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红楼梦》语言文化专有项翻译研究

2016-05-30杨惠莹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翻译红楼梦

杨惠莹

摘 要:源语与译语生态系统纷繁复杂,译者在维持两者的生态平衡之间起主导作用,译者不仅仅是能够产生译文的翻译生态环境中的一般成员,而是要体现甚至代表翻译生态环境来实施对译文的选择。语言禁忌存在于每一种语言结构体系之中,它在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红楼梦》原著中,存在着大量的避讳语,霍克思在翻译避讳语文化专有项的过程中,充分考虑源语文化的传播以及译语读者的接受,采取多种翻译策略结合的方式将源语移植到译语生态环境中去并且生存于译语生态,使译语在不改变原文含义的同时,在用语上比较含蓄委婉、保持源语禁忌感情色彩,既凸显出忠实源语文本、还原伦理价值观的效果,又保持了译语的可读性。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红楼梦》;翻译

文学作品的意象美是依靠作家用语言来创造的,文学作品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暗示性,能够激发读者通过想象力在其脑海中展现出美的意境和画面,从而获得艺术审美享受。周中明曾谈到《红楼梦》语言的绘画美:

“曹雪芹把绘画艺术的‘应物象形运用到《红楼梦》的语言艺术中來,不仅在于其处处尽量使语言形象化,从形、影、声、态、神、色等空间使语言造型给人以生动的形象感,而且力求使这种造型要切合小说所描写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2007:113)

一、《红楼梦》中的避讳语翻译研究

《红楼梦》中出现了大量对于死亡、疾病等不幸事情和性器、排泄等不雅事以及祸事的避讳语。如原著中出现的有关“死亡”方面的避讳语,在翻译中,霍克思没有一味地用“die”这个词进行翻译,而是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如从译语语言文化里找到一些相近意义的委婉语或表达来替代原著中的避讳语等。如小说第十一回中凤姐对秦可卿说的“倘或就因这个病上怎么样了”,由于说话者对于“死”等一类比较直接的字眼讳莫如深,因此,只是运用了“怎么样”了这样比较含蓄的语词来表达自己的悲悯和不忍。可见,霍克思在不改变原文含义的同时,按字面直译为“If anything should happen to her as a result of this illness,”此翻译在用语上跟源语一样含蓄委婉,译语的禁忌情感色彩基本上和原著保持平衡。第五十八回中出现的:“老太妃已薨”,“薨”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对在社会上有很高地位非常尊贵者死亡的委婉表述,霍克思在翻译时选择了译语文化中的固定表达“passed away”来替代源语中的“薨”字,此词组大多数应用在比较庄严肃穆的场合,具有褒义性的语体色彩,因此,译者的替代翻译策略在这里很好地移植了源语的文化专有项到译语生态中去,译语读者因此能体会到原作者用词的谨慎。又如原著第六十三回写道的:“老爷宾天了”以及“老爷天天修炼……升仙去了”霍译本分别为:“Sir Jing is dead!”和“Perhaps he found it and went off to heaven.”在“宾天”这个词的翻译处理上,霍克思忽视了原著禁忌语所包孕的意图与文化含义,对中国古代的宗法伦理缺乏一定的了解,在翻译中无意地犯了中国的传统忌讳,“宾天”在封建社会指的是对帝王贵族死亡的委婉表达,原著中说这句话的是一个下人在报信,霍克思直接使用dead这个词会让译语读者无法体会到中国封建社会里的森严等级,在古代中国,下人如果直接说主人“死了”而不使用讳称的话,是非常忌讳的事情。在这个翻译中,霍克思忽略了源语生态中的文化,导致了文化专有项移植的失衡。

二、避讳语翻译的生态翻译学解读

源语与译语生态系统纷繁复杂,译者在维持两者的生态平衡之间起主导作用,译者不仅仅是能够产生译文的翻译生态环境中的一般成员,而是要体现甚至代表翻译生态环境来实施对译文的选择。在翻译避讳语文化专有项的过程中,霍克思充分考虑源语文化的传播以及译语读者的接受,然而译文中仍有部分源语文化专有项内容被消解了,但这些内容的消解是由于译者疏忽或误译造成的,仍能够采取多种翻译策略结合的方式移植到译语生态环境中去并且生存于译语生态,使译语在不改变原文含义的同时,在用语上比较含蓄委婉、保持源语禁忌感情色彩,既凸显出忠实源语文本、还原伦理价值观的效果,又保持了译语的可读性。

因此,译者在翻译源语中的语言文化专有项时要十分注意语言传达给读者的感官审美效果,追求源语中的语言美。尽管语言文化专有项由于两种语言之间的语义差异而导致翻译难度大,但并非不可移植的,秉持着“求‘审美”的原则,当译者在无法维持源语与译语生态平衡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协调的手段,采取略译、替代或减译等方法,利用感受相通的规律调动译语读者的听觉、视觉、触觉和嗅觉等感知系统去获取审美享受。对于一些包孕着浓厚文化色彩的空白内容,在不影响源语基本内涵和阅读流畅性的前提下,可以略去不译,这样的译法尽管损耗了文化信息在译语生态中的传播,却保留了原著的文学性和审美效果,反而更适宜其在译语生态中生存。

三、结语

笔者从微观文本出发,从《红楼梦》霍译本中选取语言文化专有项内容的译例,通过具体译例的分析与阐释,并对一些不当翻译提出自己的拙见,归纳出译者在翻译语言文化专有项内容时的策略选择与倾向。并总结出求“审美”的语言文化专有项翻译原则,即语言文化专有项移植要以译语读者的审美情趣为出发点,以译语的表现形式让译语读者认识并体味到源语的语言魅力,即求得“审美”效果。

参考文献:

[1] David Hawkes. The Story of the Stone(Vol 1-5) [M]. London:Penguin Books,1973.

[2]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周中明.红楼梦的语言艺术[M]. 广西: 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7.

[4]陈汝东.语言伦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构建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6]崔永禄.霍克思译〈红楼梦〉中倾向性问题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6):41-44.

猜你喜欢

生态翻译学翻译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景点翻译
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汉语网络流行语英译的三维转换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生态翻译学角度下的中日影视作品片名翻译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