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谈古诗词教学

2016-05-30杨元娣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4期
关键词:望湖古诗想象

杨元娣

古诗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引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古诗的音乐美,品味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是我们每位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反复诵读,感受古诗之音乐美

古诗合辙押韵,字数、句数整齐、均衡。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自然而然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朗读是学习语言的重要方式,不仅有助于理解思想内容,还能体会到语言的韵味。

南宋朱熹有言“要读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教学初,我们可针对不同年级段指导初读,可采用教师范读,自由练读,个别指读,合作读,分小组读,分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意在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韵律。例如教学一年级《登鹳雀楼》,课初教师面对全体学生不疾不徐、身心投入地朗读古诗,在第一时间为孩子传递每个字音的正确读法,每行诗句的抑扬顿挫,为学生如何读放好样子,有力提高初读诗文的效率。

二、品味字眼,感受古诗之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精确、凝练。每首古诗的字数有限,因而诗人十分讲究用词的精当确切、凝练含蓄,有时一字一词,包含极丰富的内容。如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诗描写了西湖雨来得猛去得快,“黑云翻墨未遮山”犹如画家泼墨顷刻间一幅中国画展现在诗人面前,不等诗人尽情欣赏,暴雨骤停“望湖楼下水如天”,水天一色,动静结合,色彩鲜明。曾有贾岛《推敲》的故事,王安石为一“绿”字斟酌的佳话,历代文人字斟句酌,古诗凝练精妙的语言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范例,教师大不必逐字逐句繁琐分析,应扣住一个字眼细细品味,慢慢推敲,用心感受古诗的语言之美。如教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品悟“白雨跳珠乱入船”的“乱”字,教师在读的基础上启发想象:“此刻,你眼前仿佛看见什么,耳边又听见了什么?” 交流后教师追问“这里的‘乱字,你能换一个字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抢着说“冲、刮、弹、溅、急、挤、蹦……”教师不做任何回应一一在黑板上写下,“孩子们,不妨我们也学学贾岛,来推敲推敲,究竟是用‘乱字好,还是用‘冲,或‘刮,或‘弹,或‘溅字好呢?为什么?前后相邻的同学讨论讨论。” 一番热烈的讨论后,学生各抒己见,纷纷说“乱”字好,好在生动写出了雨点的气势磅礴,好在表现出了大雨猛的特点,好在让人感受到雨点密密匝匝,又急又猛……比较、推敲、讨论、交流中学生自然领悟到诗的语言魅力。

三、启发想象,感受古诗之画面美

怎样启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感受到古诗中的画面美呢?

1.联系生活,想象画面

古诗词文体虽离现代学生久远,但其内容源自生活中的景、物、人、事。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位,注重学生知识与生活相联系。古诗教学中结合学生所见所闻所感,缩短了古诗与学生的距离感。如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的是人们喜迎除夕,忙碌愉快的情景。教学时我启发学生联想自己过年时的心情,使他们脑子里呈现出喜悦的画面,再介绍一些旧俗,学生会展开想象从而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

2.凭借文字,描绘画面

古诗篇幅短小,文字凝练,但字字句句内涵丰富,如《宿新市徐公店》一诗中篱笆、小径、树木、儿童、黄碟、菜花构成了一幅恬静的乡村图,可“儿童急走追黄蝶”让原本静止的画面动了起来,画面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类似此类写景叙事的古诗教学可引导学生找出诗句中描写景物的词语,凭借具体词语展开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例如教学《渔歌子》教师扣住诗眼“不须归”引导学生讨论作者为什么不愿回家?自由读词,划出描写景物的相关词语,并请学生在黑板上面的方框内相应的位置上填写,以此丰富画面。

3.借助媒体,丰富画面

多媒体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恰如其分地使用往往事半功倍。如教学《登鹳雀楼》,教者请孩子说说印象中的黄河,适时播放黄河水奔腾不息的画面,帮学生丰富脑海中的画面,深化感悟黄河气势磅礴、宏伟壮丽。再如引导理解《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教师尊重学生畅所欲言工具书的概念,随后出示相应画面,调动视觉感官丰富画面色彩。

古诗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引领孩子学习诗歌,发现她的美,欣赏她的美,演绎她的美,丰富孩子的人文素养,这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应当追求的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望湖古诗想象
久别情
快乐的想象
雷雨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