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味盎然”语文课堂探微

2016-05-30朱莉萍付蓉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胡适语文课堂课文

朱莉萍 付蓉

编者按:朱莉萍,湖北名师、省特级教师,2015年作为湖北省唯一初中教师代表入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候选人,湖北省首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长期在一线任教,有着极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独特的教学风格,近年来,致力于构建“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

我们特别邀请朱老师和工作室成员、宜昌市学科带头人付蓉老师,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为例,介绍她们“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教学理念及课例,以期有更多语文人参与思考、讨论、实践。

一、解读“兴味盎然”

语文课堂本就应该是兴味盎然的,然而现在却似乎成为了一种奢侈。很多学生对语文课提不起兴趣,觉得它没意思、套路化、形态单一、空间狭窄,他们渴盼的是生动有趣、文化深厚、富有张力、与时俱进的现代课堂。

现代课堂是说语文课堂要具有现代性,也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真正把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作为价值追求,这才是课堂的本真。只有遵循常理、回归常识、落实常规,才能使语文课堂书声琅琅、笑语连连、议论纷纷、想入非非、情意绵绵。

打造“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不仅是我们语文人的美好愿望,也是现代课堂理念的具体体现。有意思的是,这四个字分别解读,还是对语文课堂结构的廓清和重建。一堂“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应该有这样四个环节:

激趣导入——兴:这个字可读“xīng”,是课堂的起兴准备部分,也可读“xìng”,是激发课堂兴趣的部分。它主要展示师生课前准备的相关素材,激发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张本;同时检查展示自主学习(预习)效果,为后面的学习奠基。

阅读理解——味:这是课堂学习的主要部分,它是一个动词——品味,体现了语文课堂的主要任务是积累、理解、欣赏、运用。在课堂中“授之以渔”,让学生沉下心来走进文本,自主学习,提高欣赏和理解能力是其要旨。它还是一个名词——味道,语文课就要有语文味。问题的设置、课堂的结构、学生的能力培养与训练都要让“语文味”溶于其中,彰显语文课堂的魅力。

合作探究——盎:热情洋溢,情绪高涨。这是合作探究的部分。它应该是个性的空间,灵动的展台,思维在这里延伸,思想在这里碰撞,学生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联系生活,提高思辨能力。

目标反馈——然:对的,不错的,这样的意思。经过了自主学习,交流展示后,还需要进行学习小结和当堂检测。这是一个豹尾的设计,它体现了现代课堂不是空中楼阁,落到实处才是硬道理。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从而一课一得,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简言之,“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既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结构。意在通过课堂格局的建构,努力使课堂有兴趣点、品味点、探究点、落实点、生长点,使课堂阅读形式的设计有具体支撑,使课堂目标更加具体,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得更为充分。

二、《我的母亲》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理解作者情感,通过具体事例和精彩语言把握母亲形象。

教学重点:

学习多角度、立体展现母亲对“我”成长的影响。

教学实录:

(一)激趣导入,了解影响

师:同学们,【同步屏显】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位不平凡的人,他3岁丧父,14岁离乡求学,20岁赴美留学,28岁任北京大学教授,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是中国第一个提倡白话文的学者。他做过北京大学校长,担任过中华民国驻美大使。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新诗集《尝试集》。这位了不起的人物就是今天我想介绍给大家的胡适先生。【屏显胡适照片】作为学者的胡适,他一生获得过许多荣誉博士学位,大家猜猜有多少个?

生:(自由发言)十几个、二十几个……

师:猜少了,是35个!(师边说边比划,生一片惊叹!)

师:在胡适成长的过程中,谁对他的影响最大呢?

