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润物细无声

2016-05-30陈琼娥

新课程·中旬 2016年3期
关键词:养育之恩孝敬父母爸爸妈妈

陈琼娥

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子女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被视为做人的本分,成為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我国法律的规定。然而,不懂得知恩图报,不知道体贴关爱父母,只知道伸手要钱要物,已经成为当今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父母节衣缩食供孩子上学,被孩子认为理所当然,于是“啃老族”出现了,他们不仅衣食住行全靠父母,而且花销往往不菲。甚至有时父母行为稍不合孩子之意,就会遭到孩子的斥责。比如,在某广场附近,一名年轻女子手推、脚跺同行的中年女子,当路人上前劝阻时才得知,两人是母女关系。据现场保安描述,他隐约听到两人争吵是因为女儿向母亲索要钱财。只是索要钱财不成就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这一幕让我深思:孩子们到底怎么了,竟然可以这样对待给予自己无限关爱的父母?

感激父母、孝敬父母是做人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的道德底线,试问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可能爱同学、爱社会、爱祖国、爱人民。因此,教育学生懂得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并从实际行动中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责任,而且也必须是学校教育尤其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内容。

一、理论讲解,明理导行

“明理”是解决学生从“不知”到“知”的问题,是向学生阐述真、善、美的过程,“导行”是解决从“知”到“行”的问题,是引导学生实践理论的过程。学生正确、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必须要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形成,因此为了达到让学生孝敬父母的“行”,在课堂教学中,我先从情感、道德、法律等方面向学生详细讲解孝敬父母的必要性,让学生知道不孝敬父母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其次我还借助“暴走妈妈”陈玉蓉的事迹让学生明白父母的爱是无私的和伟大的,以及父母从小把孩子抚养成人的艰辛和不易。最后我还引用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些充满感情的诗句和“羔羊跪乳,乌鸦反哺”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从而认识到孝敬父母是自己应尽的责任,达到了明理导行。

二、创设情境,心灵洗涤

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为落实教学目标所设定的,适合学习主体并作用于学习主体,产生一定的情感反应,能够使其主动积极地建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首先,在上课前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了几张相片,包括爸爸妈妈年轻时、结婚时、五年前和现在的相片以及学生出生、幼儿园、小学和现在的相片。然后在上课时我播放演讲大师关于“爱父母”的现场演讲录像,并且反复播放背景音乐《懂你》和《感恩的心》,让学生端详着自己爸爸妈妈逐渐衰老和自己越长越大的相片,想想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亲付出的牺牲,给出的关爱。在这一过程中我不说一句话,但我知道学生的思维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们一直在感动、在沉思、在反省,将平时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怀的情景一幕幕地在头脑中闪现。此时此刻,他们的内心因为受到感染而百感交集,感动、幸福、激动、愧疚……各种心情交织在一起。课堂上很多学生都流出了眼泪,他们认识到父母从小把孩子抚养成人的艰辛和不易,因此要学会感恩父母,是父母给予了他们生命,哺育和教育了他们。这远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平时那些对父母的不服、不理解、不满甚至叛逆都随之烟消云散,只剩下对父母深深的爱,我相信此时此刻,学生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抱着自己的父母亲,大声地说出“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三、榜样示范,彰显正能量

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影响学生,促使其形成优良品德的方法。榜样是无声的语言,而这种无声的语言往往比有声的语言更有力量。青少年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如果有了生动具体的形象作为榜样,便容易具体地领会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容易受到感染,容易随着学、跟着走,这样在榜样的示范作用下更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因此,在讲解如何孝敬父母的相关知识时,我先是讲述了一些名人孝敬父母的做法,从古代,弃官寻母的故事到当今捐肾救母的故事,从陈毅元帅为瘫痪在床的母亲洗尿裤到浙江林学院的学生刘霆背母亲上大学,一个个的小故事让学生从内心真正体会到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做子女应尽的责任。然后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央视“小男孩为自己母亲洗脚”的公益广告,让学生知道孝敬父母其实很简单,可以是一件小小家务活,也可以是一句暖暖的问候、一个温暖的拥抱,可以是为爸爸妈妈洗一次脚,也可以是为爸爸妈妈捶一捶辛劳的脊背。最后,我安排了一个活动环节让学生自己站起来说说平时是怎样孝敬父母,表达对父母的爱的。在同学的回答中,学生反思领悟,从而认识到原来可以这样爱自己的父母。

四、知行合一,孝敬父母我可以

要把自己的所学和自己的行为结合在一起,不能说一套做一套,也不能做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孝敬父母的心,我们每一个人也都有能力孝敬父母,中学生虽然没有赡养父母的能力,但却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因此在本节内容的最后,我结合教材中的活动,要求每个学生制订一份“孝敬父母长辈的计划”——选择为父母长辈做一件事,并坚持下去,以此表达自己的孝心,并在之后的一个学期甚至整个初中的学习阶段付诸实施。我看到学生都很用心地做自己的计划,有的是计划每年爸爸妈妈生日时亲手制作一张贺卡;有的是计划每天给爸爸妈妈泡一杯暖意浓浓的热茶;有的是计划每天给爸爸妈妈准备一盆热气腾腾的洗脚水,还有的是计划每天给爸爸妈妈一个灿烂甜美的微笑,一句暖人心扉的问候。我相信当学生按计划落实这些行动时,就会在实际生活中体会到孝敬父母的必要性,体会到父母的辛劳,完善自己的价值观。

五、持之以恒,润物细无声

教育学生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并从实际行动中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并不只是单纯的几节课可以完成,关键是要持之以恒,而这个持之以恒不单单是对学生而言,同样也是对思想品德教师来说的。孩子感恩父母、孝敬父母一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孝敬父母。学生虽然制订了计划,但是因为惰性的影响,学生不一定能坚持很久,也许一个星期,也许一个月,甚至有的学生只能坚持一两天,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发挥作用了。我们可以利用各种节日,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通过出黑板报、手抄报或者班会课等活动,以各种形式教育学生要感激父母、孝敬父母,要对父母表达自己的孝和爱。在进行孝敬父母的教育过程中,无论教师是通过什么样的渠道,了解到某个同学做了感恩父母的点滴小事,老师都应该大加表扬,课上表扬,课下表扬,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场合进行表扬,达到教育的目的。

做孝敬父母的事情,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是一辈子都要做的事情,我坚信,在孝敬父母的教育中,督促学生持之以恒,最终形成习惯,学生一定能以一颗孝敬和关爱的心来回报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

参考文献:

[1]易璇.初中《思想品德》课传统美德课程资源的开发[D].湖南师范大学,2013.

[2]王志东.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感恩教育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3]付俊.中学生孝道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

编辑 薛直艳

猜你喜欢

养育之恩孝敬父母爸爸妈妈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瞿重新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孝敬父母 知行感恩
成人礼
我的爸爸妈妈
孝道
家长要从小教育孩子懂得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