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市场IPO抑价现象的实证研究
2016-05-30马莉
【摘要】 IPO抑价普遍存在于各国的资本市场,而我国IPO抑价率很高,它的长期存在会降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为寻找影响我国新股抑价的原因,本文收集了2010年至2012年首发公开上市的756家公司的相关数据,建立计量模型来分析造成我国IPO抑价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IPO抑价;影响因素
一、IPO抑价理论
1.信息不对称理论;2.行为金融学理论;3.股权分散假说。
二、IPO抑价的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次实证研究共选取首发公开上市的756家公司,样本年度从2010年延伸至2012年,共计756个样本点。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使用EXCEL整理原始数据,stata.13进行统计分析。
(二)变量选择与模型设计
1.被解释变量。IPO抑价率(UP)。用上市首日报酬率来衡量,反映首次公开发行的较高超额收益率。
UP=(P1-P0)/P0*100%
P1是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P0是上市公司新股发行价。
2.解释变量。(1)新股发行价格(lnp)。新股发行价格越低,说明其内在价值高于发行价,价格更可能上涨。(2)新股承销保荐费用比(ER)。ER越低时,承销商倾向于定较低的发行价格,则该其内在价值高于发行价。(3)上市首日换手率(TOR)。TOR可反映股票上市交易的活跃程度,越高时,资本市场的投机成分越重,导致新股在二级市场的价格更易被高估。(4)中签率(LOT)。LOT越低,说明其上市公司的价值更为投资者所认可,也就要求投资者投入更多资金,投资成本较高,则要求较高回报率,进而导致新股上市首日有较高价格。(5)上市首日股价波动程度(PF)。用上市首日最高价与上市首日最低价之间的价差除以上市首日最低价表示股价波动程度,可从侧面反映新股的投机行为。此波动程度越大,市场的投机氛围也就越浓厚,越易造成抑价。(6)发行规模(lnsize)。新股发行规模越大,更易引起投资者关注,进而监督公司行为,此时部分投资者进行操作的可能性也就越小。(7)流通比率(FR)。FR越低,说明国有股和法人股持有比例越高,则投资者持股比例较小,难以在公司股东大会上行使自己的权利和获取企业内部的信息,在二级市场则会承担更大的风险,则需要较高的发行抑价来补偿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3.模型的建立。本文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建立中国IPO抑价的影响因素的方程,模型如下:
UP=β0+β1lnp+β2ER+β3TOR+β4LOT+β5PF+β6lnsize+β7FR+ε
(三)实证结果及分析
1.描述性统计
研究样本总数为756个,样本平均抑价率为78.5%。其中新股发行价格取以元为单位的数据并进行自然对数转换,发行规模取以万元为单位的数据进行自然对数转换,其他变量的数据均为原始数据。新股发行价格及新股承销保荐费用比(ER)的均值分别为3.145和0.072。上市首日换手率(TOR)均值为0.692,说明可流通股中在上市首日就有一大半被抛售出去。中签率(LOT)此处仅考虑了上网发行中签率。上市首日股价波动程度(PF)均值为0.120,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为0.911和0.019,说明新股上市首日交易较为活跃,日内波动较大,且不同股票首日交易表现差距也较大。发行规模均值为11.187。流通比率(FR)均值为0.817,说明新股上市流通股占发行数量的比例较高。
2.回归结果
为检验是否存在异方差采用BP检验,得p值为0,强烈拒绝同方差的原假设,认为存在异方差,则采用OLS+稳健标准误再次进行回归,所得结果如表2。
三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以2010年至2012年的756家上市公司股票为样本进行研究,发现新股发行价格、中签率、流通比率与IPO抑价率负相关;新股上市首日换手率及首日股价波动程度与IPO抑价率显著正相关。信息不对称理论在中国基本成立,回归结果表明新股投机行为是我国IPO抑价的一个主要原因。通过分析以上的实证研究结果,就如何改善新股发行抑价这一现象提出如下建议:1.鼓励优质股上市;2.完善证券市场;3.规范投资者行为。
参考文献
[1]赵莉莉.我國IPO抑价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创业板的市场数据[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第5期:36-40.
[2]姜婷,周孝华,董耀武.新股投机行为与IPO抑价[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第6期:72-77.
作者简介
马莉(1995—),女,汉族,重庆市万州区人,本科生,单位:山东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工程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