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趣味语文”教学课堂诸元摭谈

2016-05-30陈桂香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6年4期
关键词:西湖课外海洋

陈桂香

怎样才能使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产生兴趣呢?需要老师在教学时有趣味性,多采用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来使学生对其课堂产生兴趣,多元素地建设生动的趣味语文课堂,激励出学生的学习乐趣,以至于提升教学本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悬念导入,波澜顿生

要想使语文课堂有趣味性,首先要在上课之前给学生们制造悬念,让他们产生疑问,有了疑问就迫切地想要得到解答,从而使同学们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想要从中得到答案,这样一步一步下来会使学生们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们既有兴趣又扎实地掌握了语文知识,也使教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和达到教学目的。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三课《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课文为例,老师先提出一系列的疑问来制造悬念,老师可以开始讲课前问:“同学们都见到过真正的海洋吗?有哪位同学去海边旅游过能来给大家讲一下你见到的海洋是什么样的?你看完海洋之后的感受是什么?”老师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肯定有许多去过海边旅游的同学会争先恐后地回答:“海洋很大、很蓝、非常漂亮,有海浪飘来。”同学们的回答使一些没见过海洋的同学听后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很想也来了解和认识海洋,此时老师可以总结说:“海洋非常雄伟壮阔,有时很平静,有时却波涛汹涌,但有个人却认为海洋是21世纪的希望,这是为什么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海洋——21世纪的希望》这篇文章,一起来跟随作者看一下到底是为什么。”这样悬念导入,波澜顿生可以很快把同学们带入课文当中,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由此可见,学生们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更好地融入课堂中去,悬念的导入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同学们学习的动力,使课堂生动丰富,趣味性强,培养同学们自主学习从文中找答案。

二、援引诗词,提升意境

我国古代诗词优美,在对一篇课文的学习时如果能引用相关诗句,不仅可以把文章的意思很好地表达出来,而且还能提升文章的意境,使同学们更加生动有趣地了解这篇课文,更加深入地学习理解课文,有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和学习。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课《西湖》这篇课文为例,这篇课文介绍了西湖的美景,杭州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像是镶嵌在天堂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样,这时老师可以问:“同学们谁去过西湖?西湖的风景是怎样的?”同学们一定正想回答西湖的风景很美,那么美在哪里呢?接下来老师可以通过幻灯片展示一些西湖美景的图片,然后引导同学们,看到这西湖的美景图,不禁让我想起了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那就是宋代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中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意思是说如果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无论淡妆浓妆她总是美丽的。诗人用了一个巧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句,写出了西湖的神韵美,通过教课时对诗句的引用,可以更好地使学生们了解西湖的美景,对文章的学习也更加深刻。

在对语文课堂学习的过程中适当地引入相关的诗词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提升文章的意境美,还能使同学们通过对诗句意思的了解结合课文更加深刻地认识教材,还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积累了诗词。

三、延伸课外,拓展视野

要想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提升写作水平那么课外阅读是十分必要的,所以老师应该在学习了本课的知识以外多鼓励同学们延伸课外知识,多进行课外阅读,了解课外知识,搜集资料,拓展视野,当然,老师也要对同学们做出积极的引导,使他们能主动地去搜集一些课外的相关知识。

例如:在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十课《美丽的丹顶鹤》一文的学习中老师讲完课文内容后可以给同学们讲解一些课外书籍上的关于丹顶鹤的内容知识后让同学们运用生活经验与课外资料的搜集,深入对文章的解析,提高同学们整合加工资料然后进行表达的自主学习技能。老师可以提出:“为什么文章中将这里称为丹顶鹤的第二故乡?请同学们下课后查找相关资料来讲一讲。”然后同学们会下去搜集相关资料,明白黑龙江是丹顶鹤的第一故乡,每年冬天他们会飞到江苏盐城去过冬,所以文中称这里是丹顶鹤的第二故乡。这样不仅解开了学生们的疑问,还增加了学生们的课外知识,可谓一举两得。老师还可以和同学们一起分析课外书籍中讲的和教材中讲的有什么不同,共同分享阅读后的感受和有哪些额外的收获,让学生们产生求知的欲望,能积极地去搜集资料来辅助课文学习。

教师要能很好地激励同学们延伸课外知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自己搜集知识去解答,一步一步把学生们带入文章中,提高学生们多方面的知识水平和学习技巧。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小纪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西湖课外海洋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시후 ( 西湖), 야간 개장 재개
当西湖遇上雪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