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当前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2016-05-30覃坤朝

亚太教育 2016年32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情怀高校大学生

覃坤朝

摘 要:当前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爱国情怀淡化的现象。通过对其心理问题,国人爱国热情不持久整体表现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天然缺陷问题和高校大学生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为当前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正确把握爱国的内涵;二是,实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三是,营造良好的爱国环境。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情怀;爱国环境

从五四运动到抗议美国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再到如今钓鱼岛局势升温,爱国一直以来是高校大学生的主旋律,然而陈友庆与杨兰香学者的研究结果指出,“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水平在大学阶段则有所降低(F=87.04,P<0.01)”[1],这种“降低”趋势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当前高校大学生中存在着爱国主义情怀淡化的现象。这对于当前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来说是不利的。

一、高校大学生爱国情怀的淡化现象

《左传·襄公十一年》有云:“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近年来高校大学生中的确存在着爱国主义情怀淡化的现象,值得深思。

一是,爱国概念认识不足的现象。爱国,与爱国家的人民、河山和文化密切相关。然而部分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某些行为给自己国家的人民、河山和文化带来负面影响,他们或在名胜古迹上书写“到此一游”,或攀爬踩踏侮辱红军雕像,或质疑与辱骂董存瑞、邱少云和狼牙山五壮士等国家英雄人物,甚至有个别大学生被境外势力以金钱等手段策反而充当出卖自己国家机密情报的工具。当被问及对南京大屠杀的态度时,有个别者竟以游戏虚拟世界或者小说作品中的“弱肉强食”、“成王败寇”等错误观念来回答现实世界中日军曾在南京犯下大屠杀的行为:“没错。”全然忽视了现实世界的人类社会中存在着对弱势群体应有的保护这条基本的道德底线。如此的回答不得不令人对年轻一辈感到恐惧与担忧,不得不值得我们反思。

二是,政治热情不高的现象。所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部分高校大学生或忙于学业、就业与爱情,或耽于娱乐、美酒或电子游戏等等,却对政治问题关注较少。他们极少关注国家的政策方针等,不了解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是谁与何职务,甚至连对在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热忱与动机也成了问题。似乎在他们看来,不能把爱国置于个人学业、就业和爱情婚姻等自我所要实现价值的同等位置之上。有调查显示,被调查者选择“‘实现自我价值(78.6%),其总数几乎相当于选择‘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33倍之多。”[2]由此看出,高校大学生心中的爱国分量轻了不少。此外,对于大学设置的公共课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思想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原理概论、思想政治法律概论等,部分高校大学生对这些公共课的态度显得不在乎,并且认为教学内容乏味,因而他们有的逃课旷课,有的在课桌上偷偷睡觉,有的看其它书籍或玩手机等,整个课堂显得死气沉沉,很难达到教学效果。当部分高校大学生被问及对于马列毛邓基本理论部分的理解时,他们对其缺乏深刻的认知,对国家的指导思想亦不了解,而但凡与“马克思主义”等字眼及其有关的课程或事物则表现出嗤之以鼻之意。

三是,“爱国”理解过于片面的现象。部分高校大学生把“爱国”理解为抵制某某货品,有比于歇斯底里般的自戕要挟,如抵制日货,甚至出现了因恼怒他人购买和使用日货而连人带物一起打砸的恶性事件。这种参与打砸或为他人打砸日货而喝彩的行为,是“爱国”的片面理解,亦是与中国的民主与法治精神有违背。之所以说它是一种爱国情怀的淡化,是因为他们没能理解真正意义的“爱国”,至少不会把矛头对准自己的同胞。而此种片面的“爱国”行为必须国家得以控制与利导,否则最终于己,于人,于社会和国家正常发展都是不利的。

二、影响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与弘扬的问题

爱国主义精神在程度上高于爱国情怀,是爱国情怀的升华,它是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追求,也有着有别于爱国情怀的理性,却不失爱国情怀的热忱。高校大学生要培育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需要透过重重的爱国情怀淡化的现象找出阻碍其培育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问题所在。