生:是他的母亲。胡适自己说“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师: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她何以能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极大极深”的影响?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探究竟。

【同步屏显】学习目标:通过典型事例和人物形象分析,理解母亲对胡适成长的重要影响。

(二)默读课文,初识母亲

【屏显】学生活动一:请默读课文6分钟,边读边勾画。并思考:

1.在胡适的心目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2.作者怀着怎样的情感回忆母亲?请勾画出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

师:默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默读有三到:眼到、心到、手到。请同学们拿起笔,边读边勾画。并思考屏幕上的两个问题。

(6分钟后)

师:同学们,阅读需要分享,思考需要表达。谁来说说在胡适心目中,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生:是一个最仁慈、最温和的人。

生:是一个能容忍、有刚气的人。

生:是一个慈母、严父、恩师。

师:这位集慈母、严父、恩师、刚气、温和等形象于一身的母亲在胡适心中有着举足轻重、独一无二的地位。那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情感回忆母亲的?文中哪些句子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这种情感?

(生阅读勾画,点三名学生读自己找的句子)

师:文中这些直抒胸臆的句子寄托着胡适对母亲发自肺腑的感恩之情。现在,让我们大声朗读这些饱含深情的句子吧。

【屏显】齐读第(4)(6)(7)(10)(12)(13)段中的抒情句。(具体内容略)

师:胡适感谢慈母给了自己极大极深的影响,下面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用心品读第5—12自然段,看看这些影响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体现出来的?

(三)研读文本,体悟影响

【屏显】学生活动二:请同学们用心品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母亲对胡适的这些影响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体现出来的?要求:

1.首先自主学习3分钟,边读边做旁批。

2.小组交流4分钟,用“我的慈母(或说严父、老师)教会了我 ,请大家看到第 段的事例……”的句式进行交流(先朗读相关句子,再作具体分析)。然后派代表进行小组汇报。

(3分钟后,分小组讨论时,老师在每个小组了解重点讨论的段落,并做好了记录。)

(4分钟后)

师:同学们,只要有思想碰撞,必定有智慧生长。现在请小组代表展示你们在讨论中产生的智慧结晶。

生:“我”的母亲很严厉。第5段说母亲很早就把“我”喊醒后给“我”训话,要“我”用功读书。

生:“我”的严父教会了“我”尊重他人和严格要求自己,如第6段说“我”犯错了,母亲没有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就是打也是关了门打,还不许“我”哭。

师:有了尊重,批评才是雨露,有了雨露的滋润,小胡适才能更好的成长。

生:“我”的严师教会了“我”说话要尊重他人,第7段中“我”说:“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是说自己没有父亲了,而母亲觉得没有父亲并不是值得张扬的事,所以教育胡适说话不要太轻薄。

师:你觉得这句话轻薄了谁?

生:轻薄了他的母亲和父亲

生:轻薄了他自己。

师:为什么说轻薄了他自己?

生:因为胡适是他们的儿子,他轻薄了他的父亲和母亲,就是轻薄了他自己。

师:听了这句话,母亲是怎样的态度?

生:气得发抖。罚他跪,还狠狠地吵了他。

师:请你读读母亲吵他的话。

(生读“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

师:我也想读一下。同学们听一听这句话里有哪些情绪?

(师读“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

【屏显视频】胡适母亲(冯顺弟)16岁嫁给当时已经48岁的胡适的父亲胡传做填房,3年后胡适出世,6年后,也就是在胡适母亲23岁时胡适的父亲不幸去世,而那时胡传前妻曹氏所养的儿女大都比胡适的母亲大,她守寡23年,以少年作后母,周旋诸子诸妇之间。她苦心孤诣,以瘦弱之躯支撑着一个日渐没落的大家庭。

生:生气,更多的是痛心、失望。

生:可能还有委屈。

师:是啊,年轻的大家族的后母,儿子没有了父亲,自己没有了丈夫,本就是艰难的。如果儿子再不成气,那该是多么痛心的事啊!她绝对不允许胡适自暴自弃、妄自菲薄。这样看来如果没有母亲当初的严格要求,就不会有胡适之后的巨大成就。

师:母亲对胡适的影响不仅有言传,还有身教。同学们继续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我”的慈母教会了“我”宽容和大度,第8段中说大哥欠了赌债,“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点怒色,这样的年,“我”过了六七次。说明母亲对于大哥的错误是抱着大度的姿态。

师:从两个“从不”足以表现出母亲的气量。“这样的过年,我过了六七次”,由此更看出母亲生活的不易,这里的宽容也是坚强。

生:“我”的慈母教会了“我”容忍。第11段写大嫂和二嫂生气十天半个月不停歇时,母亲只忍耐着,实在忍不下去了就哭。

师:大家设想一下,母亲要是骂人的话,会出现什么后果?

