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潜力无限茹燕聪
2016-05-30刘入云
刘入云
进入青春叛逆期,在积极心理品质形成方面存在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城郊结合部的学校要更加重视家校共育,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发挥家校共育的无限潜力。
一、树立家校共育的育人理念,为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基础
家庭教育是整个人生教育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特别是一个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尤其离不开家庭。可以说,在教育已全面向纵深发展和家庭结构日趋不稳定的今天,谁放弃了家庭教育,谁就容易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谁赢得了家庭教育,谁就赢得了孩子辉煌的未来。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问题孩子基本上都来自问题家庭。有许多家长没有家校共育意识,认为既然我把孩子交给学校,教育的责任就理所当然在学校。不少家长没有意识到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没有意识到自己首先就是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把自身的素质和教育孩子联系起来。常常是关注孩子素质的多,关注自己素质的少;对孩子提出的要求多,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少;指责惩罚孩子过错的多,反思自己行为的少。在遇到教育困境时,也不主动与学校老师联系,而是单打独斗,使事情越来越严重,直至老师打来了电话才进行被动式的沟通,最终贻误了孩子的教育机会。
二、建立和完善家校共育的组织制度,让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有良好的保障
为了推动家校合作,使家校合作落实到实处,必须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组织和制度。在组织保障方面,一是建立家校合作领导小组,由校长、部分优秀班主任和优秀家长组成领导小组,依靠德育工作网络,认真组织实施家校共育的常规工作。二是组建学校三级家长委员会。学校层级每年召开一次家长委员会代表大会,由学校领导向大会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汇报。级组和班级的家长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每学期召开1次以上的家长委员会代表大会,鼓励家长对学校、级组和班级进行全方位的监督,为学校、级组和班级工作献计献策。在制度保障方面,利用家长学校,建立对的家长培训学习制度,确定好每一阶段的培训主题和课程,保证培训规范性的有序性。邀请教育专家为学生、家长和教师讲课。开展与家长座谈、交流等活动,转变和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逐步形成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理念,提高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每学期最少进行一次集中学习。建立家校共育制度。定期开展各种共育活动,召开家长经验交流会、亲子活动,每学年进行一次优秀家长评选活动,充分发挥班级家长QQ群、微信群,让教师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
三、利用多种渠道,引导家长形成积极心理学方面的育人理念
新的教育形式告诉我们必须以素质育素质,家长素质的高低决定孩子的素质发展。要想孩子形成积极心理品质,首先得家长形成积极心理品质,至少要有这方面的理念。为此,我们采用利用多种渠道,帮助和引导家长形成积极心理学方面的育人理念。开设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转变家长观念,创设良好的家庭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利用家长会开展经验交流,同时请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做得好的家长和其他家长一同分享经验,促进沟通。让那些认可并了解学校教育理念,有现代家庭教育理念,并且有一定威望的家长现身说法,感染那些对教育理念理解有误差的家长,对大多数家长的教育观念转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四、采用多种方式,在家校共育中让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
定期举办教育教学开放周活动。请家长来校进班与自己的孩子一起上课,参与主题班会课的节目,亲眼目睹甚至亲身体验孩子在学校的生活。课后还可以及时组织家长对老师的讲课进行评课、评教活动,这种互动方式这样不仅展示学校的教育教学特点,增强家长对学校老师教育教学的了解、信任和支持,而且家长和孩子相互之间更加了解和信任,亲子关系更和谐,家庭教育也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加强家校联系。学校与家庭建立联系制度,教师和家长经常沟通情况,交流信息,容易收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的效果。发挥“校讯通”“家校沟通手册”“家校联系卡”等作为家校合作有效载体的作用。教师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将学生在学校中的点滴进步和对学生的鼓励性要求都用短信或网络发给家长;家长将学生在家里的进步和良好表现告诉教师。对家长反馈的信息,教师要及时进行整理分析,对共性问题要及时解决,对个性问题可通过个别家校沟通的方式进行解决。这样,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用积极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成长。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