(一)高校大学生直面的心理问题

高校大学生现阶段他们将直面的是就业、爱情和婚姻等及其所带来的某些困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归纳起来表现为心理问题。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认为,这些心理问题属于人的低层次需求是否获得满足的问题。然而,这种低层次的需求正是当前占据高校大学生大部分精力的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故其鲜有精力去关注属于更高层次需求的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与弘扬的问题。

(二)爱国热情不持久问题

如今和平安逸的环境下,爱国活动也会很快流于形式主义而淹没于日常的琐碎中。如同1905年陈天华因“惧不能持久”[3]而投海般可悲,因钓鱼岛事件在民间引起国人抵制日货活动也不能持久。这说明,一些人爱国热情不能持久。一方面,有些人的爱国热情的表达方式不恰当。不仅类似因恼怒而打砸他人所购买的日货的行为属于违法而遭到限制,而且爱国热情在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后冷却。另一方面,人心不齐,不能有效地形成统一阵线。一些人潜意识认为爱国的事离自己很远,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因而对于爱国之事漠然处之。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市场缺陷问题

市场经济下不可避免的是人愈发明显的逐利行为,一方面,引起许多的道德伦理败坏问题,如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此类商德败坏的问题,当前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其市场天然缺陷所引发的问题亦然,这是对国人对支持国货之爱国热情的极大打击。另一方面,缔造了繁荣的商业经济与金钱堆砌的奢侈生活模式并放大了人的物欲思想。尤其思想多元化的今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思想对国人的冲击颇大,故而国人在其人生价值的追求过程中容易把金钱与人生价值潜意识地画上等号,错误地用金钱来衡量一切。而在此种社会环境下,部分高校大学生也不可避免地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并与爱国主义精神有所冲突,这也势必阻碍其培育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四)高校大学生的爱国环境问题

人的生活离不开环境,而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指出,外部环境的变化多少会对人的身心产生影响。同样,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是否顺利亦受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的影响。具体将爱国环境分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分析如下。

1.家庭环境存在的问题

常言道,“虎父无犬子”、“慈母多败儿”,这从正反两面说明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影响极大,也直指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父母占据构成家庭环境中的意识与行为等主要部分,然而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许多父母则一切以孩子的优质就业为优先权而行事。于是父母为了孩子能赢在起跑线上,千方百计地给孩子请家教或报名各种学习班与辅导班来提高知识水平,却没认真考虑过父母的这种对教育资源供给一边倒的思想与行为,会阻碍家庭环境中的爱国环境建设。

2.学校环境存在的问题

首先,目前存在部分的学校按学生成绩分等级排优劣,私下里还要分重点班、快班等,过分重视了学生的智商而忽视了情商,尤其忽视了爱国教育。其次,诸多师生冲突事件的影响,致使部分教师持明哲保身的态度,这又怎奈何为人师表?当然,确实也存在一些师德败坏的现象。如此,不和谐的环境因素妨碍着学生正确看待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这也终将会妨碍着其爱国价值评价的形成。

3.社会环境存在的问题

社会环境中有些是积极的,有些则是消极的。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人们的目光更倾向于关注消极的事件,诸如官员腐败、冤假错案、暴力拆迁、环境污染等屡见不鲜而结果又如此令人失望,这教民众何言爱国?况且在被如今发达的网络与手机通信科技所“富集”了这些消极的事件下,如何不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并相应做出过激的言行举止,尤其学生又是情绪冲动最易感染的群体,这又如何不令人担忧?

