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肇庆方言禁忌词研究

2016-05-30何丽芬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4期
关键词:文化

何丽芬

摘 要: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语言禁忌是行为禁忌在语言上的反映。通过对肇庆方言禁忌词的研究,不仅可以看到粤语形成、发展的轨迹,还可以看到其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内、外文化的影响。

关键词:肇庆方言;禁忌词;文化

禁忌词属于语言禁忌的一种,是人类力图避讳的某些行为、事物或关系在语言上的反映,其学术名词为“Taboo”,源自于玻利尼西亚中的汤加语,意为“神圣的”或“不可碰触的”。

一、肇庆方言

根据《中国方言地图册》中图B13《广东省的汉语方言》可知,肇庆市的方言主要是粤语,其中肇庆市区、高要市等属于广府片,其他下辖的广宁、怀集、封开、德庆、四会等县市则属于勾漏片。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屬于广府片的肇庆城区及其下辖的高要市的粤语,一般称为肇庆话。

二、肇庆方言禁忌词

语言禁忌分为词语禁忌、姓名称谓禁忌和话题禁忌三大类,本文所讨论的禁忌词属于语言禁忌中的词语禁忌,主要包括凶祸词语禁忌、猥亵性词语禁忌和亵渎性词语禁忌三个方面。其中凶祸类的主要涉及死亡、疾病等方面,猥亵性类的与人体部位、性行为以及分泌排泄物相关,亵渎性类的则主要包括宗教、神灵、崇拜对象等,三者在全世界都具有普遍性,其中在汉文化中主要体现的是凶祸类、猥亵性类。

(一)死亡类

中国人自古十分忌讳“死”字,所以汉语中有许多委婉表达“死亡”的词语:去世、逝世、仙游、上天堂等。但这对处于“南蛮”之地,巫傩文化浓厚的肇庆人来说,这些词难免过于直白或书面化,因此在肇庆话里出现了许多关于“死”的委婉说辞,隐晦而又十分生动形象。

卖咸鸭蛋[mai41 ham35 ?a11 tan35]

“卖咸鸭蛋”是委婉语,暗示死亡。因为以前入棺,棺下放大量牙灰,而咸鸭蛋的制作过程中也会加入大量牙灰,所以有此比喻。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去苏州卖咸鸭蛋”,至于为什么是苏州,有个说法值得考究:“苏州”其实是“土州”的讹误,因为“苏州”与“土州”的台语发音极为相似,如果说快了外地人就不知道是“土州”还是“苏州”。“土州”指的是地府,去地府卖咸鸭蛋,蕴含死了的意思。苏、土的发音暂无资源查证,但是“卖咸鸭蛋”这一说法流传已久,在肇庆话中也只用来表示“死”这一个意思。

老歹[lou13 tai35]

歹,指坏,身体不健康。和老连用,指年纪比较大的人去世了。这个词一般出现在老一辈口中,年轻人多不用。

百年归老[pak5 nin21 ku?i55 lou13]

“归老”是指死亡,而“百年”则指一百岁,表示年逾百岁而亡。古时候很少人能活到百岁,所以这个词一般是表示人们希望自己能年逾百岁,自然老死,具有积极的意义。

唔得个啦[m55 t?k55 g?13 lat5]

“唔得个啦”就是“不行了”的意思,多是说话人自称自己不行了,就要死了。也有泛指其他生命已经死了或物品不能用了的情况。

直[?ek5]、瓜[kua55]、钉[te?55]

“直、瓜、钉”三个词都是作为动词直接表示“死”的意思,在口语中常用于“佢V咗”句式,即“他死了”。用“直”来表示“死”非常容易理解,因为人死了,身体就会变得僵硬,自然显得比较直。于用“钉”表示死,是因为人死了要入棺,然后盖上棺盖,再用钉子钉上,所以一旦“钉咗”就是死了的意思。至于用“瓜”来表示死,大概是“瓜”的形状有点像用泥土堆成的坟墓的缘故。三个词当中,比较常用的是“瓜”,因此对于用瓜来表示死亡还有几个衍生的词语。如“瓜柴”、“瓜老衬”等。

个头近 [k?35 t‘?u13 k?n33]

“个头近”指的是“距离死亡已经不远了”,经常会有老人自嘲“我已经个头近了,已经唔谂个了。”同时也有在骂人的时候说“鬼唔望你个头紧啊!”

