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笑话?佳话

2016-05-30六郎

广东教育·高中 2016年3期
关键词:佳话辜鸿铭耻辱

六郎

在一次宴会上,留洋归来的辜鸿铭高谈阔论,嘉兴才子沈曾植却是笑而不语。辜大惑不解,便问其故,沈说:“你讲的话我都懂。你要听懂我讲的话,还须读二十年中国书。”辜被羞辱得无地自容,暗自发誓读尽中国书。因此不分昼夜,无论寒暑,都尽量挤出时间苦读,因此经史子集、诸子百家,无不烂熟于胸。多年后,辜、沈二人再次相逢,谈论起中国古代诗文,辜不但篇篇成诵,还有许多独特见地,沈想起往日情形,不禁肃然起敬,道:“今后,中国文化的重担就落在你的肩上了!”

人生世上,由于阅历不同、认知有异、素养有别、环境各异等种种原因,在某种场合被人嘲笑,被人讥讽,被人奚落,被人贬损,甚至被人侮辱,是在所难免的,像孔子这样的圣人也曾被讥笑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的无用之人,更不用说我等凡夫俗子了。问题是对待别人的笑话,应持什么样的态度,是拔剑而起,手刃对方,还是心怀怨恨,暗中寻找机会报复?是像抹去蛛丝一样,轻轻带过,仅无地自容几分钟,过后忘得一干二净,还是像辜鸿铭那样,化鄙视为动力,激励自己前行,将笑话变佳话?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孔子云:“知耻近乎勇。”要将笑话变佳话,首先要明耻。明耻就是反省、检讨自己,不让心灵麻木。因为,只有敢于正视自己被人羞辱的伤口,才能作深刻的反省,才能找出自己与嘲笑者之间的差距,才能改进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进而超越别人。英国生物学家谢灵顿早年沾染恶习,在向一位女工求婚时,那姑娘说:“我宁愿跳进泰晤士河里淹死,也不会嫁给你!”这句话,一时间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也深深地刺痛了谢灵顿,但谢灵顿不是老羞成怒去报复,也不是厚着脸皮继续纠缠,更不是因被羞辱而自暴自弃,而是正视耻辱,深刻反思,幡然醒悟,改邪归正,努力钻研医学和生物学,并最终在1932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一个浪子成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无疑是一则佳话,但如果当初谢灵顿没有正视被拒绝的羞辱,没有正确面对别人的笑话,怎么会有“昨天的我你爱理不理,今天的我你高攀不起”的佳话?

要将笑话变佳话,关键在发愤,如果光是知道耻辱,光是知道差距,如果缺少发愤努力,缺少不懈坚持,缺少超越精神,那么,就不会有源源不断的驱动力,那么别人的羞辱,可能成为一块自己永远不敢去揭的伤疤。苏秦“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于是发愤读书,每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清代学者朱起凤年轻时在一家书院教书,因为没弄清“首施两端”和“首鼠两端”两词通用,而错判学生的作文,遭到学生的奚落。他没有强词夺理,而是以此作为师者“误人子弟”之耻,发愤图强,潜心于词语研究,编成了300多万字的《辞通》,为汉语言文字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可见,知耻而发愤,才是对嘲笑者最好的“报复”。

年轻学子处于心灵成长的阶段,一方面血气方刚,容易意气用事;另一方面,心灵又相当脆弱,动则要死不活。因此,在遭遇批评或嘲笑时,往往不能正视,以为是奇耻大辱,往往做出了让人寒心或者遗憾之举,比如因被老师点名批评或者同学嘲笑时,不是杀师杀同窗,就是弃学出走或者走上不归路。这都是不可取的。

面对嘲笑,最好的回击,就是力争将笑话变佳话。

猜你喜欢

佳话辜鸿铭耻辱
传统文化卫道士辜鸿铭
天目湖日月潭演绎的佳话
黄桥战役中的统战佳话
“错字”反成佳话
辜鸿铭:被小丑化的国学大师
真正的耻辱
辜鸿铭戏弄袁世凯
耻辱戒
乌龙翻译的耻辱和光荣
意识形态对辜鸿铭翻译的操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