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世纪上半叶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内容规定的演变研究

2016-05-30邵雅婷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6年4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演变纲要

邵雅婷

摘 要:语文课标作为语文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关于阅读教学内容的规定有很多,研究者若以此为出发点,或许能从全新的角度挖掘出当下语文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以时间为线索,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名称变化规律,对阅读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对其演变规律进行总结。

关键词:语文课程标准(纲要) 阅读教学内容 演变

20世纪上半叶的语文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关阅读教学内容自然也不例外。整理这半个世纪阅读教学内容,探究其演变的规律,对当下的语文教育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20世纪上半叶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内容特点

1.晚晴时期(1904-1911)

晚晴时期主要是学堂章程时期,主要是指从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段时期。依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按照初、中、高等几个阶段划分学校教育,并且规定了各阶段学校教育的課程设置、教育行政等内容。

首先,阅读教学内容狭窄。现在定以《诗经》《书经》《易经》及《仪礼》之一篇为高等小学必读之经。这一时期的学堂章程文件中规定:这些选文内容都是名人名家的大作,涉及范围较狭窄。除此之外,所选文本一律采用文言文形式,语言较枯燥,字词翻译解释难度较大,学习起来难免会令学生觉得单调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阅读教学内容的封建性,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对“读经讲经”的要求。《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从“学堂、教师、课程、学生”[1]四个方面具体规定了小学初等学堂教育。受《奏定学堂章程·学务纲要》中规定:“中国之经书,即是中国之宗教”“无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蓝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这些规定明显的带有浓厚的封建性,是封建教育思想的延续。难免成为日后阻碍语文教育发展的毒瘤。

2.民国时期(1912-1929)

在民国时期发生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从1912年《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颁布、1916年《国民学校令》到1923年的《新学制课程纲要》。1912年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将“学堂”统一更名为“学校”,开始废除“读经讲经”课,成为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开始变革的标志,并且将“中国文学”课程统一命名为“国文”。1915年,颁布《颁定教育要旨》和《特定教育纲要》,提出“爱国、尚武、崇实、法孔孟、重自治、戒贪争、戒躁进”[2] 等教育宗旨,使其复古教育取得合法性地位。在课程设置方面,还具体地规定中小学应该加上读经科目,并且要“按照经书及学校程度分别讲读”。1923年颁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新学制课程纲要》除了对不同学年所读内容进行详细规定外,在白话文占据教科书大片天地的形势下。

首先,阅读内容体现统治者需求。1911年为满足资产阶级经济发展,在1912年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中明确提出“读经科一律废止”,将中国延续了千年之久的“读经讲经”废除。但是由于袁世凯的反篡,为实现其复辟目的,于1915年颁布《特定教育纲要》,明确提出各个学校的原则“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在此基础上还规定了学校的课程设置,都应该加入“读经”一科。

其次,阅读教学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20世纪初,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理念在中国广泛传播,对这一时期阅读教学内容的制定影响颇多。小学阅读教学的内容,以“修身、历史、地理、理科”等生活必需事项未主要内容,这些事项是为了满足成人的生活需要。除此之外,他还明确提出了在教授国语时,要转变学生的观念,并且重视诗歌、美文、朗读、演述、讨论等的作用,“从玩味国民文学上玩赏他言词的优美”[3]。阅读教学内容的规定也表现出一些全新的特征:关注语文自身。

3.课程标准时期(1929-1948)

课程标准时期主要指从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到1948颁布的《国语课程标准》。192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在《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提出小学开设“国语”,中学设“国文”,结束了中小学“国语”的统一命名。至此,“国语”“国文”并列局面正式形成,较大的改变是在目标部分明确提出了阅读“语体文”的要求。1932年的《小学课程标准国语》在坚持原有的“目标、作业类别、各学年作业要项、教学要点”四个基础部分外,为了对语文教学各个方面进行更加详细的规定,特增加了“各种文体说明、读书教材分量支配、教材选编应注意的事项”[4]三个附件。

首先,阅读教学内容逐渐摆脱政治束缚。由于受到社会形势的影响,“不背本党主义,奋兴民族精神”的政治主张在1929年《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小学国语》的阅读教学内容规定中明确的被提出。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主张一直影响着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规定。1932年的《小学课程标准国语》对阅读教学内容的规定也都包括依据“本党主义”而设置的“关于国民革命的;发奋民族精神的;启发民权思想的;养成民生观念”的内容。阅读教学的内容逐步摆脱政治的束缚,展现语文教育自身的特点。

其次,阅读教学内容逐渐脱离儿童中心。从20年代开始,受杜威影响,阅读教学的内容就以儿童文学为主,关注儿童兴趣爱好,并且从儿童的理解能力、实际需求出发,规定了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但随着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这一时期的阅读教学内容,表现出过于关注儿童,注重兴趣,忽视知识的趋向。受叶圣陶、夏丏尊、陶行知等一批教育家的影响,阅读教学内容逐渐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强调语文学习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特点,在阅读教学内容的编排上也不再一味地注重对兴趣的重视,开始加入许多余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逐渐疏离了儿童中心。

二、20世纪上半叶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阅读教学内容规定的演变规律

1.从“文言”到“白话”的语言形式转变

语言形式的变化是语文阅读教学内容最明显的标志。从文言文到白话文,这一转变历程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一段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文言文在语文教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奏定小学堂章程》中出现“读经讲经”“中国文学”课程。“读经讲经”所读《诗经》《书经》《易经》及《仪礼》儒家经典,全部以文言文形式出现。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门在1912年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中指出:“读经科一律废止”,将“中国文字”,“中国文学”课程改名为“国文”,而且还将“学习普通的语言文字”明确的规定为学习国文的主要目的。