唔才噶了 [m55 ?‘ui41 k?35 l?t5]

“才”是“在”的意思,“噶”,近指,相当于这。“唔才噶了”就是“不在这里了”的意思,“唔才噶”与“唔才噶了”的语义差别很大,前者指“暂时不在这里,走开了”,后者则多指“他已经不在这了,去世了”。

折埋 [?ip55 mai13]

“折埋”在肇庆话中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折叠后收起来,如“折埋把遮”,就是“把伞收起来”的意思;另一个则是“死”的意思,通常骂人的时候会说“折埋啦你”,就是“你去死吧”的意思。

因住收尾个几年 [jin55 ?y41 ?iu11 mei11 k?35 k?i35 nin11]

这是一句诅咒别人的话,翻译成普通话就是“小心最后那几年”,意思就是让别人小心晚年的生命安危,饱含威胁诅咒意味。

席[?ek5]、拉柴、拉席

“席”这个名词也常用来形容“死”,表示一种状态,如“冚(盖)席”。用席表示死,是因为古时候富人死了用棺材,而穷人死了只有一张草席,用席子一盖(冚席),再把尸体连席子一起拉到乱葬岗(拉席),草草埋了。类似的还有“拉柴”一词,因为砍完柴以后把它拉回家,看上去与“拉席”差不多,所以“拉柴”也是死的意思,而且使用频率比“拉席”更高。

冚家富贵[h?m41 ka55 fu33 ku?i41]

“冚” 在普通话中念[kǎn ],表示“盖”的意思,在粤语中表示“全部”,冚家就是全家的意思。“冚家富贵”也是一句诅咒别人的话,用“富贵”表示死亡源起于古时候,百姓生活贫苦,什么东西都贵,唯独烧给先人的冥币。所以有人生前用2元钱买冥币烧了,以备死后有大量财富。“冚家富贵”就是诅咒别人全家都花冥币,即全家都死掉。

反肚[fan35 t‘ou33]、谢咗[??41 ??35]

这两个词是对鱼跟花朵的“死”的委婉表达,是对其生命结束时形态的描述,具有形象性的特点。

(二)身体部位、性行为、排泄物、疾病

这个部分主要根据《中国语言资源有声数据库调查手册·汉语方言》中词汇部分的第七编 “身体医疗”的词汇进行调查,调查词汇根据禁忌情况略有删减。(见表1)

(三)趋吉避凶类

上文我们曾经说过“瓜”在肇庆话中包含“死”的意思,对于每天都会吃的瓜果,肇庆人总不能天天把它挂在嘴上,所以就会出现下面这种“原名是避忌,要说说婉称”的特点。

丝瓜/水瓜、胜瓜

丝瓜的“丝”与尸体的“尸”音同,不吉利,于是人们把带棱角的丝瓜称为“胜瓜”,不带棱角的则为“水瓜”,“胜”与“水”都带有吉利的兆头。

毛瓜/节瓜

毛瓜的“毛”与有冇的“冇”音近,冇就是无,吃毛瓜会让人觉得有所以的东西都吃没了,所以把毛瓜叫作节瓜,取其节节高升之意。

苦瓜/凉瓜

苦瓜一般叫做“凉瓜”,因为苦瓜读起来会让人有一种生活困苦而死掉的意思,非常的不吉利。而叫“凉瓜”大概是因苦瓜稍苦且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就像经常喝的“凉茶”一样吧。

南瓜/金瓜

南瓜的“南”与苦难的“难”音近,不吉利,加之南瓜的颜色金黄,所以南瓜又叫“金瓜”。

茄子/矮瓜

茄子又叫茄瓜,“茄”字在肇庆话中有“差、水平低”的意思,而且与X[k‘e11]音近,所以把茄子叫做矮瓜。至于为什么是“矮”,大概是因为“矮”也表示低人一等,既保留了“茄”的原意,又避免了直读。

