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科技创新和政策引导不断提高粮食单产水平
2016-05-30杨淑玲刘润秋
杨淑玲 刘润秋
摘要:本文通过对榆树市近年来粮食单产提高的有效做法和经验的回顾,提出了提高榆树市粮食单产水平的对策措施,以期为我市提高粮食单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粮食单产;提高;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6.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6.06.006
榆树市位于吉林省中北部,地处松嫩平原,幅员4712平方公里,总人口129万,其中农业人口109万。现有耕地562.5万亩,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保障粮食安全、增粮维稳是榆树市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长远发展战略。在不增加耕地面积的情况下,提高粮食单产显得尤为重要。
1 榆树市粮食单产水平现状
榆树市坐落在世界黄金玉米带上,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素有“天下第一粮仓”之美誉。耕地大部分为黑土型,多属于中性和微酸性。一年中大于10℃的积温在2800℃~3150℃,无霜期135~145小时,年降雨量500~600毫米。气候条件、土壤条件适合种植玉米。玉米常年种植面积均在430万亩以上,总产量227.1万吨以上,占粮食作物的80%左右,对全省乃至全国粮食生产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先进实用技术在榆树市粮食生产中的大力推广和应用及各级政府对粮食生产的重视,榆树市粮食生产有了全面的发展,粮食单产有了较大提高。以玉米和水稻为例,2003年全市玉米667平方米产量633.5公斤,水稻581.7公斤。2014年全市玉米667平方米产量达到了774.3公斤,水稻产量815公斤。十几年来,玉米单产增加140公斤左右,水稻单产增加233公斤左右。榆树市之所以粮食单产水平有较大提高,主要是采取了以下有效措施。
一是积极推广优良品种。二是常规技术推广工作落实到位。测土配方施肥、赤眼蜂防螟和农田统一灭鼠等技术在榆树市已达到全覆盖,保证了粮食的稳产。三是完善技术服务体系,科技培训深入到村组。成立专门的技术专家组,共同制定技术方案,加强协作攻关,深入开展巡回指导和服务。抓关键技术,做到入户四到位:入户指导到位。示范区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95%;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到位;辐射到位。通过示范片建设活动,带动了周边群众积极发展玉米生产;物化补贴到位。为核心示范区免费提供肥料补贴和农药补贴。同时组织技术人员,以示范区的重点农户为依托,围绕推广的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在玉米生产的关键环节,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指导,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提高农民群众的种植技术和水平,确保粮食高产稳产。四是稳步推进乡(镇)“两站”试验、示范和高产攻关田建设。每个乡(镇)“两站”通过承包托管等方式,建立试验、示范田和高产攻关田,规定产量指标,明确主推技术,并对其进行插牌立标,使高产示范田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促进粮食增产。
2 影响粮食单产水平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榆树市粮食单产虽然有了大幅提高,但在粮食生产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耕作模式不合理,耕作粗放。导致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降低,土壤肥力逐渐降低,中低产田增多;二是粮食种植还是传统的“天养”农业,基础设施整体水平不高,配套不全,遇到灾害性天气,直接导致产量降低;三是虽然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较高,但是后劲不足,特别是取消玉米保護价后,农民种粮积极性受挫;四是作物生育后期的病虫害防治不及时。农民粮食种植初期,比较在意防治作物生育期内的病虫草害,但到后期则忽视病虫害的防治,导致单产水平下降。
为了进一步提高榆树市粮食单产,一方面依靠科技的进步和指导,另一方面取决于政策的导向,只有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了,才可提高粮食产量。
3 提高粮食单产水平的建议
一是改变耕作模式,提高复种指数,调整种植结构,改造中低产田;二是采用适合本地的优良品种,改进栽培技术,挖掘单产潜力;三是调动农民积极性,主要在粮补政策上要进行适当的调整。目前都是按种植面积进行补贴,如果按照实际面积补,会调动更大的种粮积极性。另外,近两年补贴提高的幅度赶不上农资价格的上涨幅度,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粮补的作用,农民种粮积极性受到影响;四是抓好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研技术人员的作用,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实现良种良法的配套,把专家的实验产量变成农民的现实产量;五是强化病虫害预测预报和统防统治,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减少病虫害损失,保证粮食产量;六是机械化的水平高低将影响整体生产效率和效益。榆树市作为农业大市,只有提高机械化程度,做好农机农艺相结合,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和效益,从而实现增产稳产。
4 结语
确保榆树市农业生产资料与粮食生产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局面,不仅要依靠科技进步、物质和劳动力的投入,同时还要依靠制度和政策的创新。以科技为手段,以调动农民积极性为前提,以政策扶植为辅助,将农机农艺有效结合,做好病虫害的防御工作,多措并举才能提高粮食的单产水平。
参考文献
[1]崔淑艳.吉林省玉米高产栽培模式的探讨[J].种植养殖,2011,(21).
[2]刘玉涛,王宇先,等.寒地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初探[J].作物杂志,2011(05):100.
[3]张相波,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06):22.
[4]吕冬梅,郑哲,等.提高农安县粮食单产水平的对策与建议[J],科学种养,2014,(07).
[5]金京淑,刘妍.吉林省粮食单产影响因素分析[J].吉林农业科学,2010,35(03).
作者简介:杨淑玲,本科学历,榆树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艺师,研究方向: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