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危机意识教育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2016-05-30汪民英
汪民英
摘 要:当前,从历史传统、国内外新形势以及当代中学生的成长状况来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都需要加强中学生的危机意识教育,强化他们的忧患意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生命意识,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唤起学生的奋进锐气和审视意识。
关键词:危机意识;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危机意识教育强调危机感、使命感、责任感,鼓励人们居安思危,奋发图强。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具有历史性、借鉴性、当代性、前瞻性的学科,是危机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在历史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应基于历史经验和教训,联系当今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危机意识教育,帮助学生自觉发现对国家、社会历史的命运、前途、生存和发展潜在的危机,并由此产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为建设强大的国家而努力学习的热情,胸怀祖国,心忧天下。在此,笔者联系自己在教学中渗透危机意识教育的一些做法,谈几点体会。
一、在战争分析中培养学生处兴思亡的家国情怀和生命意识
中华民族多灾多难,近代更是饱受外族的侵略,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一直处在内忧外患的格局和氛围中。鸦片战争、中英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等使我国在战争中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人民饱受战争的摧残和煎熬。抗日战争的胜利洗雪了鸦片战争以来一百多年的民族耻辱,这一胜利也是中华民族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添上了珍贵的一笔。但它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血泪史,在战争中中国百姓被无辜杀戮,无数生命瞬间陨落,国破家亡。
我们回顾历史、分析战争,不是为了唤起仇恨,而是要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不要被长期和平安逸的环境磨灭掉意志,要时刻看清“盛世危机”,强化学生处兴思亡的深沉的家国情怀;要启迪学生深刻领悟生命的真谛,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致力于打造有价值的生命,学会维护生命的尊严。
二、从学生爱国运动中强化学生见贤思齐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
20世纪,中国爆发了两次著名的学生爱国运动: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和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五四爱國运动是在“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签署“二十一条”的导火线下,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游行抗议,要求废止“二十一条”,反对政府的卖国行为等的抗议,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一二·九运动也是学生带头掀起的反对华北自治、要求保全中国领土完整的反侵略的爱国运动。
从五四学生爱国运动和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来看,当时的学生拥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深深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相联系,为国家的耻而耻,为国家的危难而悲伤、奋起,拥有强烈的救国心态。这与今天的青年学生有很大的不同,今天的一些青年学生不关心政治,不了解国家大事,不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更多的是以自我为中心,关注自己的快乐,业余时间都用来玩游戏、追星、聊八卦,甚至进行抽烟、喝酒、打架、斗殴等违反学生行为准则的行为。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国家建设的主力军,如果在人生的黄金时间里他们不能养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能积极地了解时事、关心他人的生活、关心国家命运,只沉浸在自我的小世界中,那么将来就难以承担起建设国家的重任。因此,历史教师在进行“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等教学内容的讲授中,一定要通过当时的学生爱国运动唤起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深入进行民族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教育,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为了国家的兴旺和民族的繁荣敢于负责和乐于奉献,将生命融入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
三、从体制变革中唤起学生开拓进取的奋进锐气和审视意识
中国古代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小农经济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农业的发展长期占据着主导地位,工商业的发展长期受到限制。在政治体制方面,中央集权制度和皇权专制不断加强。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本就不够合理,再加上长期不进行变革,最终,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入侵下,传统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很快就会遭受摧毁。
现代中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以来,不断地进行着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变革。政治体制改革方面,民主政治不断取得新进展,民主、法治、人权、以人为本等现代政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民主政治的进步;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变计划经济为市场经济,而且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不断向纵深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安于现状,故步自封,落后挨打;居安思危,发愤图强,国泰民安。正是因为中华民族保持不断作为、变革现实的巨大热情,才推动着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不断进步。通过危机意识教育,可以带给学生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精神状态,以奋发进取作为价值导向,树立“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战斗意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理性审视未来发展道路上的潜在危机,努力完善自己,献身中华之崛起。
参考文献:
[1]苏敏智,贾宝媛.居安思危:国民危机意识教育探析[J]. 前沿,2013(5).
[2]刘娟,陈永亨,魏冰.危机意识教育初探[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