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高新技术产业博览会农业展会的现代化发展探究
2016-05-30王畅
王畅
摘 要 农业展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业展会在互联网发展背景下,面临展会规模不足导致质量层次不齐;信息化滞后导致农产品产销脱节;科技应用度不高影响农业成果真正投产等诸多问题。依照杨凌高新技术产业博览会的发展模式,从信息化和科技化角度,尝试给出农业展会现代化发展方式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农业展会;互联网;信息化;高新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4.3;F71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編号:1673-890X(2016)09--03
在互联网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展会不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农产品商贸往来,如何更好地推进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农业信息服务的交流活动,如何实现农业展会现代化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都是新时期农业展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1]。本文立足于高新技术展会与参展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相结合的意识,推进农业展会信息化、科技化、标准化,推进现代农业展会的概念发展。
1 高新农业展会的新发展方式
在我国,农业的市场化和商品化程度较低、农产品贸易量较小,计划经济时期又主要依靠国家计划调拨,缺乏产生农业会展的条件,因此农业会展发展较晚。目前,我国农业展会模式特点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政府作为主导,组织筹备并开办展会;二是企业与地方政府联合办展对地区经济进行推动;三是利用展会推广农产品与农业文化传播这3大方面。而在互联网信息化发展的背景下,现代农业展会的发展又有了新的方向,分别在科技助力农业科学化种植养殖、电子商务拓展产销结合和物联网推进标准化农业3方面体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1.1 科技支持与“创新”展会
杨凌高新技术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杨凌农高会)是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及农业部等17个部委与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国际性农业科技展会,是我国农业高新科技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大型综合展会之一,已跻身全国四大科技会展业行业,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贡献。
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持后盾,杨凌农高会经过多届的展会服务已经建立了一套“西农模式”,在陕西省建立了19个试验推广站,实现高校高层次农技专家直接服务农户的一站式农技服务模式。其中特色模式集中于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强化科技特派员工作;派驻首席农艺师联合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加强农业科技专家队伍建设[2]。除了开展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展览外,还开展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百名专家教授咨询、农业科技示范站及现代农民创业论坛等活动,多层次、多角度地向农民传递技术。
随着规模和影响的不断扩大,杨凌农高会已跻身全国四大科技展会。通过举办农业科技会展业,使大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得到转化,杨凌也已成为我国惟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陕西省乃至我国科教兴农战略的实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农业科技所带动的“智慧”展会是现代农业科技展会的一大亮点,也是农业展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
1.2 电子商务促进展会对接市场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论述,进一步推进了涉农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农业部的统计显示,2013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已超过500亿元。
以陕西省武功县为例,作为杨凌农高会上大规模布展的县级参展商,目前该县正全力打造西北电商第一村的品牌,基于农业信息云服务、农产品产销物联网、农业品牌化三大战略方向,目的是打造农产品销售西北第一品牌以及农业文化推广龙头。武功县打破县域狭小的概念,提出了“立足武功,联动陕西,辐射西北,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目标。由于毗邻西安和地处丝绸之路交通线的区位优势结合较好的基础设施优势,建成了关中地区最大的冷库集群和,引入了众多物流企业;同时,依靠紧邻的杨凌农科城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逐步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3]。由此可见,展会经济对接了市场经济,不但能够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地方知名度,打造品牌效应,对于当地农户来讲,相比在媒体上投入广告,更愿意在家门口做生意。
同时,互联网在中国农村常住人口中的普及速度始小幅超越城镇,结束了城乡互联网普及差距持续扩大的趋势,反映出农村互联网普及工作的成效。因此,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基础不断牢固,通过建设电商强市、展会对接,成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新路。
1.3 物联网推进标准化农业发展
农业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农业的信息化发展改变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促进了农业向智能化、精细化方向的转变。农业标准化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同时改变了农民靠天吃饭的问题。
在2015年第22届杨凌农高会中,陕西展位以“标准化为现代农业插上金翅膀”为主题,组织了1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23种农产品参展,从不同方面展示了陕西农业标准化工作成果。目前,我国在农业物联网推进农业标准化的过程中,分别有以下5个环节应用成效明显:一是农业资源的精细监测,农业资源科学调度系统;二是农业生态环境的监测传感技术、信息融合传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自动监测;三是农业生产精细管理,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和科学化管理;四是在农产品产销过程中全程信息感知、传输、融合和处理;五是在农产品物流利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实现产品信息的采集跟踪,提高农产品仓储和货运的效率,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4]。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展会现代化的发展重心,其中农业物联网的发展是推进标准化农业的主力。但目前,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总体处于试验阶段,规模分散,关键技术产品难于实现批量生产,导致产品价格过高。因此,农业部门、政府部门还需要迫切需要转变观念,在加大政府扶持、建立补贴制度的同时,应尽快建立适应农业发展需求的商业模式,由市场引导向市场要钱,是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有效方法。
