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腿葱新品种‘莱葱一号’的特征特性研究

2016-05-30李立国史秀娟赵济红刘振伟

山东农业科学 2016年3期

李立国 史秀娟 赵济红 刘振伟

摘要:本试验对鸡腿葱新品种‘莱葱一号的丰产性、耐寒性、抗病性、耐储性、田问生长发育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莱葱一号666.7m2平均产量达4 350.60 kg,比‘莱芜鸡腿葱增产105.28%;其耐寒性、抗病性、耐储性均优于‘莱芜鸡腿葱和‘章丘大葱,适于平原和丘陵地区种植;株高105~110 cm,假茎长30~40 cm,假茎膨大系数1.20~1.40,单株鲜重0.25~0.30 kg。9月份是其产量形成关键期,10月份则是其典型形态特征和假茎产量形成关键期,进入10月,株高及单株重增幅缓慢,趋于稳定,而假茎重持续增高,10月中旬后假茎重占全株重比、假茎膨大系数显著增加,假茎发育成典型的鸡腿状。

关键词:鸡腿葱;莱葱一号;品种特征特性

中图分类号:S633.10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6)03—0052—04

‘莱芜鸡腿葱是著名的“莱芜三辣”(生姜、大蒜、鸡腿葱)特色土产之一,在我国众多地方大葱品种中独具特色,其葱白质地鲜嫩,辛辣味浓,营养丰富,生食甜脆香辣,熟食葱香浓郁,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因其产量低,种植效益差,栽培规模日趋减少,又因葱农长期自繁自种,致使品种退化严重,亟需提纯和改良。为保护和利用这一优良资源,莱芜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对‘莱芜鸡腿葱进行了提纯和改良研究,利用杂交技术,经过9年5代选育,培育出了品形俱佳、丰产性好的鸡腿葱新品种——‘莱葱一号。为更好地推广这一新品种,本试验对其丰产性、耐寒性、抗病性、耐储性、田问生长发育规律等进行了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试验品种‘莱葱一号,由莱芜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对照品种‘莱芜鸡腿葱,由莱芜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提纯获得。‘章丘大葱由莱芜市蔬菜研究所提供。

1.2试验方法

1.2.1丰产性测定 采用多点对比试验法,分别在莱芜市牛泉镇、雪野镇、大王庄镇、辛庄镇进行了丰产测定试验。试验田前茬作物均为马铃薯,土壤为粘壤土,土质肥沃。将参试品种于2013年10月13日播种,翌年6月10日定植,行距70cm、株距6 cm,各品种小区面积100 m2,随机排列。重复3次,正常田间管理,11月10日收获时进行各项指标及产量测定。测产方法:将小区内大葱全部收获称重,根据小区面积计算666.7m2产量,取四地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1.2.2耐寒性测定 耐寒性试验在雪野镇现代农业示范园进行。各品种小区面积302,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正常栽培管理。分别于2013年10月10日(T1)、11月10日(T2)、12月10日(T3)和2014年1月10日(T4)、2月10日(T5)调查冷害情况,计算冷害指数和抗寒效果。

冷害严重度按0~4级标准分级:0级:无冷害症状;1级:仅少数功能叶片边缘有轻度的皱缩萎蔫;2级:半数以下的功能叶片变黄萎蔫;3级:半数以上的功能叶片变黄萎蔫,以至死亡;4级:功能叶受害严重,整株受冷害而全部萎蔫。

冷害指数=∑(冷害级数×该级株数)/(4×调查总株数)

抗寒效果(%)=(对照冷害指数-测试品种冷害指数)/对照冷害指数×100

1.2.3抗病性测定 在1.2.1试验过程中,分别于收获期调查各品种的紫斑病、霜霉病和锈病的病情,以四地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参照崔连伟、王海平等的方法对三种病害进行分级,并计算病株率、病情指数和抗病效果。

病株率(%)=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病害级数×该级株数)/(N×调查总株数)×100,N为病害级数

抗病效果(%)=(对照病情指数一测试品种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1.2.4耐储性测定 在1.2.1试验过程中,将参试品种收获后分别取20kg摊晾在室内,分别在常温下贮藏20、40、60 d后测定其质量,计算质量损失率,比较其耐储性强弱。以四地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1.2.5田间生长发育规律测定 试验在莱芜市农业科学院院内试验田进行。前茬作物为油菜,土壤为粘壤土,肥力中等。以2013年秋季育苗及2014年春季育苗的‘莱葱一号为调查对象,统一在2014年6月25日移栽定植,分别于2014年9月4日、9月13日、9月22日、9月30日、10月8日、10月16日、10月26日、11月4日、11月13日测量其株高、叶片长(最长叶)、假茎长、假茎基横径、假茎中横径、假茎重、单株重等指标,并计算假茎膨大系数(假茎基横茎/假茎中横茎)。每次调查50株,统计分析其生长发育动态规律。

1.3数据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Q检验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作图。

