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6-05-30刘文莉

时代汽车 2016年3期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趋势分析主机厂

刘文莉

摘要:面对目前经济整张态势和国际环境,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时期。即不仅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去扶持,同时也需要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协作发展。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主机厂;产业问题;趋势分析

1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有私营、合资与独资三种经营模式。不同的经营模式决定了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类型和市场份额。私营企业利于自身的灵活经营模式占有国产车的大部分配套份额;合资企业利于国外“品牌效应”,引入外方资金,扩大经营场所的同时,引进和学习国外成型的先进技术,在合资品牌的主机厂中占有率居中;独资的汽车零部件企业,背后有强大的跨国公司支撑,也是汽配企业的“—枝独秀”,在主机厂占有不可替代的席位。综上所述,“蛋糕”分配依据汽车零部件企业的自身经营规模和技术背景。

1.1 我国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现状

随着90年代汽车产业的兴起,相继一些国有制造企业转型换代,例如,军工企业、机电企业等等,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长为我国国有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中坚力量,这些本土零部件企业都呈现以下状况:产品单一、规模较小;客户目标市场单一;价值链短缺;全球的领先技术开发能力薄弱;稳定的全球主机厂客户资源欠缺;中国本土主流供应商,绝大多数都面临战略转移压力。

1.2 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情况现状

总量指标迅速提高,汽车零部件基本满足了高速发展的汽车生产和社会维修服务的需要。重组兼并初见成效,生产社会化、专业化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一个有序利用外资,改善民营资本经营环境,提升国有企业效益的多元化资本结构下的既有竞争又能协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集群效应初步显现,随着汽车集团的快速发展,围绕主机厂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化趋势,也得以快速发展。民营企业得到快速发展,并表现出明显的成长力和竞争力。

2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问题和趋势分析

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中国整车市场的快速发展让汽车零部件市场有望变成一块数千亿元的大蛋糕。然而面对这块巨大而且还在不断膨胀的蛋糕,中国零部件企业整体竞争力却呈下滑趋势,在零部件进入全球采购之后,不可避免地将那些规模小、产品没有市场的企业淘汰。而那些有一定实力的本土企业,是对外合资合作?还是走一条自强之路?只有把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清楚,才能做出最佳的选择。

2.1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数过多、过乱,产品质量良莠不齐,高技术含量产品技术掌握在外方手中。

(2)配件行业存在派系、体系之分,重复引进,开发费用投入少、自主开发能力差等现象。

(3)整车需求将带动零部件产业的需求增加,核心技术缺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连带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价格良萎不齐。

2.2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趋势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GDP总量的增长和十三五规划,将迎来中国制造业的春天,汽车零部件产业作为制造业中的主力军,也将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将步入国际化发展轨道,为主机厂提供国际化的技术和服务,总而言之体呈现以下几大趋势。

(1)集群规模效应。

(2)加快整合重组,提高国际竞标能力。

(3)引进外商投资力度,向高技术含量产品进行研发。

(4)企业内部加强技术研发,培养优秀技术领军人才。

(5)主机厂与汽车零部件企业构建长期合作与发展战略,协同发展。

3 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汽车零部件企业的成长。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多,对汽车配件质量更加关注,多数汽车零部件企业需要加强技术实力,杜绝油箱漏油,传动轴开裂等严重的技术隐患问题。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1)政府和上级单位给予汽车零部件企业经济投入和支持,进行国产化技术深度研发。

(2)汽车零部件行业树立标杆企业,行业内部相互学习。

(3)限制大量CKD装车,鼓励大部分零部件国产化。

(4)对于科技含量高的零部件鼓励国内外联合开发,国内外配件两个市场联动。

(5)本土化汽车零部件企业进行联合重组,进行资源的共享。

(6)鼓励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7)有效落实零部件的各项标准,以免造成标准不一致导致的浪费,提升合格率。

猜你喜欢

汽车零部件趋势分析主机厂
商用车排放升级、市场下滑之下主机厂和经销商如何共生
揭开“审核”的神秘面纱(一)
——各大主机厂审核要求
高校微课教学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从《远程教育》35年载文看远程教育研究趋势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汽车零部件物流仓储优化研究
创新与变革 2015各大主机厂发展新思路
自主品牌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质量水平提升思路
Perkins电控发动机设计瞄准中国主机厂特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