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2015年1月28日降雪过程分析

2016-05-30张岩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降雪

张岩

摘 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逐日6 h再分析资料对南京机场2015年1月28日降雪过程的成因进行分析,结论表明:该次降雪过程是北方冷空气活动引起,横切的加强东伸带来暖湿气流对其有增强作用,但对降水性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關键词:降雪 航班延误 暖平流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1(c)-0099-04

降雪是冬季影响航班正常运行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一般会造成低能见度、跑道积冰等,严重时可能还会损坏地面设备。目前,国内降雪的研究相对于降雨等偏少,而且中国的降雪形势和欧美相比多数时候还有所差异[1],所以国内对于降雪的认识还不深。

南京机场地处江宁区禄口街道西南方向约4 km,座标北纬31°44′31″,东经118°51′40″,海拔高度14.6 m。周围为丘陵地貌,丘陵高度一般在15~20 m之间,从西南向东北逐渐由山地转化为秦淮河漫滩区,就地势而言,无高山阻隔冷暖空气的活动[2]。在2015年1月28日,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出现降雪天气,造成了大面积航班延误,江苏空管分局还启动了MDRS应急响应机制。该文利用常规资料对发生于该次降雪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了解其成因、演变规律等。

1 天气实况

1.1 资料来源

该文利用的资料主要来自于民航江苏空管分局气象台人工观测记录、自观系统、micaps和NCEP/NCAR逐日6 h再分析资料。28日夜间,07号跑道自动观测系统降水量测量仪器由于冰冻损坏一段时间,为保证准确性,降水量也未使用06号自观数据,只参考人工对于降雪实况的观测。

1.2 天气实况

该次天气过程最早在27日上午开始有小雨,之后本场温度明显下降,在午后下降到1℃以下(如图1(a)所示),变成雨夹雪,后转为降雪天气,但当天夜间无明显积雪或积冰。28日,为连续性降雪,其中18:20到20:43时(北京时间,以下均同)为小雨夹雪,在15:51到17:43时和20:43到22:45时出现有短时的中雪天气,且后半夜地面积有薄冰。28日近地面温度如图1(b)所示,日变化不太显著,温差不大,但在19时到21时左右,有一次比较明显的反常波动;夜间最低温度在03时到05时最低,为0 ℃,未达到冰点以下,比27日夜间(未发生积雪)最低温度高。

2 环流形势分析

如图2(a)所示,500 hPa上总体呈现两槽一脊的形势,但槽底位置都比较偏北,在北纬30度附近,气流偏平。对比图2(b),有一个浅槽自西向东移动,并对本场带来影响,但可以看出从08时到20时没有剧烈的冷空气活动,反而是暖湿气流有所增强,在图2(b)上,南京上空已经转为暖平流。

在图3中,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可以比较明显地看到等温线的密集带,纬向分布。沿长江南岸,有一条切边分布,冷暖空气在南京上空附近交汇,和08时相比(图略),切变线的位置变化不大,但有所东伸,海上的高压环流152线被切割,切变南侧的西南气流明显增强,随之而来的是水汽输送的增加,南京站58238上空850 hPa的温度由08时的-8 ℃上升到-6 ℃,暖平流的效果比较明显。

图4为1 h变温的填色图(来源于江苏预报业务一体化平台),从中可以看到有一条0变温线恰好压在南京机场(北纬31°44′31″,东经118°51′40″,大概位置为马鞍山右侧红点处)附近,和850 hPa上暖平流位置对应关系较好。

图5是28日两个时次的探空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水汽都非常充沛,且20时的湿度层相对更厚,两个时次的温度层结曲线都具有降雪的典型逆温特征[3]。在20时(小雨夹雪时间为18:20~20:43),850 hPa温度为-6 ℃,地面温度0.7 ℃,而以往的经验预报中降雪的临界条件一般为850 hPa温度为-4 ℃,地面温度1 ℃,实际温度都在临界值以下,和经验相悖。

