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上读闲书

2016-05-30李元胜

广东第二课堂·小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闲书借书衣柜

已经记不清平生读的第一本闲书是哪一本了,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书读得远远谈不上循序渐进,比如我还记得是先读《水浒》,再读一本解放初期的幼儿故事集,而在津津有味地翻看连环画的同时,又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去啃《三国演义》。作为一个小学尚未毕业的学生,这样的胡乱读书实在有点令人啼笑皆非,不过,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有像样的书读已经很不错了。

初中的时候,我得到武胜县图书馆的借书证,如获至宝,放在枕头旁边,睡觉前都要看上好几遍。盼望着能去借书的周末早点到来。于是,后来的每个星期六,就成了雷打不动的借书日。

说是县图书馆,其实是停止使用的旧剧场的戏台上的一间小木屋,门外的桌子上的几个本子抄着藏书的目录,读者寻着了想要的书,再从窗口请图书管理员从书架上取。如果借书的人少,可以直接在戏台上面排队等,队伍长就得排到台下了。经常是一条长龙缓慢地朝台上移动,再蜿蜒接近那间木屋的窗口。

我要踮着脚才能够得上窗口,而且因为书太少,目录查阅其实差不多是空城计,往往连要好几本书,图书管理员头都不抬,通通说声“没有”了事。有人曾经开玩笑说,图书馆只有一本小说还在,那就是《牛田洋》,一本我看完了什么也没记住的书,里面全是口号。我常常排半个下午的队,最后不得不抱本《牛田洋》之类的书悻悻地回家。我估计现在还知道这本小说的人,是极少了。这书要是还有,一定很有文物价值,在一个那样的时代,都能被视为奇葩的书,多么难得。

所以我看的书仍然主要是家里的,从《红楼梦》到《中草药手册》,胡乱都看了一遍。那时并不是所有书都可以公开读的,父母出于谨慎,便把《福尔摩斯探案集》《普希金童话诗》《我的前半生》等锁进了衣柜里,放在桌上的自然是《十万个为什么》《容易读错的字》《红灯记钢笔字帖》之类。

不过,那衣柜并不能真正锁住,向外使劲拉,是可以拉出一条缝来的。踩在凳子上,我拼命伸出小手,最终会有办法从衣柜里把书掏出来。这个过程,手臂很容易被擦伤。所以,手臂上的小擦伤基本没好过,这是读“禁书”的另一个成本。

当然,多数时候,是在读得天昏地暗忘乎所以之时被捉了个“现行”,书理所当然被没收,藏往更秘密的地方。

那时我们住在一个石栏杆围着的小院里,小院里有不少树木,其中几株柚子树长得又高又大,枝繁叶茂。附近的孩子都爱到树上游戏,他们甚至暗地里用绳子和铁丝把几棵树连接起来,成了一个空中走廊,就可以很方便地在几棵树之间来回玩耍。

这个空中走廊有一个连接处,编得特别绵实,人就是站在树下也看不见上面的人。春天的时候,我为了取被挂在树上的木飞镖,发现了这个秘密的“潜伏哨”。我决定把这儿作为自己的空中书房。于是找了些铁丝之类的,多次对它进行加固,直到成了一个舒服的可坐可卧的网。

美好的夏天就此开始,整整一个暑假,不再担心辛辛苦苦到手的书读到紧要处被猛然夺走。我仔细地规划出时间,读到差不多的时候,在父母回家之前迅速回到家里,装出一副认真做作业的样子。

这绝妙的树上书房果然不错,我顺利地读完了自己想读的家里的书。这过程当然并非十全十美,比如那枝叶丛中的蚊子就不少,还有一次,读一本发黄的名叫《紫电青霜》的武侠小说,我看得手舞足蹈,差点从树上掉了下来。

那个夏天,很多个夏天,我就在空中贪婪地读着,无边无际地读着,没有一本书可以放过,包括那些残书。我起伏跌宕的少年的心,由它们给予着滋养。

有一本写流浪儿的小说,看得我十分揪心,更揪心的是,那本书只有约三分之二,前面没有封面扉页,后面几页烧得发黄。这本书很可能是在火里被我父亲或母亲抢救出来的幸存物。尽管我十分小心地捧着它,在阅读中,它仍旧在分散、脱落。完整的一页,在风中转眼就成了几片,然后像蝴蝶一样从我手里飞了出去……

六年之后,读大学的我,才偶然看到完整的它——法国作家马洛的《苦儿流浪记》。它让少年的我揪心了五年,担心着主人公的命运。而这本书的命运,也和小说主人公一样艰难莫测。或许,唯一可以安慰的是,有读者贪婪地捧读过它,而且把一行行文字深深地读进了心里。

李元胜 诗人、生态摄影师。198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电机设计专业。大学时期开始写诗,一直活跃在中国诗坛。现为重庆文学院专业作家、重庆市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委员,曾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诗刊社首届中国好诗歌奖。

本栏插图 李斯冉

责任编辑 陈土宏

猜你喜欢

闲书借书衣柜
图图借书
借书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无事读闲书
借书
图图借书
这个行李箱里面,藏了一个衣柜!
街头风格“入侵”衣柜
多彩的衣柜
让衣柜摆脱“杂乱无章”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