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专题教学研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2016-05-30毛启智
毛启智
一、专题研究性教学的概念界定
高中语文专题研究性教学是以《课标》提出的教育目标、原则和策略为指导,本着系统思考的原则,以教材中一个或一组教学篇目为起点,和学生确立专题,设计整体的教学方案。在整体方案下,打乱或抛开教科书而独立进行高中语文专题教学。这种教学模式以阅读中的真实问题为出发点,整合课内外教学资源,自主开展专题研读,并以任务为驱动形成专题学习成果。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对学习内容、方法进行指导,对学习态度、成果进行评价,并根据学生兴趣、能力和完成状况等情况,灵活调节教学内容和进度。
二、专题研究性教学方案的确立
(一)专题研究性教学的内容设置
专题学习的内容是灵活的、不确定的,然而又是尽量从学生需求实际出发的、科学而又有指向性的。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专题学习的内容,尽量把余下的专题安排在课外或者假期来完成;为了使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来进行缜密且富于批判性的思考,应在专题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穿插一些文章学、语法学课程以及适合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逻辑学课程。
高中阶段共设置六组51个专题的学习内容:
第一组,语文基础知识
共4个专题,具体包括现代汉语(语音、汉字、成语、短语、单句、复句、病句、修辞)常识、古代汉语(实词、虚词、文言句式、断句、翻译)常识、文学文体文化常识、逻辑学等四个专题。
第二组,中国古代经典
共21个专题,具体分为《诗经》、屈原与《楚辞》、先秦诸子散文、先秦历史散文、古代人物传记、古代诗歌鉴赏、司马迁与《史记》、曹操、李白、杜甫、白居易、韩愈、苏轼、王安石、辛弃疾、李清照、陆游、柳永、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施耐庵与《水浒传》、曹雪芹与《红楼梦》。
第三组,中国近现当代经典
共10个专题,具体分为鲁迅的《呐喊》《彷徨》、朱自清《荷塘月色》、老舍《骆驼祥子》、巴金《家》、郭沫若《女神》、曹禺《雷雨》、郁达夫《故都的秋》、茅盾《子夜》、路遥《平凡的世界》、贾平凹。
第四组,外国经典
共10个专题,具体分为莎士比亚《汉姆莱特》、伍尔芙《到灯塔去》、海明威《老人与海》、加缪的《局外人》和《鼠疫》、狄更斯《匹克威克外传》、《普希金诗选》、塞万提斯《堂·吉诃德》、雨果《巴黎圣母院》、巴尔扎克《欧也妮与葛朗台》、司汤达《红与黑》。
第五组,写作训练
共6个专题。具体分为写人记叙文、记事记叙文、议论文、议论性散文、审题能力和写作基本套路、考场作文。
第六组,高考考点
共8个专题。具体分为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基础知识运用、写作。
(二)专题研究性教学的阶段划分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一般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为初读与拓展
具体分为“三步走”:
泛读概述
学生查阅书籍或在电子阅览室上网浏览作家的生平事迹及创作历程,了解重要的背景信息。
精读原作
或诵读,或细读,或按原著顺序整本读,或选择代表篇目反复读,或用故事来引读……形式各异,方法不同。
研读外围文章
指導学生在电子阅览室上网研读相关的论述类文章。
第二阶段为再读与研讨
学生再读原作,深入思考。学生再增读一些外围论述类文章,进一步比较不同作者、不同文章立论的逻辑起点和基本观点的正误高下。
第三阶段是定题写作
本阶段学生要定向定题,进行研究性写作。这是更为艰苦的个性化的“脑力劳动”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具有隐性特征,教师的指导要有耐心,要更细心,更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帮助学生走出思想认识的泥沼或者误区,帮助学生明晰自己思维的路径等。
第四阶段是有选择地深入体验
在条件容许的情况下,举办与该专题有关的辩论会、朗诵会、课本剧表演等。
三、专题研究性教学方案的意义
(一)使用深厚的传统经典文化的智慧之光来烛照青年学生,有力地破解当代青年学生不愿意读书的问题
这些博大精深的阅读专题,犹如强大的磁场吸引着学生,从古今中外的不同角度,昭示了人类在前行过程中的探索与思考,滋养了学生的心灵,从中培育了丰盈饱满的人文情怀,形成了高中学生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丰富的精神世界,以及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强健的人格力量。
(二)让学生始终处于阅读吸纳,共商探索的语文学习状态中,有效地解决阅读量、写作量缺少的问题
每堂语文课都有新鲜的甚至是具有挑战性的文本内容需要学生自己去阅读钻研,去与老师同学碰撞共商,去进行深入的研究讨论。内容的吸引与挑战是最符合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充满了诱惑和挑战性。两年下来,每位学生的阅读量不少于一百五十万字。每一次专题学习之后学生上交的习作,少则两千多字,多则五六千字,每位学生的写作量平均不少于两万五千字。
(三)读写一体的专题学习方式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提升,有效地解决学生思想成长与语言发展背离的难题
高中语文专题教学,首先是要求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把握内容与有条理地陈述与分享内容,经过了大量的经典原著以及海量的评介文字的阅读,又经过了对这些内容的理解研究,然后将自己的研究结果表达出来与他人分享。因为这些阅读材料不是短小篇幅和浅显内容的,学生的阅读写作都必须在思维强度较大的高位上运行,需要不断地进行内容与形式、阅读与写作、吸纳与表达的高速转换,进行直接性很强的有机结合,所以学生的语文能力自然提升得很快。
作者单位:陕西省洛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