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千面练写人
2016-05-30邹情
邹情
就像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不同,就会对作品产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理解。就因为看法不同,角度不一,生活才会变得五彩缤纷。指导小学生作文也是如此。下面我就从自己多年的作文教学经历说说如何指导学生写人。
一、外貌描写杜绝千人一面。学生受知识面的限制,在写人的时候往往不太会描写人,很多学生把人写得都一个样,如: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每次看到这样的外貌描写我就哭笑不得。我常常对学生说,走出去的这个人,都是弯弯的眉毛,大大的眼睛,一笑就露两个小酒窝,你们还分得清他是谁吗?这不就成了满大街都是一样的面孔吗?提醒学生后,他们也开始抓耳挠腮,不知所措。这个时候,需要老师耐心地指导学生观察人,观察人才能把人写好。写作之前,需要对要写的对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每个人的长相不一样,写人的外貌的时候要根据对象的特点,抓住关键部位来写。还有的人,喜欢把脸上的每个部位一一进行描述,不厌其烦,这也是写外貌的最大禁忌。写人的外貌只需要抓住人物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读者在读自己文章的时候,就能记住人物最显著的特征。如,在写《三毛从军记》中的三毛的时候,就可以说,他的小鼻子特别搞怪,仿佛不是娘肚子里长出来的,而是从玩具狗的上面抠下来的塑料三角形嵌上去的,三撮黄兮兮的头发,从头顶上耷拉下来,像是母牛用舌头刚舔完的牛犊的胎毛。学生读了老师出示的关于写外貌的句子后,就会努力去琢磨被写的人物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应该抓住什么部分的外貌来写才能使文章生动而又扣住读者的眼球。
二、人物品格杜绝千人一事。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总是找不到反应人物品格的事情。认为反应人物的品格就是要写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普普通通的人物怎么可能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大事呢?没有大事就写小事,学生绞尽脑汁写出来的小事多半是半夜生病了,爸爸妈妈如何把自己送进医院,并守护在病床前。生病当然也是生活中的常事,但怎么可能都写这样的事情呢?生活中的很多事情就要自己亲自去观察,去捕捉,很多看似微小的事情,往往反映出人物深深的大爱。比如有一篇文章题目为《拐角处的回眸》,说的是一个小同学不小心磕到了脚,父亲看到他好似漠不关心,却在拐弯的地方回过头来,心疼地看看自己的孩子。这个学生就是在关键的一瞬捕捉到了这一个看似细微的动作,父亲的爱就在字里行间渗透到孩子的脉管里,成为一种被爱的感动。所以,老师要教会学生从生活的点滴处取材,把最能表现人物品格的小事组织到作文中去,成为与众不同的鲜活的作文素材,为人物的写作涂上点睛之笔。
三、人物特点注意抓住关键。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物的性格表现出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等四种情况,这四种不同的性格特征,就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人物的外在表现,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写作的时候,也要告诉学生根据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把人物最具个性的特点写出来,并能把人物的特点写得更加细致一些。很多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语言不是抓不住人物的特点,就是把特点三言两语就写完了。纵观学生的全文,很多都是由学生的缩句组成的。学生之所以在作文中出现很多类似缩句的语言,就是因为他们不会把文章写得血肉丰满,老师要做的关键是要在学生缩句的作文基础上,教会学生用一些修饰成分,把句子充实起来,让句子变得血肉丰满,内容充实。这样读起来,作文就会更加具有语言的独特魅力。有一个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的妈妈爱劳动,每天下班要做饭,洗衣服,拖地,三言两语就把妈妈爱劳动的特点写完了。这从特点上来说,无疑是对的,妈妈爱劳动的品质抓得很准,劳动的对象也是对的——做饭,洗衣服,拖地。但是如何做饭,如何洗衣服,如何拖地,在做这些事情的过程中,妈妈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如何,就需要老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了。把细处的语言具体化,学生就会明白,原来作文是要这么写才会具体的。学生知道了作文的细节描写后,篇幅就自然变长了,也变美了。
四、人物语言一定要创特色。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地方,就是人物的语言。写人的文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语言描写是非常有讲究的。人物的语言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提示语,二是说的话。提示语从根本上来说,不能算是人物的语言,却可以起到辅助语言表达的效果。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要恰当地运用辅助的提示语来给要说的话创造语言情境。比如:妈妈说,妈妈生气地说,妈妈激动地说,我们看到提示语,仿佛就能看得即将要出现的人物栩栩如生的画面,这些画面有了提示语的辅助作用,就变得更加饱满。在写说的话的过程中,也要根据人物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安排语言来表现人物的特质。有些内向的人,说的话就很朴实无华;有些幽默搞笑的人,说的话就能让人捧腹大笑。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也要合理的处理人物的语言,让人物的语言和人物的性格相辅相成。好的语言出现在作文中,读者就会有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
总之,小学生的习作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作文的时候要认真写,作文的提高更依赖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阅读量的增加,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收获颇丰。
江西省宜春市上高县敖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