生:会打成一团。

师:这样事情更糟糕了,看来还是不硬碰硬的好。母亲这一哭,悲悲切切,凄凄惨惨,终于感化了大嫂和二嫂,一个场景出现了,你们看到了吗?

生:嫂子走进来,捧着一碗热茶,送到“我”母亲的床前,劝她止哭,请她喝口热茶。“我”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

师:你能把话筒捧给我吗?(生把话筒捧给了老师。老师也是双手接过话筒,接着单手递给另一个同学)如果把“捧着一碗热茶”换成“递来一碗热茶”,好不好?

生:“捧”字显得尊重些,“递”有些随意。

师:嫂子把茶捧给母亲,是想怎样?

生:是来认错的。

师:母亲原谅了吗?

生:原谅了。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母亲慢慢停住哭声,伸手接了茶碗。

师:一捧一接,母亲一句话也没有说,但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

师:在这个家道中落、人员众多、举步维艰的大家庭里,母亲的容忍更显得可贵可敬。所以,胡适才会由衷的感叹“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二。”

生:“我”的母亲还教会了我做人要刚正,要有原则,要刚气,不能太懦弱。第12段中说当五叔侮辱了母亲的人格,母亲非要他认错赔罪才肯罢休。

师:母亲做人有原则,有底线。这样的母亲更值得胡适敬重。

师:同学们,通过小组汇报,我们看到母亲对作者的影响就是融汇在这么多生动故事的字里行间的。通常我们写母亲大多只写母亲对我的爱和教育,大家有没有发现,胡适写母亲还花了大量笔墨描写了母亲与其他人相处的故事,这是为什么呢?

生:写出了母亲的为人对“我”有潜移默化地影响,这对“我”的教育很大。

师:是啊!中国有句古话:不看人对我,只看人对人。母亲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胡适生动描写母亲与其他人相处,不正体现了恩师言传身教的“润物细无声”吗?母亲的影响永久铭刻在他的生命里。(齐读最后一段话)

师:同学们读的很整齐,也很深情。常言道:读到深处写自成。下面我们也来写一写。

(四)且学且思,交流影响

【屏显】学生活动三:请仿照课文最后一句话,用“读完本文后,如果我学得了……——……,我都得感谢……”的句式,写一句话,说说你读完本文后受到了哪些影响?

师:要不我先来个抛砖引玉吧!读完本文后,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教育儿子的真谛——爱有度、严有格、教有法,我都得感谢胡适的母亲。(边说边板书)

(生写,2分钟后同桌相互说给对方听。并点了两个学生代表发言。)

(五)联系生活,抒写影响

师:同学们,有人说一个好母亲就是一所好学校。孟母三迁,孟子成就了“亚圣”之名;岳母刺字,岳飞终能精忠报国;胡适的母亲言传身教,教育出了名满天下的学者。我们的母亲也在默默地为我们付出,默默地影响着我们,那就让我们也来写写母亲对自己的影响吧。

【屏显】课外作业:想想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影响呢?回忆一下,写一个片段。

三、点 评

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是语文名篇。教授这篇课文,大多数老师教学重点无非是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感激之情,通过具体事例把握母亲的性格特点和典型形象,品味一下描写生动的句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人物的篇目很多,如果篇篇都是这么上,那就失去了目标与重点。这篇课文不仅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更重点呈现了这个人物对作者成长过程的重要影响。如何运用“兴味盎然”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收获呢?

