一些小的改变,收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关键词:创新;改变;物理课;教学效果

大部分人喜欢选择生活中容易走的道路,因为风险低,不需要太多努力。教师队伍也一样,许多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不注重教学效果,得过且过。我们需要有较强的责任心,为我们的下一代负责,付出我们的努力。教师要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要学会担当,教师需要突破自我,需要做出改变,走出当前的舒适区,才能不断突破自我,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也时刻警醒自己,为祖国的未来做一点贡献。每次接新生,我都要想办法尝试对原有课堂做一些改变,而且严格要求自己,哪怕每节课的改变只有一点点,也要尝试,并把改变的地方在备课时标出来,但原则的东西不能变。创新要在順应学生的需求与发展的情况下求变,创新应该成为我们每位教师的追求与目标。以下是我将课堂做小小改变后收到实效的两个案例,在此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

案例一:在讲授“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这一教学内容时,备课时,我认为这一课的内容难度不大,学生应该不难接受,所以设计时,我把课堂的重点放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上。于是,上课时我直接下发实验室常用温度计与体温计,让学生尝试使用温度计测量一杯水的温度,用体温计测小组内学生的体温。没有过多的基本内容的教学,个人以为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想让学生多一些实践的机会和时间。设想是美好的,可现实是学生竟然直接用体温计去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结果可想而知:体温计直接爆裂。

思考一:课堂上对学生的放手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吗?

有了失败的教训,我在另一个班教学这一课时,做了适当的改变:我尝试通过“实验”这条主线贯穿课堂始终,让学生展示预习成果。先让学生说说实验的器材,再让学生到讲台演示实验时用到的温度计、体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不足的地方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达成共识后开始进行学生操作实验。把基础知识讲清楚后学生再开始实验,虽然看似浪费了一些时间,但相比上面的方法,效果却好了不少。

思考二:上台演示讲解的学生能代替其他学生的体验和经历吗?

在最后一个班上这堂课的时候,我对以上教学方式彻底做出了改变:我先引导学生看课本,理解仪器使用说明书,然后利用课本所提供的图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判断,纠正不正确的方法,从而让学生总结出使用温度计的方法,然后分组让学生测量物体的温度。这样的安排看似又增加了基础知识传授的时间,但所有学生对温度计的正确使用都有了感性的认识和实际的体验,在最后做实验时,很少有同学会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大部分同学能够轻松顺利地完成实验和接受新的知识。

思考三:教师应该如何把握收与放的关系?

三个班,三次改变,三种不同的效果。第一次,我忽略了学生的学情,没有在学生自主学习时做好合适的方法引导,因放手太多而让学生无所适从。第二次,放手给部分学生,却削弱了其他学生的主动权。当展示的学生讲得头头是道时,没有考虑到其他学生的“接收”状态,这个“大多数”才是我们课堂的第一主角。第三次,看似放得最少,却把握住了最适合放手的时机。因此,教师需要思考的重点是如何站在学生的角度研究教材,设计学案,而不是凭自己主观认定的重、难点来确定学习任务。以学定教,因材施教,谁都不可能代替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学习始终是学生的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经历、体验和创造,一切都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是课堂的践行者,都经历着收与放的矛盾冲突,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这是我尝试课改中自始至终追求的课堂目标。

案例二:在讲授“光的直线传播”一节教学内容时,我尝试在演示实验上做了小小的改变,光源用40 W的电灯,用一个大纸板完全遮住圆筒形水果盒底部的进光口,在外筒扎小孔的位置上扎一个菱形孔,菱形的边长为1 cm,锐角45°(如下图)。

观察思考一:接通电源,闭合开关,使白炽灯发光,一部分光将穿过菱形孔射到屏上,观察思考:在屏上将看到什么?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观察思考二:向左移动乙,你看到了什么?

(把菱形孔对准灯泡,可以在半透明纸上看到菱形窗口的光斑,随着乙的位置移动,孔越来越小,学生会惊奇地发现观察屏上的菱形光斑消失了,一瞬间竟然看到了灯丝倒立的像。)

从“大孔”形成“孔形亮斑”,到“小孔”形成“灯丝的像”,从量变到质变,在现象突变中学生感受到物理世界的奇妙,逐步形成了物理逻辑思维。当学生沉浸在经历、探究、发现的惊叹中时,我的感受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围绕学生去做文章。我们教师要时刻为学生着想,想学生所想,把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课堂上,我们要多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思维来设计课堂,遇到问题要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看如何设计才符合学生的思维,能让学生轻松地接受知识,尤其是教学的重难点,教师尽量深入浅出,让学生更易于接受。当我们想办法把抽象知识具体化了,把抽象知识形象化了,把抽象知识生动了,难点就突破了,知识也就随之领悟了。

名师华应龙曾说: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如果我们每天改变一点点,我们就会一点点地改变。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功之路,都是由无数个“一点点”铺就的。我们的课堂也期待着改变和刷新,行动起来,付诸实践才是最好的证明!

参考文献:

张箭.中学物理教师的教育创新能力[J].师道·教研,2014(4):77.

编辑 赵飞飞

猜你喜欢

物理课改变教学效果
跳出专业视阈谈大学物理课与微积分的糅合教学
实现“四个”改变 提高阅读质量
奥迪品牌峰会见证“改变”发生
浅谈基于智慧教室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实施
动起来的物理课
神奇的液体表面张力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从高中物理课选修情况看执行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