对比两个时次,升温最明显的区域不是近地面或是850 hPa附近,而是在850 hPa和700 hPa之间,特别是750 hPa附近。为了分析750 hPa等压面各气象要素,下面将使用NCEP/NCAR逐日6 h再分析资料。

图6中阴影填色区是风速大于10 m/s的区域。和当日700 hPa风场(图略)不同,14时,图6(a),在32°N有一条非常明显的风场不连续线,而且此时,29~32°N之间,风向基本和等温线平行,基本没有温度的平流,本场大概位于-4 ℃等温线附近。而到了晚上20时,图6(b),切变北抬到33~34°N,这也和低层850 hPa切变位置的少动不太相似,但相同的是在切变南侧都有风速的明显增强。和图6(a)中风向相比,经向分量增多,这在31°N(南京机场啊附近)表现得最为明显,有偏西风转为西南风,出现显著的暖平流,-2 ℃等温线移动到本场上空。

在图3中,由于增强东伸的切变切断,而在东海海面上空所形成闭合高压环流在750 hPa等压面上表现的不明显,预想中高环流外围风场的暖湿输送加强并没有出现,对本场上空750 hPa高度上温度的上升贡献不大。

3 温度与积雪

28日全夜近地面温度都未能达到在0℃以下(如图1(b)所示),相比27日(图1(a)所示),大气温度更高;但结果相反,在27日夜间未发生的积雪现象反而出现了28日夜间。这表明积雪现象出现的因素中,大气温度不是决定性的,但目前对于土壤温度的预报很困难,而且在机场观测系统中,浅层土壤温度是不作为必要观测项目,所以机场的浅层土壤温度数据是空白的,这也给预报积雪、积冰增加了难度。

土壤温度受到气温和降水的共同作用[4]。从图1中可以看到,在27日15时冷空气控制本场之后,温度的振幅就很小,在-1℃到1℃之间变化,温度的影响非常小。从理论上来说,降雪因为有相态变化吸收潜热的过程,对浅层土壤的影响要大于降雨。27日夜间开始就是降雪,但到地面之后基本都变为水,在此过程中,吸收大量潜热,造成土壤浅层温度的降低,在28日达到临界值。

上述基本上为推测,无当日实际数据检验(因为土壤温度的局地性,而且机场关心的是跑道上积雪情况,下垫面也不同,所以没有参照国家观测站数据)。

4 结语

该次降雪是由北方冷空气入侵,所引起;在此过程中,中低层切变在28日的加强带来的暖湿气流加强了此次降雪,但同时也在20时前后短暂影响了降水的性质。

根据此次过程的分析,关于降雪一般条件的经验预报要有所修正;这次转雨夹雪的时候,850 hPa和近地面的温度都没有达到临界值,850 hPa~700 hPa之间的异常增温是主要影响,在今后的预报中需要关注。

在积雪的形成过程中,土壤的浅层温度影响比较重要,但机场观测系统中土壤温度的空白使得临近预报难度也比较大。而且跑道与观测场地下垫面的差异,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

该次讨论的只是单个降雪过程,而且数据收集还不够多,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对更多个例进行分析,提高预报的准确度。

参考文献

[1] 赵思雄,孙建华.北京“12·7”降雪过程的分析研究[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2,7(1):7-21.

[2]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气候志[Z].

[3] 曹晴.上海机场一次降雪过程数值模拟分析[C]//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2011.

[4] 张慧智,史学正,于东升,等.中国土壤温度的季节性变化及其区域分异研究[J].土壤学报,2009,46(2):227-234.

猜你喜欢

降雪
1981—2020年贵州省降雪时空分布特征
三江源冬季降雪时空特征及成因分析
宁波市鄞州区63 a降雪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970年~2018年根河市降雪时间变化特征
统计哈尔滨机场冬季降雪频次与ENSO事件之间关系
2003-2017年阳泉市降雪变化及成因分析
川西高原东部两次连续强降雪过程对比分析
2016年1月19~21日山南地区南部一次降雪过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