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任务引领学生学习计算机《表格数据的图形化》

2016-05-30秦富强

河南教育·职成教 2016年3期
关键词:图表分析教师

秦富强

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为教学目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一门课程。

以《表格数据的图形化》为例,笔者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把教学重点确定为图表的制作方法及步骤和图表的分析及应用。图表的制作是本节课的基础,只有将图表制作好,才能对数据进行有效分析,而分析和应用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认知特点,笔者发现学生通常会在数据源选择、图表修改上遇到问题,主要表现为不会用合适的图表来表示数据,所以,笔者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确定为图表类型、数据源、图表选项的选择与修改、运用有效的图表来表示数据,并对图表数据进行分析。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刚刚学过“文本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会使用工具软件Word加工处理文本信息等,具备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也为本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一、教学方法设计

1.任务驱动

当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有初步了解后,驱动他们去完成,事先设计好的由易到难的任务,让他们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新课的内容,解决重点难点。

2.先学后教

教师先让学生自学,尝试独立操作;根据学生的自学效果,教师进行精讲、点评,并尽量让学生之间“互教”,让学生充当老师的角色,由自学效果较好的学生操作给其他学生看,学生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实现共同进步。

3.提问引导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由“学会”变为“会学”。

二、教学过程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导入新课展示2004年印度洋海啸前后同一个地区的两幅图片,通过比较,学生直接可以看出灾情严重,这深深地震撼了每个同学。继续展示课件,展示与海啸事件有关的三组数据,窗口左侧为表格形式,右侧为图表形式,让学生观察比较左、右两侧,哪个能更直观地反映问题。通过对比,明显可以看到,利用图表来表示数据更直观、更容易理解。那么这样的图表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新问题自然就被提出来了。通过提问,自然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明确了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鼓励自学,掌握图表作用

该环节是学习表格数据图表化的基础,因为不同类型的图表适用于不同情况,学生要先弄清每种图表的作用,在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图表。要求学生先自学,自学后教师提问如下问题。要生成“海啸中各国死亡人口比例图”应采用哪种图表类型?要生成“历年来印尼旅游的人口增长趋势”应采用哪种图表类型?

通过这样的问题检查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能否灵活选择图表类型。

3.任务驱动,角色扮演

该环节采用四个任务。任务一:将“海啸中各国死亡人数表”生成柱状图,并加标题。目的是要求学生掌握生成图表的方法。任务二:将“海啸中在泰国死亡的泰国人和外国人人数表”生成饼图,显示泰国人与外国人死亡人口比例。从死亡人口所占比例能发现什么问题?目的是巩固学生生成图表的方法,并进行简单的分析。任务三:将历年来到印尼旅游的外国游客数做成折线图,从折线图中两处人数明显减少的位置,试着找出原因。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地生成图表,深入分析图表。任务四:典型地震发生的农历日期与农历的初一或十五的关系,将之做成XY散点图,从散点分布情况,会得出什么结论?这个任务注重实践应用,将学生学到的制作方法和分析方法用于实践。这四个任务按照循序渐进的顺序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掌握一般方法到实践应用。

三、任务驱动的具体实施步骤

下面逐个说明任务的实现方法,以及如何通过各任务来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

任务一:根据海啸中各国死亡人数,制作柱状图,并加标题。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命令。让学生尝试根据图表向导制作图表。并让学生留心两个问题,一是图表向导有几个步骤,二是图表标题怎样设置。

学生完成探索后,基本可以弄清以上两个问题,但是制作的图表会有很多问题,而且每位同学出现的问题不完全相同,如何让学生弄清出现问题的原因呢?方法是:利用电子教室,将某个具有典型问题的图表展现给全体学生,让同学进行评价,学生指出图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再次完成图表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提出许多修改意见,如,有的同学指出加上X轴、Y轴标志,还有的同学指出图表的大小和位置不能遮住表格数据,还有的指出加上数据标志等,更有些同学提出将图表区加上图案或设置字体等,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索精神予以肯定和鼓励。另外,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需要精讲。例如,某位同学做出的图表是空的,遇到这样的问题正好教给学生如何选择数据源。还有的同学不会在已有图表的基础上修改,只会删掉图表从头做,遇到这样的问题正好教给学生如何利用鼠标右键选择命令修改图表。

这种学生发现问题、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全部投入学习讨论中,发挥了集体的智慧,并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图表的制作方法及修改方法。

接下来还需要学生独立完成制作,并能简单分析图表,所以教师设置了任务二。

任务二:将海啸中在泰国死亡的泰国人和外国人人数表,制作成状图,并显示所占比例。

该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在此基础上,教师启发学生发现图表中蕴含的信息,为什么在泰国死亡者中,泰国人只占20%,外国人却占了80%?从数据所占比例可以发现,泰国是旅游国家,外国死亡者主要是游客。通过简单的分析让学生知道,直观的图表有利于发现问题。

该任务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图表中发现其蕴含的信息。使本节课的重点得到解决。

在任务二的基础上,设置任务三,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不仅能熟练制作图表,而且能对复杂图表进行分析。

任务三:将印尼历年的国外旅游人数做成折线图,并添加趋势线,分析其中两个低谷期游客明显下降的原因。

学生已经掌握了图表的制作方法,做出的图表又对又快。提示学生在折线处单击鼠标右键添加趋势线,这个任务的设置还有一个重要的目的,即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图表,从图表中提炼数据反映的问题。这个任务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而且将前后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学生学科整合的能力。

通过以上三个任务,学生学习了制作图表和分析图表的方法。接下来,如何引导学生将学会的方法用于实践才是关键所在,所以教师设置任务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任务四:学以致用,提供一个综合的例子,不仅要求学生独立制作图表,而且要求学生能够从图表中得出相关结论。

提供的表格数据是典型地震发生的农历日期,其中一列数据是1或0表示,1表示发生地震日期在农历的初一或十五前后4天范围内,0则表示不在这个范围内。根据这列数据制作XY散点图,根据散点分布,要求学生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后,结合地理学科中天体的运行规律进一步解释这个结论。这个任务,将学到的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实践,还培养了学生学科整合能力,加强了知识的联系。

四、评价总结,布置作业

教师先向学生介绍评价标准,然后小组讨论评选出本组最好作品,最后教师引导全班共同评价小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学生互评、师生互评中形成自己的评价能力。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板书进行本课知识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明确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培养了学生及时整理知识的习惯。然后,设下疑问,激发学生兴趣,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责编 李亚婷)

猜你喜欢

图表分析教师
最美教师
隐蔽失效适航要求符合性验证分析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电力系统不平衡分析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分析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