芫荽/芫茜

芫荽就是香菜,在肇庆话中“荽”与“衰”同音,于是芫荽改读“芫茜”。

甘蓝/椰菜、包菜

“甘蓝”在肇庆叫“椰菜”或者“包菜”,“包菜”大概是因为它的形状像球,一层层包着;至于为什么叫椰菜,就无法考证了。但是无论是包菜还是椰菜,两者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为包菜就像“包财”,椰菜就像“爷菜”。

空心菜/蕹菜、瓮菜、通菜

空心菜,学名是蕹菜,在肇庆一般叫做“通菜”或者“瓮菜”。因为通菜具有通财之意,而瓮菜与原名蕹菜音近,而且具有用瓮财的的意思。

上面果蔬类的禁忌,改的并不是“瓜”字本身,而是果蔬本身的另一个字,一方面是因为“瓜”字用得太频繁,改成其他的不方便,而且用“瓜”表示死一般只会在年轻一辈(80后)的口语中出现,而老一辈的大多会用上述关于“死”的其他表达;另一方面,同一个词中,只要把其中一个字改成吉利的,也能满足肇庆人趋吉避害的愿望。

猪舌[?y55 ?it1]/猪脷[?y55 lei41]

舌头的“舌”与蚀本的“蚀”同音,不吉利,所以舌改读利润的利,后来人们创了“脷”这个字,来专门指称舌头。

猪肝[?y55 k?n55]/猪膶[?y55 j?n35]

“肝”与“干”同音,以水为财的肇庆人忌干,所以把肝读作利润的“润”,同样的创了“膶”这个字来表示肝。但是用“膶”表示“肝”仅限于动物的内脏,人的内脏还是用本名来表示。需要注意的是“润”这个字在广州、肇庆、高要三地的读音略有差别,其中广州读作[zun13],肇庆新派的读作[z?n35],肇庆老派、高要读作[z?n41]。

猪脾[?y55 pei11]/猪横脷[?y55 wa?55 lei41]

肇庆话“猪脾”读起来就像“诸鄙”,又因为猪脾形状像猪舌头,所以把猪脾叫做猪横脷,略有“横财就手”的意思,既吉祥又能区别于猪脷。

猪血/猪红

血让人想象到血腥的场面,改叫猪红,不仅十分贴切,而且带有“红红火火”的好兆头。

通书/通胜

黄历“通书”叫“通胜”,很明显是因为“通书”读起来就像“通输”,所以一般大家都会说“翻一翻通胜”而非“翻一翻通书。”

从上述的禁忌词可以看到,无论是具有普遍性的还是带有地方特色的禁忌词,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人类对语言灵物的崇拜、心理联想因素、谐音因素、文化思想四个方面,而具有地方特色的凶祸类禁忌词更是集中体现了以上四点。

三、肇庆禁忌词看当地文化

方言词汇反映了该方言地区特定的社会生活,有着独特的社会文化。相对于语音、语法的发展速度,词汇的发展要更为迅速,具有时代性的特点。汉人自古重视禁忌习俗,其有关禁忌的词汇系统自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因此通过对禁忌词的研究与分析,我们可以一探当地人们生活与思想的发展轨迹。

(一)本土文化的发展

1.对汉文化的传承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粤语作为汉语的一个方言变体,更多的保留了中古時期汉语的一些基本特点,这些特点不仅在肇庆话的语音上得到充分的体现,在禁忌词上也能有所证明。比如在上述的排泄物的禁忌词中,表示大小便排泄的动词“屙”,就是一个古语词,《玉篇》“屙,乌何切,上厕也”;而在肇庆话中骂女子放荡时用到的“姣”[hau11]一词,如“姣婆”,也是古语词,指“淫乱、不守妇道”,《廣韻》“姣,胡茅切,淫乱”。

2.蕴含土著文化、南楚文化的底层

粤语形成于百越之地,免不了带有当地的特点,正如粤语的“粤”,其实就是百越的“越”,两者相通。粤语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最早进入越地带来异族文化的是邻近的南楚,众多学者如李新魁教授等也论述了粤方言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之前。在秦始皇派兵入越之前,楚人已在广东地区建立统治政权,在楚人的统治下,古楚语必然会在岭南传播,粤语的最早雏形应是南来楚语与古岭南地区土著越语相融合的一种独特方言。

