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2016-05-30张波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赏识创新精神小学语文

张波

摘 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际,从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多赏识三方面,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新精神 赏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105-01

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人思维活跃的表现。质疑释疑是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积极思维的过程,其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重视学生质疑释疑能力的培养,激励他们敢问、敢想、敢说、敢做,发挥创新的潜能。

一、创设质疑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在教学中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情境,把他们的天真好奇诱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如教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时,上课开始,我用课件展示渔网、蜘蛛网,在学生看到画面之后,我问学生:“你看到什么啦?生活中见过吗?今天老师再带同学们认识另一种网,想不想认识呀?”接着我出示课文题目,这时我又问:“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它吗?”学生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国际互联网,你离我们有多远?国际互联网,你有多大年纪?你是怎么形成的?”接着我说:“同学们向国际互联网提出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有些问题同学们可以用课外时间从科普读物中了解到,有些问题现在还没有答案,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那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样,学生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新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调动。

二、教给质疑方法,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

1.揭题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既有利于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如教学《奇妙的国际互联网》一课时,出示课题后,就可以问学生读了课题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这样学生主动探求、思维活跃,为下一步的学习作了铺垫。

2.初读质疑。在初读课文时,引导学生对课文中字、词、句的理解提出疑问,这样既能疏通课文,又能养成“自己读书”的好习惯。如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时,学生提出了:“饥餐渴饮”是什么意思?“晓行夜宿”是什么意思?李时珍对庞宪说:“我们就在这里住一夜吧!”句末为什么是感叹号?等问题。这样学生始终处在积极思考状态下,拓展了思路,为进一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埋下了伏笔。

3.细读质疑。引导学生在课文的关键处、困惑处质疑求解。如《李时珍夜宿古寺》一课,文章的最后写到: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中天。当读到这里时,学生提出这些问题:“为何这里作者不是写寺内的人,而是写寺外的景呢?”此刻教师稍作讲解,学生很快就能悟出作者这样安排的目的。

三、培养释疑能力,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1.联系上下文释疑。如《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文,在讲读王二小被敌人挑在枪尖时,有的学生就质疑:既然二小已经把敌人带进了埋伏圈,为什么不想办法摆脱呢?难道没有其它摆脱的方法吗?针对这一疑问,我没有做正面回答,而是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来的鬼子有多少?年小的二小有没有摆脱敌人的能力?这样一启发,“一石激起千层浪”,通过讨论,学生体会到二小由于对八路军的爱,对敌人的恨,他要保证后方更多乡亲们安全脱险,才出现了如此伟大的壮举,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我国人民为了抗击敌人团结、勇敢的精神。

2.联系生活实际释疑。如教学《珍珠鸟》一课时,在学到第4自然段时,有的学生提出:作者在写作时写到:珍珠鸟落到我的书桌上,蹦到我的杯子上,喝我的茶水,用嘴啄我的笔尖,啄我的手指。主人为什么没有反应呢?这时,我并不急于给学生答案,而是问:“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有的学生说:“我会很着急,因为它把我的稿纸弄脏了。”有的说:“我会把这只捣蛋的珍珠鸟关起来?”有的说:“我会很生气,再也不让珍珠鸟到我的书房来。”……这时我又问:“主人怎么做呢?为什么?”这时水到渠成,学生畅所欲言,体会到主人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这样,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打破盲目服从,在训练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创新教育——中国教育范式的转型[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

[2]蒋宗尧.创新教学引论[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责任编辑 陈 利)

猜你喜欢

赏识创新精神小学语文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