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朱玛拜小说作品中的死亡意识
2016-05-30李红霞
李红霞
摘 要:自古以来,人类就开始了对死亡的思索,死亡主题更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书写对象。从生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生态哲学观念,生者与死者的角度去分析研究朱玛拜小说中的死亡意识,探讨哈萨克族作家笔下独特的民族死亡观念,进而推动哈萨克文学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朱玛拜;哈萨克文学;死亡意识
朱玛拜·比拉勒生于1941年,新疆额敏县人。1956年开始创作,是一位以哈萨克语创作的作家,先后出版了《深山新貌》、《原野小鸟》、《同代人》等5部长篇小说、6部中短篇小说和散文集,曾获“山丹奖”、“骏马奖”、“少数民族文学奖”等荣誉。小说集《蓝雪》、长篇小说《寡妇》已被译成汉文,深得读者和研究者的好评。朱玛拜的小说总是寓意深刻,哲理丰富,体现了作家对民族命运、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思索。鲁迅先生曾说:“现在的文学也一样,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打出世界上去,即于中国之活动有利。这中立足本土,诉说普遍性与民族性的文学创作,将可以更好地走向世界。在朱玛拜的小说里,有多部都涉及了死亡的话题,还有一些专门对死亡进行描写,如:《报丧鸟》中的老人因唯一的希望,外孙的离开,而内火攻心,伤心过度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寡妇》中的小寡妇目睹了自己的丈夫英年早逝,婆婆惨死在土匪的枪口下,最后公公的淡然去世。
一、生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生态哲学
作为草原游牧民族的哈萨克族,自古以来就崇拜自然、热爱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日常生活以及行为习惯都渗透着一种大自然的气息。《天之骄子》讲述一对父子夜晚抓鹰训鹰的故事,最后老人也并没有因得到这只出色地猎鹰而将所有财富归入囊中,而是命数已到,去世了。在朱玛拜的笔下也透露出一种潜意识的生态书写,对死亡的思考也与自然有着紧密的关系。“他的坟茔不久就出现在一座荒凉的山岗上,被风吹雨淋,孤独而又寂寞……它好像看到了这个搀杂了烂草根的土堆下很深的地方,有一具人的骷髅正在嘎嘎作响,渐渐腐烂,是啊,谁也逃脱不了这个下场。”其中可以看出作者笔下透露着一种人生于自然,归于自然的生态哲学,生于泥土,归于泥土,生命的逝去,最终都要进入泥土,完成生态系统的循环过程,这是一种生态哲学的死亡意识。
二、从容淡定的死亡态度——死者
《劲草时分》讲述瓦利老人坦然面对死亡的故事。去年患上绝症的老瓦利为了挚爱的老伴免受痛苦的煎熬,凭借顽强地毅力拄着拐杖,依然像往常一样拿着小净壶净身、祷告,然后用心干完一些日常杂活,比如清理马粪、牛粪、羊粪,用扫帚扫积雪。最终这个德高望重的老人病入膏肓,变得瘦骨嶙峋,不思茶饭,卧床不起了。在这弥留之际,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老瓦利把一切安排的井然有序,把自己曾欠下的人情都还了,还请了左邻右舍,亲家一家以及自己的女儿、女婿同吃晚餐,也向亲家安排了自己的后事,给自己的老伴做了归宿安排。最后在大家用餐和谐自然的氛围之后,老人安静地离开了人世。朱玛拜说:“而那些普通人却习惯于把有限的智慧和毅力维系于神力慢慢地享用,最终从容辞世,这使得他们身后的一切都井然不紊。”从中可以看出哈萨克族普通牧人这种面对死亡从容淡定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面对悲苦的生活,老人也曾与情人私奔,偷别人的狐狸皮,鞭打妻子,順手牵羊这些偷鸡摸狗的勾当,在人生的弥留之际,老人请求得到大家的宽恕,与亲人做着最后的诀别,看到大家和谐共进晚餐,气氛融洽的场景,老人了无牵挂,安然辞世。回想自己的甜蜜爱情,真挚友谊,还有一大群儿女后代,也就心满意足,怡然自得,面对死亡也就不再害怕恐惧,显得淡定而从容。
三、坚强地继续生活,平静坦然接受死亡现实——生者
《报丧鸟》中的女儿经历了母亲的难产死亡,患肠梗阻的儿子夭折,老父亲忍受不了外孙的突然去世最终也咽了气,这样一位生者面对生活中的这么多变故,虽然难免悲伤,依旧平静地接受着这一切,为自己的父亲剪去如犄角般僵硬的脚趾甲,笑着打发前来报喜邻居家生了一个男孩的女人,为父亲蒙上了脸。从小时候,就目睹了不知多少亲人的离世,现在也默默地父亲的去世的这样的一种面对死亡的态度。《寡妇》中小寡妇也是经历了丈夫,婆婆公公的离世,在一次又一次的磨难坎坷中,她选择坚强地挑起生活的重担,为自己的小儿子撑起一片天,一次次蜕变成一个精明、娴熟、稳重的女主人了。无法改变死亡的定局,可以改变对待它的态度,身边一个个可以依靠的人都离开了,生活还要继续,幼小的儿子还要养育,小寡妇面对人生的困境,努力前行,不断成长。这就是朱玛拜笔下生者面对亲人死亡时的所持有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可以窥见苦难背后的哈萨克民族坚强不屈的女性形象们。
四、结语
朱玛拜是当代中国哈萨克族著名的小说家,生动的展现了哈萨克族独特的生活现实和民族传统,蕴含着作家对民族,对社会,对文化的深切关注和独特见解。在草原游牧生活的基础上,抒发着哈萨克族作家对生命与死亡的体悟。朱玛拜分别从生者和死者的角度,叙述了他们对待死亡的态度,不管是从容淡定,还是坚强面对未来的生活,还是平静坦然地接受眼前的现实,我们都可以从中体味哈萨克族作家对死亡意识的书写,对于理解哈萨克文化,了解哈萨克人的死亡态度,自然观念和价值观念具有一定积极意义。进而体现出大草原中蕴含的死亡意识的丰富性和深刻性,推进哈萨克文学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玛拜·比拉勒.蓝雪[M].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译.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1.
[2]朱马拜·比拉勒.寡妇[M].叶尔克西·胡尔曼别克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3]苏北海.哈萨克族文化史[M].新疆:新疆大学出版社,1996.
[4]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