执教者付蓉老师在备课时紧紧抓住“影响”二字,以“兴味盎然”建构课堂体系,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做出有益的尝试。

(一)目标精准说“影响”

名家名篇要教的、要学的东西很多。长课文短教更需大胆取舍,突出重点。课堂教学目的如何确定,直接关系到课堂的质量。一开始,付老师准备以“了解胡适的思想”为教学目标。她试图把这篇文章作为了解胡适的一扇窗,先从文本中了解胡适思想受了母亲的影响,再出示胡适语录,了解他有哪些思想,然后推荐阅读胡适的作品。这个点子很有文学韵味,好像也很能激起学生对胡适的兴趣,但结合课标中叙事性作品的阅读目标和初中阶段写人文章的单元目标来看,这个目标有些架空,脱离了文本本身。

这篇文章重点刻画了母亲这样一个大家族年轻的当家后母的慈爱、宽容和坚韧的性格特征,因为她的言传身教,才影响和教育了年幼的胡适,成就了他辉煌的未来。并且作者满载着对母亲的深情,文章结构丰富巧妙,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直接关爱、教育和影响,而且用大量篇幅生动描写了母亲跟其他人的交往,使母亲对“我”的影响更深刻广远。“理解作者情感,通过具体事例和精彩语言把握母亲形象。“学习多角度、立体展现母亲对‘我成长的影响。”成为了教学《我的母亲》的目标和重点。由此得知:精准的教学目标是“兴味盎然”的语文课堂实施的基石,需要有课标意识、教材意识、单元意识和学生意识。每课突出一个重点,真正使学生学得有条理,有方向,聚焦知识能力,满足学生的生长需要,使他们学有所获,正是现代语文课堂的核心。

(二)结构精巧有“兴味”

付老师的这节课以“影响”为核心,形成五个步骤,分别是:1.激趣导入,了解影响;2.默读课文,初识母亲;3.研讨文本,体悟影响;4.且学且思,交流影响;5.联系生活,抒写影响。可谓是每个教学环节都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真正做到了“一课一得”。

这个设计还充分体现了“兴味盎然”的课堂结构特点,尤其在“兴味”二字上颇有匠心。

第一个环节激趣导入——兴,从胡适的简介入手,开篇不凡,尤其是猜想胡适一生获得的荣誉迅速抓住了学生的眼球,引起了学生对胡适的极大兴趣。老师适时引导:“这到底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啊,她何以能对自己的孩子产生‘极大极深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一探究竟。”这个悬念的设置,也让学生对这位母亲产生了极大的探究兴趣。

第二个环节阅读理解——味,这是“兴味盎然”语文课堂的核心,由二、三两个步骤组成。先结合文本理解母亲的形象,把握作者的情感。作为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步骤是比较容易的,有了这个奠基,后面的推进就水到渠成了。

“用心品读第5—12自然段,看看这些影响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体现出来的?”这个问题的抛出让学生再次走进文本,独立阅读与小组交流,给足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

张志公先生认为,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带着学生在文本之间进进出出几个来回。付老师在本节课上运用多种朗读方式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基于此,我们在听课过程中不断听到学生的精彩理解。老师巧妙地在品味过程中抓住“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了”这句话和“捧”这个字反复品读,读出了深度。比如指导学生朗读“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了”这句话,并适时屏现出胡适母亲的简介,老师和学生就一起读出了作者对父亲、母亲以及自己的轻薄,从而通过母亲的训诫“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理解了母亲的失望、痛心、委屈,严父慈母之心跃然眼前;从一个“捧”字读出了母亲的艰辛与宽容。这些品味的过程使学生理解到作者多角度、立体展现母亲对“我”的深远影响,借此巧妙地突破了本文的重难点,可谓是“四两拨千斤”,悟到了“味”之妙处。

杜威说,教育即生长。生长,就要有生长的家园。基于现代课堂理念的“兴味课堂”,就是师生共同生长的家园之一,科学、民主、公平、正义、可持续性发展的家园。无疑,本节课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作者通联:湖北宜昌市第二十五中学]

猜你喜欢

胡适语文课堂课文
《胡适》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背课文
瞻仰胡适故居 见其未知一面
尊经或贬经?——胡适等人对“六经皆史”的不同解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