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乃快乐写作之源泉
2016-05-30夏娟兰
夏娟兰
摘 要:为让学生快乐写作,我尝试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挖掘信息,积累素材,让课本更大范围、更大深度地为语文写作添砖加瓦,解除学生的心病。学习课文,应用课文,杂糅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自主、合作、探究”等理念,我们要鼓励学生在拿到作文题目后习惯性地依赖课本搜寻,再进行斟酌筛选比对,直至确定这是我想要的,空想和等待等于放弃,只有善于找寻资料的学生才能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也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回归课本,快乐写作”只是我浅薄粗陋的探究,希望得到同仁的指导。
关键词:写作;快乐写作
我校生源较少,学生底子薄、能力差、劲头弱,课改虽是如火如荼,但对他们而言只能是望洋兴叹,尤其是写作方面,部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不及小学生,他们或无话可说,或不知所云,写起来没滋没味,着实是件烦心事。怎样才能让学生快乐写作呢?为此,我尝试引导学生从课本中挖掘信息,为写作积累素材,让课本更大范围、更大深度地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添砖加瓦,解除学生的心病。
挖掘课本,快乐写作,关键是要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尝到其中的甜头,否则学生就会认为是另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适得其反。所以就必须在日常教学中指示,在写作时启示,点滴累积,润物细无声地把学生引上“回归课本,快乐写作”这条路。
刚有些头绪,学生就找上门了。“老师,这个作文怎么写啊?”学生拿出了2011年高考四川卷作文题“总有一种期待”。“我们在一起讨论了好久,跑题是不会,但总觉得写不好。”这个题目难度不大,学生操作起来不难,但要做到新颖却不容易,所以学生觉得“没什么意思”。我听了很是欣慰,学生好学,老师何求。想起自己这段时间的思索,我就琢磨着课本中哪篇文章适合。“你们找素材了吗?”“找了些,没什么新意。”“要不我们一起从学过的课文中找吧!”学生大为惊讶,“我最近发现的,课文除了学,还能用,用好了就会在写作上赚一笔,让自己爱上写作。”大家被我激起了兴趣,拿出书本一起议论开来。我就引导他们回忆必修2中的《游褒禅山记》。“你们看,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有这么些句子‘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王安石其中所谈的‘志即指‘一种期待吧,有期待才有百折不挠的‘志,期待不止,志亦不息,我们没有理由在条件还允许的情况下放弃期待。”“是哦,有道理。”“老师,把这个想法放进去,的确与众不同。”反应快的学生马上接上:“我们可以延伸谈谈自己、民族,可以涉猎生活、学业、事业、感情,这样不更有深度了。”“嗯,这是好主意。”学生都很兴奋。我想如果在考场上,阅卷老师应该不会忽略他们这点用心吧。“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能不能用啊,老师?”一个学生发现新大陆似的问道。我想了想说:“能是能,正是因为‘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道路,选择了其中任何一条都会有‘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的期待,人生才有想念。尽管作者本意是要我们慎重选择人生之路,但期待的人生何尝不在每条路上呢?写好了,应该还可以吧。”这个学生脸上洋溢起幸福和骄傲。接下来,学生又从书本中找到些有价值的见解,现场气氛极好,学生大受鼓舞。这次不正式却很成功的作文教学证明了课本的价值,既教会我们“凡事立志不悔,深思慎取不恼”,又给我们的作文写作开辟思路、增添亮点,看来走进课本,回归课本才是写作的源泉啊!
自此,我主动鼓励学生关注课本。课文要做到好用,并用好,不是光凭嘴上功夫的,还得靠平常的心上思索,手上磨练。我建议学生每学完一个单元后从教育功用、结构特色、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总结,然后分组进行交流、合作,在已备选的“历代高考作文题”中进行比对,找到匹配的题目,再一起探究作文提纲,最后形成案例列入“作文案例橱窗”, 鉴于学生的能力,全程我都从旁指导,适时点拨。日复一日,三年后这就是我们一笔无敌的财富了。学生在一次次的累积中进步,一次次的写作中得到写作的快乐,因为他们胸中有竹,笔下自然就有墨了。
看,学生又碰到麻烦了。今年六月全国各地高考题一一亮相,学生们争相研讨,寻求破解之法。譬如新课标卷(河南、陕西等地区)高考作文题“经验与勇气”。“老师,给我们说说这怎么写吧?”
鉴于我已有所研究就很干脆的说:“那我再加一则材料吧,一起对比着看看,还可以互为佐证。”加的是2012年全国卷: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先找找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我建议。“都说要有勇气,要突破陈规,要多尝试。”“是的,那咱们老规矩,从课文中寻点思路吧。”通过我的引导和大家的商讨最终觉得必修1第二单元的篇目用得上。这个单元是学习千古流传的古代叙事名篇,值得我们累积之一的是古人的才华和品德。爱国人士烛之武,豪迈英雄荆轲,悲剧人物项羽,三人性格各具特色,是我国历史上血肉清晰的典型人物,我们可以在很多写作题中联想到他们。“我们试着把课文中的三个人物放进去。烛之武、荆轲临危不惧,义无反顾,为国家也好,为报恩情也罢,他们抛弃了身后所有的顾虑,毅然向前,一个成就国事,一个留有芳名。材料一中的年轻工匠,材料二中的“我”与烛之武、荆轲有着何其相似的经历和选择,我们可不可以展开说说啊?而《鸿门宴》中的项羽则是个反面例子。你们自己说说看。”“他自大虚荣、过分仁慈软弱又缺乏远见、谋事不深,他在机遇面前舍不得自己的骄傲,舍不得丢弃虚假的仁义,更舍不得眼前的利益,不肯迈出开拓新事业决定性的一步,正是这种悲剧性格决定了他的悲剧命运,错失称霸的良机。可见抛弃顾虑,释放尝试前进的勇气多么宝贵。”学生讨论后总结道。我又补充:“我们在讨论中可以把两则材料对比出来,展开讨论。”自此,学生又有了一次回归课本,快乐写作的锻炼,并深受其益。
以上例子充分说明课文是最好的素材,专家们早已为我们甄选过了,我们只要发挥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精神就可以了。这难道不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吗?”学习课文,应用课文,杂糅了这些理念,是我们快乐写作的不二法门。
叶圣陶先生说过“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教;自能改文,不待老师改”,这是我们语文老师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也是学生作文的快乐境界。“回归课本,快乐写作”只是我浅薄粗陋的探究,希望得到同仁的指导。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铁路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