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新策略
2016-05-30孙莹
孙莹
摘要: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加大对学生课后作业的关注度,巧设作业形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能力。为了实现该目标,教师应主动探寻有效的布置作业的方法,突出数学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生活性,让小学生发现数学作业的魅力。围绕新课改的要求,浅谈小学数学教师应如何设计出形式丰富、内容充实、富有探索性的数学作业。
关键词:小学数学 作业设计 趣味性 生活化
现阶段,大多数的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活动“失衡”。主要体现在数学教师多将精力放在创新课堂教学活动,对利用课后作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关注度较低。这种“失衡”直接使数学作业“形同虚设”,学生不能从这些形式单一、内容脱离实际、以“练”为主的作业中弥补不足,提升能力。所以,教师应平衡课堂教学与设计作业两者之间的关系,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趣味性、实用性十足的作业内容。
一、突出数学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较小,心智不成熟,想法有些幼稚,感性大于理性。所以,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之前首先需要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生活经验,掌握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考方式,以便及时调整作业内容和作业的形式。小学生除了具备上述特征之外还有其他特征。例如,大部分的小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对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大部分的小学生都喜欢图形结合的课后习题,他们是在兴趣的指引下开展学习活动,只有趣味性十足的课后作业才能满足小学生的“兴趣需求”。因此,教师应设计富有童趣和亲近性的数学作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述题目要求,改变传统数学练习题、作业单一、枯燥的表述形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
以“六年级学生共收集易拉罐180个,其中1/3是一班收集的,2/5是二班收集的。两个班各收集多少个?”这道作业题为例。这道作业题虽然言语间接、直白,但是却缺少了一些趣味性,缺少情境。而教师可以以此为基础,通过丰富语言,营造情境来增添趣味性。将其改编为“在森林‘节约环保口号的号召下,熊大与熊二一共收集了180个易拉罐。熊二偷懒只收集了其中的1/3,而熊大吃苦耐劳收集了2/5,那么小朋友们知道熊大、熊二各自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吗?”这样,教师可以将作业题融入到故事情节中,突出数学题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相对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数学作业,高效掌握运算的技巧与方法。
二、发挥数学作业的探索性,启发学生数学思维
虽然小学生年龄较小,教师不适合设计难度过大的作业题,但是教师仍不能忽视突出数学作业的探索性,用富有探索性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因为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不是单纯的记忆与模仿,而是通过自主交流、相互合作来“消化”教师所传递的信息,所讲述的内容。而数学作业则成为学生“消化”知识、信息的载体,学生可以从做作业的过程中来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弥补不足,并在做题的过程中掌握做题技巧,提升学习能力。教师要想促使学生在发现不足、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激发自身内在潜能就需要设计富有探索性的数学作业,并发挥数学作业的探索性,以此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数学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已有的数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索、交流、实验为主的探究性作业,让学生学会思考、提升能力。教师可以根据讲课的内容分别布置以实验、观察以及调查为主的作业类型。例如,教师在讲授“轴对称图形”之后,就可以为学生布置观察作业,让学生通过观察蝴蝶、天安门等平面图形的形状,思考自己观察的图形有什么共同点。通过发挥作业的探究性可以拓宽小学生的视野,使小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活动延伸到室外,深入到生活。
三、挖掘数学作业的层次性,提升学生数学能力
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还应该关注设计的作业内容是否有层次性,是否反映了学生的不同需要。长期以来,教师都会为为学生布置同等的作业量,内容也大致一样。这样布置作业的形式很难反映出学生的不同需要,所以,教师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在设计作业时注重突出作业的层次性,既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又使作业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师不能光考虑优秀生的需求,而是需要一碗水端平,既考虑优秀生的需求又考虑差生的需求,在设计作业时采取分层设计的形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展示。教师可以为差生设计以夯实基础知识为主的作业内容,并在此基础上适当提高学生的能力与水平。针对优等生,教师可以设计难点较大的作业题,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以基础的计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以这部分内容为主的数学作业划分为基本训练题、变式训练题以及推广题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第二个层次旨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一个层次以激发学生内在潜能,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为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侧重,让学生自主選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找到做作业的乐趣。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应注重突出作业的趣味性、发挥作业的探索性、挖掘作业的层次性。用富有趣味性、层次性、探索性的数学作业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改变学生被动接受课后任务、作业的局面,让学生从“题海战术”中摆脱出来,促使学生真正发现做作业的乐趣与魅力。笔者坚信,小学数学教师只有转换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上几点,才能真正消除学生对做作业的抵触心理,以作业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林友才.新课程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初探[J].科教导刊,2009,(01).
[2]贾红梅.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抓住“三性”[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