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反思与展望:学校职位分类工作研究述评
2016-05-30李汉学柳燕
李汉学 柳燕
【摘要】:职位分类是现代人事管理的基础,备受研究者们的关注。对于学校职位分类的研究主要围绕学校组织结构和学校职位设计两个方面来展开。鉴于职位分类制度的作用以及研究的需要,今后学校职位分类工作的研究应重视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运用于学校人事管理,重视职位分类制度运用于中小学组织结构设计及重视学校职位分类工作研究的实证范式。
【关键词】:学校;职位分类;研究
职位分类是现代人事管理的基础,最早起源于美国,之后便纷纷受到世界各国的效仿。开始,职位分类普遍用于公务员领域,之后被引進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中。我国将职位分类作为改革我国人事制度的突破口。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学者们对公务员制度中的职位分类做了大量的研究,单对于学校中的职位分类方面的研究却相对缺乏。
一、对学校职位分类工作研究的回顾
笔者通过对中国知网、维普网等数据库上搜索到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关于学校职位分类工作方面的研究较少。从整体上来看,与学校职位分类工作相关的研究主要围绕学校组织结构和学校职位设计两个方面来展开。
(一)有关学校组织结构的研究
龙献忠以组织结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高校组织结构形成的影响、高校组织结构的历史流变及原因,提出了“扁平化、弹性化、多元化、网络化及重视非正式组织建设”[1]是我国高校组织结构改革的趋势。另外,王春花对学校组织结构变革的动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建立组织机构本身不是目的, 而是达到组织绩效和成果的手段, 达到既定目标的载体,因此,要对“学校”本身进行分析,“首先要明晰学校存在的价值,其次进行各种分析,另外就是确定组织结构建立的原则”[2]。再有,杨炎轩认为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学校组织结构的重构:“学校组织结构要素量的重构、学校组织结构要素质的重构、学校组织结构要素排列组合方式的重构”[3]。杨炎轩认为学校组织结构的重构不仅表现为学校职位量的增减,而且表现为学校职位规范的改变,学校中的职位都直接或间接源于学校教育目标、课程与教学任务;学校的职位排列组合方式应由金字塔型转变为扁平化的有机组织形式。此外,蒋园园在分析松散耦合和紧密耦合两种学校组织运作模式各自有缺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型学校组织结构,即松散耦合与紧密耦合集成的运作模式,这样学校组织形式不注重唯上的等级分工,学校组织运作机制注重人的主动创造;并且认为在学校组织变革中,“将松散耦合型和紧密耦合型集成起来更为有效”[4]。陈学军通过提出两种力量导致教育组织研究领域对于学校组织结构的质疑:互动论和主观论,探析了学校组织结构的有无与真假,同时探寻了形式化组织结构的实质意义。[5]与之前的研究不同的是,张新平教授基于三所学校的个案研究,分析了学校十年来组织结构的具体变化,借此反思我国中小学组织结构变革所显露的一些重要特征,是对传统思辨性研究的一种突破性尝试。[6]
(二)有关学校岗位设置与职位设计的研究
关于学校岗位设置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高校领域。赵砚是较早对此问题进行探讨的学者,他认为岗位设置是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基础,就此对岗位设置的作用、原则及设置岗位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其中“因事设岗是岗位设置的重要原则” [7]是一个重要的观点。易际培认为“管理职位的结构设计得好坏、岗位描述是否明确,直接关系到在职位上的管理人能否很好地发挥作用,以实现管理本身的职能和目标” [8]。鉴于此,该研究分析了当时中小学管理职位设计上存在的误区,同时提出了职位设计的原则,并就如何对学校的管理岗位进行描述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李健从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出发,探讨了高校教师岗位设置方式的选择,提出了国内外高校教师岗位设置的三类方式“按照学科类型设岗、按照学校教学与科研任务分配岗位和按照学科和任务结合的原则设岗” [9]。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思路不同的是,杨志兵提出了高校教师岗位设置的计算方法与模型,根据该方法及模型可使“高校教师岗位设置更加科学和合理” [10]。除此之外,李志峰通过选取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学校对它们在学术职业分层管理的制度安排及特色进行考察,从而为我国正在进行的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制度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11]付八军认为按学科设岗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然而也分析了高校教师按学科设岗的困惑与阻力,认为高校教师按学科设岗应“坚持学科取向,调整部门架构、确定学科层级,定编定岗定责以及加强学科建设,规范学科管理” [12]。这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探索高校教师岗位设置方式的研究。
二、对学校职位分类工作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一)对学校职位分类工作研究的反思
通过梳理和分析学校职位分类工作相关研究的现状,笔者对研究现状进行了如下反思:
1.重视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内涵与特征阐述,忽视横向迁移与运用
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是国家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诚然,对它的研究已经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很多研究者对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内涵、特征、意义、应用以及与职位分类相近的概念——品味分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多数研究者一致认为,职位分类是公务员人事管理的起点和基础,人事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我国,职位分类制度的建立,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需要,有助于消除以前行政人事制度的弊端,对实现行政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通过对现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和学习发现,对职位分类的研究视角局限在公务员领域的运用,职位分类制度始终没有突破国家行政机关。尽管有研究是针对职位分类制度在人民银行人事管理中的应用,但是这些研究基本上是将人民银行视为国家行政机关的条件下来进行研究的,也就是说,研究职位分类制度在银行系统中的运用也可归结为该制度在公务员人事管理中的运用。由此可见,职位分类制度作为公务员制度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务员范畴内的研究比较多,而缺少对其在相关领域的横向迁移与运用的研究。