2.自“读经讲经”到“包罗万象”的内容维度扩充

《奏定学堂章程》这一时期的语文教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带有封建气息。《奏定学堂章程》明文规定了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学堂,必须坚持“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5]《诗经》《论语》《孟子》《易经》等儒家经典理所当然的是主要的内容。1912年蔡元培担任教育部长后,注重道德教育,提出用“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这必然要求语文课程内容进行相应的改变。于是,同年颁布的《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读经科一律停止”,1922年随着“壬戌学制”的颁行,各科全新的课程纲要出现。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逐渐多样化,由吴研因负责起草的《小学国语课程纲要》中提出对“童话故事、剧本、传记、谜语、儿歌、儿童报”等多种多样的阅读教学内容。随着课标的不断完善,从单一的“读经讲经”到包罗万象的内容,涉及国家、自然、历史、地理等多个方面,多角度的满足学生需求。这些规定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语文变得多姿多彩起来,丰富了语文课程,推动语文学科不断向前发展。

3.由“道德统治”到“服务生活”的内容实质变革

我国的语文教育和封建制度息息相关。教育维护封建制度统治的特征非常明显,《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学堂所学内容“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并且所学习的内容一定“不得废弃中国文辞”,主要是为了“读古来经典,通解经史古书,传述圣贤精理”。从这些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其目的还是为了通晓中国经史,培养维护封建统治的各式奴隶,以维系封建统治。1911年,腐朽的封建统治被辛亥革命推翻,教育部长蔡元培在1912年推行全新的“道德教育、实力教育、军国民教育、美感教育的”教育宗旨,自然而然的“读经讲经”科废止,加强以“生活必须事项”为主的阅读教学内容安排。并且规定各学科必须体现“共和精神”。20世纪20年代,受到杜威儿童中心教育观的影响,我国的语文教育开始关注儿童,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在《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目的部分明确提出“引起读书兴趣,并涵养性情”的要求。在合乎儿童心理、满足儿童兴趣前提下设立的阅读教学内容,大多以简单、易懂、想象类的文本为主,这些内容极大了满足儿童阅读的兴趣,同时便于教师教学,与枯涩难懂的经书相比而言,是一大进步。

三、在探究中反思

1.阅读教学内容的规定依赖外国经验

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受杜威“儿童中心”“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阅读教学的内容关注儿童、关注实用。阅读教学内容基本以儿歌、报纸、参考书等一些符合学生兴趣、遵循发展原则的实用教材为主。我国语文教育自独立设科以来,就走上了学习外国的道路,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却只是一味的简单模仿,没有结合自身特点。但“任何国家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必须传播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培养为本民族、本国家、本地区建设服务的人才”。从古至今,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囊括了中国艺术、哲学、宗教、伦理等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杨启亮先生曾说“传承它们就是守护本土文化,以舶来的文化异化它们,就是低毁自家的精神家园”。

2.閱读教学内容的规定偏重政治意识

我国这一时期的语文教育一直受到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毫不顾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为地夸大思想教育的地位和作用”[6],其二,语文学科虽然是一门蕴含丰富的人文内涵的课程,但是人们却地将这种人文内涵单纯的理解为政治思想,“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变成一种纯粹的政治说教”[7]。语文独立设科之初,“读经讲经”的阅读教学就是为了宣传中国封建思想,巩固封建统治。随着辛亥革命的胜利,白话文的出现,语文担负起了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任务。“读经讲经”取消,阅读教学的内容开始出现白话文。但是袁世凯复辟,使得阅读教学再次出现了“读经讲经”。后来发生的五四文化运动,使语文教育担负起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发扬民主科学的主要途径,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开始体现出浓厚的民主精神。阅读教学内容过多的与政治关联,忽视了语文的“语文味”,违背语文教育本身的目的,也不合乎语文教育自身发展的规律。

3.阅读教学内容的规定忽略时间因素

从1904年语文独立设科开始,开设以《诗经》《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作品为内容,1912年“废除读经讲经”转而开始选取“修身、历史、地理及其它生活必须事项”,1916年又“重读经书”,再到1923年的“童话故事、儿歌、谜语”等儿童文学为主的阅读教学内容,可谓变化万千。另外,由于战争的原因,抗战期间在不同的区域,阅读教学的内容又不尽相同,这即多样化又快速变更的阅读教学内容,使教师、学生无法迅速的适应,并很好地加以学习。

总而言之,20世纪上半叶的阅读教学内容的规定,虽然由于依靠外国经验,忽视语文教育自身,再加之对政治统治的维护,忽视了时间周期的更迭,使得阅读教学内容的规定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在这漫长的50年里,语文阅读教学也得到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要在吸取前人教训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反思,促使语文教育更好的发展。

注释:

[1]靳健:《我国小学、初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百年变迁》,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第106-111页。

[2]李刚:《语文百年:呼唤语文教育理论-兼谈语文课程标准的定位》,咸宁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102-105页。

[3]王云刚:《<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目标维度研究》,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4]朱丹:《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5]陈娜:《从高中语文课程文件的演变看高中语文课程内容的发展》,重庆: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

[6]曾祥芹:《新课标的阅读学阐释》,语文建设,2002年,第4期。

[7]许明,王烯:《国际阅读素养进步研究述评田》,外国教育研究,2003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标准演变纲要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小学低段随文识字教学之我见
培养学生的生活素养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改变课堂从目标制定开始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