2 不同职能主体对展会的推动
2.1 政府:优化统筹推动展会现代化发展
我国农业展会由于具有更强的公共服务属性,其对政府支持的依赖程度也更高。因此,政府应主动作为,积极调整和转换角色,将农业展会纳入农产品流通体系;不断强化管理,优化展会市场秩序;加大政策支持,促进办展和参展主体发展,进一步推进展会改革、强化展会管理、突出展会实效,促进农产品产销衔接,服务现代农业生产和流通。同时,应当借鉴国际经验办好国内展会,积极参加境外知名展会,赴境外组织举办农业展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5]。未来,农业展会应该沿着市场化、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信息化的路径发展,成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来华参加农业展的重要选择。
2.2 企业:建立农业展会示范化效应
企业通过农业展会,可以让自己的产品得到最为直观的表达与展示,借此快速有效地开展营销、打造品牌,特别是创新型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效果尤为显著。其中,会展行业在政府的指导下,协助政府从事行业管理,既当“协调员”又当“运动员”。因此,企业更应当把握农业展会示范化作用,与各类农业协会合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专业特长,结合政府组织参展商、邀请专业采购商,协调展览计划的制定,尽可能地避免出现企业展出内容重复的现象,提高展出质量,也有利于展览会长期发展、取得高效益和维持展览会品牌的效果。
2.3 院校:利用展会提升农民科学意识
罗杰斯(E.M.Rogers,1983)认为,扩散是创新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某种渠道,在社会系统成员中进行传播的过程因此,技术扩散过程实际上是关于新技术信息的传播过程。克莱曼(J.E.Colemen,1956)也表明,技术创新扩散的过程是信息流通的过程,要经过中间的桥梁,是信息通过桥梁的两步或多步流动过程。
由此可见,农业的信息化最终要靠农民自己转变观念,仅靠专家学者是不够的。农民应当主动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调整农业结构,打开农产品的销路,同时够拓宽自己的眼界和思路。杨凌农高会正是滿足了农民的这种强烈需求,贴近“三农”、服务“三农”。同时,一年一度的农高会,从展示、交流、培训等不同的角度深刻地影响着陕西农民农业科技知识的积累和应用,让他们亲身感受农业现代化对发家致富的重要作用。
近几届杨凌农高会,主办方组织过多次农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农业实用技术讲座,并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教学单位和企业的专家围绕信息化与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促农增收、物联网发展与农产品销售推广、科技下乡等主题发表主旨演讲,对国家农业政策的权威解读,对农业信息化发展前景的进行多维度展望,对国内外农业信息化新技术的专业剖析。在此过程中,农民群体能够获得最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并在农业科技示范户的示范带动下,增收创收、科学种地,将科学技术真正的应用到农业实践中。
3 总结与政策建议
3.1 增强展会传播普及性
农业博览会这种科技知识传播形式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是更适合地域性的科技知识传播渠道。因此,现代农业展会在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应该更多涵盖符合本地农业发展需要的技术、信息博览会,使更多农民能够通过博览会这种直观、生动的形式了解农业科技、应用农业技术发展生产。同时,由于参展观众和企业的专业性、目的性不同,现代农业展会必须考虑可能出现的“知识沟”现象,避免不同文化程度受众在学习、应用农业技术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同时,选择除网络之外有效的传播媒介,使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都能够有一定的传播渠道展会内容和农业技术。
3.2 提高展会成果转化效率
以往农业展会中,农业科技成果往往在投产环节出现“流产”。因此,农业展会应当提高对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的平台建设,实现设备、人才、技术、项目等资源的整合。具体分为三个重点进行整合:一是突出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以及成果转化;二是设置专业展区,按地区、种植业、农产品及精细加工、畜牧养殖等类别划分。另增设农村专业协会交流展,邀请各地直接为农民服务的基层协会,交流产品、信息、技术与经验,集中设置产品展销区;三是交流方面,高新科技主题论坛“少而精”,邀请权威专家围绕主题演讲,扩大演讲效果和论坛知名度,视情况增加专题论坛。
3.3 重视科研院所参与度
随着农业科学技术成果在“农业科技化”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提高,农业展会组办方应当着重提高展会科技内涵,积极邀请国内外农业科研院所和农业龙头企业参与展会。为了促进科研院所在农业展会中的角色参与,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积极与市场接轨,撑握市场需求的第一手信息有针对性地、积极主动地参加农业展会,选择性地开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农业科学研究,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真正让科技惠农做到实处。二是依托科研院校重点实验室等资源,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重大项目的建设,在农业种植、养殖等技术方面开展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地展开示范和推广应用工作。三是优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建立完善农业科研成果转化的评价机制。在农业科研成果专家验收评审外,增加市场和效益评审,力求形成的成果符合农业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桦,郑少锋.杨凌农业科技会展业发展的SWOT分析[J].商业研究,2007(3).
[2]刘娟,叶敬忠.农村互联网的拥有和使用:有关发展的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3]刘笑明.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扩散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8.
[4]刘启正.我国农业会展绩效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
[5]刘开,马有琴.200年英国皇家国际农业展览会的启示[J].河南农业,2005(10).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