2.重视学校组织结构宏观层面分析,轻视微观结构探索
经过梳理和分析资料可知,关于学校组织结构,大多数学者集中于从宏观层面来进行研究,而对于学校组织结构构建的方法、具体的学校组织结构构成却极其缺失。很多学者对学校组织结构变革的动因、思路等进行了探讨,但是他们的探讨主要围绕原因分析和依据进行,而对于学校组织结构经过改革之后应是怎样的运作模式却被忽视了。换言之,学校组织结构经过变革后,具体的存在方式也应该着重进行思考和讨论。因此,也可以说,重视学校组织结构的宏观层面,而忽视具体的学校组织结构的研究是大部分研究者的共同特点。
3.重视对学校岗位设置和职位设计的理论研究,忽视实证研究
从前文的回顾部分可以看出,现有的大部分研究都是针对高等教育阶段学校的岗位设置或职位设计进行的。然而,对于高校岗位设置的研究是也集中于对教师职务岗位设置的研究,很少有对高校管理、工勤人员岗位设置的研究。此外,现有的对高校教师岗位设置也过于从理论和抽象层面来进行研究,而对于高校教师岗位设置的个案和具体研究极其匮乏。同时,从对文献的梳理也可以看出,对中小学校的岗位设置或职位设计的研究,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证研究都很薄弱,笔者能够找到的研究成果屈指可数。仅有一篇文献“中小学管理职位设计与岗位描述”是研究中小学阶段的,此文仅针对中小学的管理职位设计与岗位描述,而非管理职位,如教师职务等并未论及。总而言之,研究者们忽视对中小学校岗位设置和职位设计的实证研究是比较明显的现象。
(二)研究展望
通過回顾和反思学校职位分类工作研究的进展便可看出,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还有许多有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笔者认为今后的研究可以朝这些方面努力:
1.重视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运用于学校人事管理的研究
当前的研究,甚少涉及对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的横向迁移与运用,研究基本局限于公务员领域。鉴于职位分类制度在公务员领域运用得相当成熟,而且效果比较好,若将该制度迁移到相关领域的人事管理中,将会对现有的人事管理制度起到革新的作用。职位分类制度,是分类管理、分级管理、统一管理三位一体的人事管理制度,适于我们学校人事管理制度的借鉴与参考。
2.重视职位分类制度运用于中小学组织结构设计的研究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知,重视关注学校组织结构的宏观层面,忽略微观和具体组织结构的研究是学者们的共同特征。教育组织结构在整个教育组织系统中起着一种框架作用,有了组织结构,组织中的其他要素才能够各就其位,可以吸收外部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经过内部的转化向社会提供优质教育服务。但教育组织结构需要精心设计和不断建设,组织能否顺利达到组织目标取决于组织结构的完善程度。[13]可见,组织结构的设计情况对中小学教育目标的实现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重视组织结构的设计成为中小学校发展的趋势。而且,将学校的各种职位根据类别和等级进行划分、归类,有利于学校组织结构职能部门的设立、划归和管理。利用职位分类制度,可以给各个“职系”的职位系列分别规定工作责任和工作数量,以及为履行职责、完成任务所需工作人员的资格,这样有益于学校组织决策中心与下属部门,以及下属各部门之间的管理关系。
3.重视学校职位分类工作研究的实证范式
实证研究能快速和有效提供所研究对象总体的、详细精准的资料信息,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式。据笔者所查阅的资料来看,对学校职位分类工作进行实证研究是目前该方面研究的一大空白。学校职位分类是学校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事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因此,职位分类对学校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对于学校职位分类的研究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上的纸上谈兵,而应从实际出发,通过实地调查,得到可靠的数据、信息和资料,从而为形成坚实的理论提供有力依据。因此,今后的研究者们若能在深入实际了解学校职位分类工作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和分析,可以为学校人事管理提供现实依据与参考。尤其,应重视基础教育,关照中小学教育的发展,重视中小学职位分类工作研究的实证范式,加强实证调查方面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龙献忠.高等学校组织结构分析及改革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1):47-51.
[2]王春花.学校组织结构变革的动因和思路[J].上海教育科研,2007(7):62-63.
[3]杨炎轩,胡晓航.论学校组织结构的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8):47-50.
[4]蒋园园.松散耦合与紧密耦合集成——一种新的混合型学校组织结构[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9(7):6-9.
[5]陈学军.形式与实质:如何理解学校组织结构[J].教育学术月刊,2011(9):3-7.
[6]张新平.中小学的组织结构及其变革:基于三所学校的个案研究[J].教育学报,2014(1):101-107.
[7]赵砚,韩洪双.高校教师职务岗位设置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1997(6):76-79.
[8]易际培,许道栋.中小学管理职位设计与岗位描述[J].教学与管理2003(3):15-17.
[9]李健.关于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4(10):86-87.
[10]杨志兵,戴绯,聂规划.高校教师岗位设置方法与模型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07-110.
[11]李志峰,易静 “美国不同类型高校学术职业的分层———基于卡内基分类法的考察[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2):57-68.
[12]付八军,邱峰. 按学科设岗:高校教师岗位设置的路径新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1(1):59-61.
[13]黄崴.教育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