“百越”之地所指甚广,其中广东属于“南越”,广西则为“西瓯骆越”,当地的越民主要是现在的黎族、壮族人民。这在肇庆方言中也能找到印证:“上厕所”的委婉语“踎坑”的“踎”字,“粪便”的婉称“X”[k‘?55],“屁股”的俗称“趸”[t?n35]等,在汉语方言中很少见,但是在台中语中都能找到对应,而常用的“去睇、睇病”的动词“睇”,则是来源于楚语,扬雄《方言》中也有记述“陈楚之间,南楚之外曰睇”。

3.本土文化的持续发展

粤语形成后一直通行于安稳、太平的岭南一带,其发展速度远远低于处在常年战乱的中原地区的中原汉语,因此古语词得到较充分地保留。如在《广东通志初稿》中记载的“斥男女之贱者,男曰獠,女曰夫娘”,“夫娘”一词在广州话中已经消失,而在肇庆话中则有所保留,稍稍演变成“夫乸”[fu55 na35],意指中年妇女,略带贬义。此外,在自身的方言地区发展中产生了新的词汇。如“蛋、卵”的委婉语有“膥”,更多地是写成“春”,如鸡蛋、鱼卵一般说成“鸡春、鱼春”,这些都是属于广东自有的方言词汇。

(二)外来文化的发展

肇庆处于西江中下游,西江穿境而过,拥有相对发达的航运,其在经济上、内外文化交流上的发展也必然会影响当地的语言。

1.商业文化的萌芽与发展

在古代,长江流域主要通过灵渠与西江流域沟通,中原汉人南下也是沿经水道“灵渠-封开-肇庆-广州”这条路线,对于以水运为主的古代,据西江三峡之险的肇庆,成为控制岭南的战略要地。航运经济的发展,加之与广州的紧密联系,肇庆地区逐渐形成了浓厚的商业气息。这对本身带有浓厚的巫傩文化的南蛮之地来说,在生活中、语言上更为讲究“喜庆、吉利”,像“猪膶、猪脷、猪红、通胜”这样的独特的地方避讳也应运而生。

2.航运经济带来的文化交流

航运的繁盛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发展,更促进了肇庆与外地的文化交流,其中就包括了邻近的福建闽越文化。原指“结拜弟弟”的“契弟”一词转变为“同性恋”的代名词,兼有“姘夫”之义;“去苏州卖咸鸭蛋”中由于闽南语中“土”与“苏”的音近而产生的“苏州”对“土州”的讹误等,想必都是在这样的一种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由此可见,肇庆话中的一些禁忌词并不是本身自有,而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同区域文化的交流而演变产生的。

3.政治、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西方文化

除了上面用汉字来表达,还有许多禁忌词的委婉语形式是以外语尤其是英语的形式呈现的,如“性交”用“ML”或者是“Sex”来代替,“屁股”说成“PetPet”或者是更简略的“PP”,“月经”用“M”(Month)等。从这些外文的委婉语形式可以看出,肇庆话除了熔合了汉语、楚语和土著越语,在其缓慢的发展过程中还吸收了许多的外来因素,当中就包括了西方的文化与语言。

四、结论

语言与文化是一张皮,既可以通过从语言材料入手,研究文化的特质;也可以考察文化在语言中的投影。通过对肇庆方言禁忌词的研究,我们不仅为肇庆话较完好地保留中古汉语语音、词汇特点找到了证据,同时还了解到粤语形成、与发展的进程中,既有对早期百越土著文化、南楚文化的吸收与保留,又有与闽越文化、西方文化等随政治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外部文化之间的交流,同时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表现出兼容并包的個性。

参考文献:

[1]肇庆市端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肇庆市志[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 1996.

[2]张向阳.语言禁忌现象的立体透视[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0(4):39-42.

[3]伍巍.粤语[J].方言,2007(2):167-176.

[4]罗康宁.粤语的起源地新探[J].西江大学学报,1998(2):28-32.

[5]詹伯慧.广东粤方言概要[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6]束定芳,徐金元.委婉语研究:回顾与前瞻[J].外国语,1995(5):17-22.

[7]伍巍,詹伯慧.广东省的方言[J].方言,2008(2):109-116.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