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30罗勇

科技风 2016年4期
关键词:角色情境教学法引导

摘 要:将情景教学法运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在情境中体会语感,在情境中加强应用,在情境中结合感知,在情境中保护灵性,在情境中将作文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暗示引导、情感驱动、角色转换,完善学生独立人格,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健全学生体魄,让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引导;驱动;角色

0 引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学生们所接触到的社会越来越广泛,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有些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课本的范畴。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内容必须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建立广泛联系,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这促使语文教学不能停留在静态的、理论的、工具的层次,必须将眼光放在动态的、实践的、人文的领域,让学生既可以在老师引导下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情境教学法作为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应运而生。但具体到科目和课程的具体教学,情境教学的理论建构、模式理解、案例把握、氛围营造等却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难题。长期以来,情境教学法依旧停留在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和教学媒介的阶段,偶尔在示范观摩中才能觅其踪迹。着手解决情境的创设、课堂的引导等方面问题,破除“单调、呆板、低效”[1]的桎梏,才更利于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发展。

1 设计理念

1.1 在情境中体会语感

叶圣陶先生在《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学习是要从传神的字句中,敏锐的捕捉作者的情感,切身感悟作者的体验,即“语感”[2]。一旦“语感”养成,语文教学就实现了一半。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听、读、说、写”的能力培养都是伴随“语感”酝酿进行的。

1.2 在情境中加强应用

语文是一种沟通交流必须的工具[3],工具的价值就体现在掌握和运用。只有得到运用,知识才可能由生疏到熟练,由浅显到深入。结合语文的工具性特点,在听、说、读、写过程中突出以应用为直接目的的整体训练。何谓整体?整体既是从数量上强调是整段、整篇的文章,而不是单个的字、词、句,又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要综合在一起,不能生硬分拆。训练时,不仅要识字,更要理解语句意思,还要抓中心思想,理解思想感情,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知和欣赏。如此训练,学生潜移默化,知识得以内化成技能。

1.3 在情境中结合感知

学生对周围世界的感知和探索是学习的动力与思维的源泉,语言的特殊性也要求将语言学习与对世界的认识结合起来,通过“观察”“思维”“语言”的紧密过程,语文知识的运用得到最大限度的训练和提高。

1.4 在情境中保护灵性

语文学习不只是窥探别人的内心世界,更多的是抒发自我感情的一种方式。在语文情境教学中,要摒弃应试教育残留的应付式空话、假话、大话、套话,应该鼓励书写自己的心里话。用眼睛去打量世界,用心灵去感悟世界,用大脑去思考世界,用自己的文字描述世界。这样的作品才有灵性,才有意义。

1.5 在情境中让作文融入学生的世界

情境设计要考虑学生的世界,这是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不同于成人的世界。自然在观察的角度、思考的角度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语文活动就是人的生命活动”,这就为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作文走进学生的世界,成为学生渴求的一种精神食粮。

1.6 深入情境诱发想象

情境可以诱发、促成孩子写出生动的作文,教师对情境的创设和优化是基础,对于地点和场景的选取都要事先进行甄选和计划。在合适的氛围中,心境完全融合在如诗如画、如梦似幻的美景之中,自然会写出优美的文字。

2 实施手段

2.1 暗示引导

情境创设实质上就是一种心理暗示[4]。人天生对环境产生依赖,所处的氛围产生强烈的暗示,甚至影响某些决定。这种主客观的一致性表明,在教学中运用暗示诱引导理论具有可行性和普遍性。可以说,暗示的效果就是氛围的作用。不断的扩宽教育的跨度、教学的空间,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将他们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氛围的传达感知情境,推进教育教学活动的进程[5]。这种模式的心理驱动,也正符合青少年的特点,在学生处于思想和习惯的可塑阶段,尽可能的挖掘最大潜能。

2.2 情感驱动

在优化的情境中,人的情感会经历“关注—激起—移入—加深—弥散”这样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连贯的、完整的情感过程会建立自己的情感态度,不只是建立了美丑善恶的判断标准,更是提高了是非对错的分辨能力。这个感知活动在不断的训练、不停的发展,反复的强化,逐渐转化为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审美观念,道德情感就会得到陶冶和升华。

2.3 角色转换

运用优化的情境,发展学生的能力,需要创设出贴近学生世界的经典角色。这些角色可以新奇、亲切,也可以刻薄、刁钻,个性鲜明的角色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只有积极参与进来,才可能体验角色、感受角色、评价角色,充分理解角色在情境中所处的地位及与其他角色之间的关系,能做到设身处地的体验角色的情感。这种熟悉的情境可以产生一种巨大的吸引力,可以引导学生与角色之间的情感交流,使教学变得更加真实、现实。一旦学生感觉自己都成为了文章中的主角,教材中的死板生硬的内容马上变得生动、活泼、形象起来,这正是情境所带来的积极结果。

3 实施效果

3.1 完善学生独立人格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渗透美好的情感和愿景,使学生进入审美状态,获得一种愉快的体验,将自己的人格在感性与理性之间顺利统一,使智力和伦理完美融合,摆脱单调、片面、自我和极端的泥潭,建立健全独立的人格。

3.2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情境教学以层层递进的方式来建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诱发学生的审美愿望,输入审美信息,引导学生进入审美状态,使学生获得审美经验,净化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3 健全学生体魄

情境教学通过现实情境、模拟情境教学和想象情境教学等操作模式,结合学生的心理功能,使学生拥有强健、匀称、协调的的体魄,实现身心和谐,塑造全面发展的人才。

4 结论

情境教学法集生动性的形式、实践性的内容、启发性的方法于一体,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学生带入一种熟悉的情境中,教师—情境—学生,三者之间紧密相联,相互推动和促进,学习已经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

参考文献:

[1] 韩苾璇.情境教学研究[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4,(40):93-94.

[2] 冯卫东,王亦情.情境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44-45

[3] 冯卫东.情境教学操作全手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60-62

[4] 王玉东.如何使情境创设更有实效[J].教学与管理,2010,(1):22-23.

[5] 李吉林.小学语文情境教学[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87-89,96

作者简介:罗勇(1956年~),男,湖南岳阳人,岳阳县云山乡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角色情境教学法引导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角色问题研究
关于动画人物角色设定中的服饰设计研究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农民工子女融合教育:教师的角色与使命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小学英语课堂情境教学法探讨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