三、促进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与弘扬的建议

综合以上高校大学生存在的爱国问题指出,如何加强高校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如何由爱国情怀上升到爱国主义精神,又如何在现有的爱国主义精神基础上促进其弘扬,就此提出几点建议。

(一)正确把握爱国的内涵

爱国,就要清楚明白爱国的内涵。它对高校大学生指出:爱祖国的大好河山、骨肉同胞、灿烂文化和自己的国家。

首先,部分高校大学生对国家的第一印象是抽象、模糊的认识,而感性不足,相应地情感深度不够。这与其成长教育有关,因为在其教育中往往重视智力教育而忽视了爱国内涵的教育。此外,感性不足也有可能导致非理性行为,类似打砸日货行为即片面理解为“爱国”。类似地,在西方历史上的卢德运动中工人错误地认为机器工业是贫困的原因而把不满情绪投向破坏机器上,却没真正理解工人遭受的苦难根源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应该理性地看到,国家的一度落后与现在的追赶,需要我们以高度的爱国热情为支持去学习知识与技能来报效祖国。同时,高校大学生还需要充分利用自己身为成年人所拥有的独立能力,多加了解国家的大好河山及其历史典故,了解国家各地区的风俗民情等,使自己对国家有深刻的情感印象与广阔的胸怀,深刻理解为什么“江山如此多娇”“一时多少豪杰”。其次,只有在全面正确把握爱国内涵的基础上才会形成爱国价值判断,继而才能顺利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二)实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高校大学生当前直面的心理问题,一方面从其成因归类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低层次需求,另一方面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个人利益实现的问题,而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培育与弘扬的问题则是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矛盾问题。面对就业、爱情和婚姻等问题,高校大学生要学会正视自己的缺陷并悦纳自己,而教师、心理咨询师等人员在给予其帮助时要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对其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与弘扬,实现其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统一。

(三)营造良好的爱国环境

据调查显示,“对大学生正面影响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渠道分别是社会环境影响占33.6%,学校教育占22.9%,家庭教育占17.2%,政府政策导向占15.5%以及媒体宣传占10.9%。”[4]这说明,我们有必要重视与加强建设爱国环境。在如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许多人的思想行为不免功利化。以功利主义看来,学生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而这种情况下所将面临的是《资本论》中所说的“惊险的跳跃”,即我们所教育出来的高校大学生是否被社会认可与接受(这有待社会实践检验,遗憾的是现实检验的结果有可能是令人沮丧的)。所以在这种功利主义意识下,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环境,都存在隐匿的深层次的功利主义等环境因素,并在一定条件下妨碍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与弘扬。

首先,端正人的思想,去除功利主义思想,尤其父母与教师等与学生接触最亲密的人的思想认识水平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影响很大。其次,完善家庭、学校、社会的爱国环境建设,包括软与硬件和内容与形式的建设等,一切以学生的健康发展教育为本。最后,把爱国诸多建议付之实践,持之以恒,这是最切实最重要的。当然,政府要有所重视与施为,而今在发达的信息传播媒介方面也要加强对高校大学生这一庞大受众的正能量传播监管工作。

四、结束语

自阿拉伯之春后的近几年以来,中国的周边国际环境不太乐观。2013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也强调了要打造一支能打胜仗的军队之意。居安思危如此,高校大学生又何能免?新时代,思想多元化当下如不用爱国主义精神之花去保卫高校大学生的精神花园只会使其杂草丛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指出:“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为此,我们首要地是端正思想,去除功利主义思想与浮躁的心,则以正确的爱国思想为指导,建设新的爱国环境,进而有力地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向爱国思想的转化,促进当前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最后,希望“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如高校大学生都能够做到爱国担当,亦如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参考文献:

[1]陈友庆,杨兰香.当代大、中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主义情感特点[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6):899-901.

[2]刘敏.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应重视国家利益观的正确引导[J].改革与开放,2011(12):171-172.

[3]刘长林.1919-1928年爱国运动中的自杀者遗书解读[J].史学月刊,2010(3):54-63.

[4]王雪梅,张晓辉,张静.新时期高校管理部门如何保护引导大学生爱国热情[J].湖北广播电电视大学学报,2012,32(11):51-52.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情怀高校大学生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