2结果与分析

2.1丰产性

由表1可知,‘莱葱一号的平均株高、叶片长、假茎长、假茎基横径、666.7m2产量均显著高于‘莱芜鸡腿葱,其中,株高、叶片长、假茎长分别增加37.29%、32.86%、34.03%;666.7m2平均产量高达4350.60kg,比‘莱芜鸡腿葱增产105.28%,丰产性突出;平均茎叶比、假茎膨大系数与‘莱芜鸡腿葱差异不显著,表明‘莱葱一号保持了‘莱芜鸡腿葱的典型形态特征。

2.2耐寒性

由表2可知,正常采收期前(T1~T2),3个品种受冷害较轻。在正常采收期后1个月(T3),‘莱葱一号的冷害指数显著低于‘莱芜鸡腿葱和‘章丘大葱,抗寒效果较二者分别为49.61%和68.42%,此时温度下降对‘莱葱一号的生长抑制作用显著小于对照品种。2013年12月10日至2014年1月10日期间(T3~T4)是冬季最寒冷的时节,3个品种问的冷害指数无显著差异,但‘莱葱一号冷害指数最小。1月10日之后,‘莱葱一号对寒冷的适应性加强,寒冷对其生长抑制作用减弱,至2月10日(T5)其冷害指数显著小于2个对照品种。田间调查发现,3个品种在莱芜丘陵地带露地栽培,采收期过后,‘莱芜鸡腿葱、‘章丘大葱生长停滞,叶片逐渐变黄,推迟采收影响其商品性;而‘莱葱一号在同等条件下可推迟30 d采收,基本不影响其商品性。

2.3抗病性

由表3可知,‘莱葱一号与‘莱芜鸡腿葱和‘章丘大葱相比,其对紫斑病的平均抗病效果分别为43.22%和76.84%;对霜霉病的平均抗病效果分别为20.13%和80.31%,田间平均病株率只有0.02%;对锈病的平均抗病效果分别为40.00%和49.26%。表明‘莱葱一号具有相对较强的抗病性。

2.4耐储性

由表4可知,‘莱葱一号在室温下贮存20、40、60 d的平均质量分别损失了8.14%、15.55%、25.00%,较‘莱芜鸡腿葱分别低2.00、12.75、15.34个百分点,较‘章丘大葱分别低7.53、14.74、25.06个百分点,耐储性显著优于对照品种。

2.5田间生长发育规律

由图1、图2可以看出,秋季育苗与春季育苗的‘莱葱一号植株生长发育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秋季育苗各项指标略高于春季育苗,表明秋季育苗可以获得更高的产量。

图1表明,‘莱葱一号的株高和假茎长在9月份变化迅速,进入10月中旬后基本稳定。假茎横径在进入10月份后迅速增加,基横径增加更快,至10月下旬,中横径趋于稳定,而基横径继续增加,假茎膨大系数开始增大,逐步形成鸡腿状形态,表明9月份是‘莱葱一号生长发育的旺盛期,而10月份,特别是10月中下旬则是其假茎生长的关键时期。所以,‘莱葱一号生产中早期收获的产品性状不典型,只有在生长后期收获的产品才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状。

图2表明,10月中旬以前,‘莱葱一号的单株重增长迅速,之后增长缓慢,并趋于稳定,而假茎重则持续增长。植株的假茎重占全株的重量比在9月份逐渐降低,这主要是由于此期假茎膨大缓慢、叶片增重较快所致,进入10月份,假茎迅速增粗,重量快速增加,且叶片养分回流后,叶片重量减轻,假茎重占全株的重量比迅速增加。

3结论与讨论

3.1‘莱葱一号具有较好的丰产性、耐寒性、抗病性和耐储性。其假茎膨大系数为1.20~1.40,外部形态呈典型的“鸡腿状”,辣味浓郁,性状稳定,既保持了传统莱芜鸡腿葱的典型外部形态特征和优良的风味品质,又克服了传统品种丰产性差的不足,666.7m2产量平均可达4 350.60kg,较‘莱芜鸡腿葱增产105.28%,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是目前莱芜鸡腿葱生产中的首选品种。3.2‘莱葱一号的产量形成关键期在9月份,而商品性状和假茎产量形成关键期则在10月份。9月份其单株重、假茎重、株高和假茎长都快速增加,此期应加强肥水管理,提升产量。进入10月份后,其株高、假茎长、单株重增长缓慢,并趋于稳定,而假茎重则持续增长,假茎直径也开始快速增加,至10月中旬以后,假茎中横径逐渐趋于稳定,但假茎基横径却迅速膨大,假茎膨大系数显著上升,鸡腿状假茎开始形成。此期叶片养分回流,重量减少,而假茎重持续增长,假茎重占全株重量比显著增加。因此,应抓住9月底至10月初这一关键时期,对‘莱葱一号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假茎膨大,提高产品商品性状和产量,进入10月中下旬,可适当控制浇水,以提高假茎紧实度,提升其品质。

3.3本研究在测定‘莱葱一号的田间生长发育规律时,因其8月份的田间生长量小,生长表现非常缓慢,故选择从9月初开始试验,对测定结果没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