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快乐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6-05-30赵鸿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快乐兴趣小学数学

赵鸿

摘 要 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再加上数学枯燥、单调,大量复杂的公式,抽象的原理大大降低了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质量。许多同学出现了“厌学数学、怕学数学”甚至“谈数色变”的状况。快乐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实施相较于其他学科更困难。

关键词 小学数学 快乐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062-0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快乐教学”的优越性。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理论家赫·斯宾塞在19世纪便以“快乐”二字作为教育哲学的中心思想,他提出要知道如何教育好孩子,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教育最有效。经过他数年的教育实践和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在快乐状态下的学习最有效。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一种快乐的环境,愉悦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方法都会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针对中国孩子的心理特点,怎么样才能将快乐教学法有效的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呢?

一、激趣揭题,激发学习兴趣

一节好课常常就是老师在新课一开始就采用一些积极有趣的对话,游戏,歌曲等形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他们主动地去获取知识的兴趣。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他们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才能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机会。而游戏是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药。例如,我在教学“对称图形”一课时,师:老师这里有一张白纸(出示一张白纸)如果是你的话,你想怎么玩?学生踊跃发言,你们想知道老师怎么玩这张纸吗?师:先把这张纸对折,然后从折痕的地方,任意地剪。(师展示,老师剪的漂亮吗?)师:你们想剪吗?每个同学桌上都有一张白纸,不妨这样来玩一玩。开始!学生剪纸(对称图形),同学们开始认真剪起来,展示学生的作品,提出问题,同学们剪的图形都不一样,但是,你们有没有从中发现这些图形共同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好吗?这时,学生学习的热情来了,探究的欲望高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夸美纽斯主张课堂是一个快乐的地方。怎样才算是快乐的课堂呢?如果把课堂比作一杯水,那枯燥乏味的课堂就是白水,经过精心设计、充满智慧和趣味的课堂,就是学生喜欢喝的酸酸甜甜的水。快乐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智慧的,要能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不仅仅是表面的热闹。

记得以前在读书的时候看过一位名教师教《质数和合数》的教学片段。师生基本上不讲话,只用手势,要求是:1.必须用乘法;2.限用自然数;3.不能用“1”。接着教师写:4=?学生提出:4=3+1,教师摇头,用手指指要求。学生思考后提出4=2?,教师满意地点点头,然后教师用同样的方式出示:6=2?,8=2?,9=3?……,接着教师出示3=?学生摇头写不出,于是教师在3后写上“质数”两字。同样:2=?、5=?、7=?学生均不能按要求写出来。最后教师问了一句话:“你们发现了什么特点?”学生纷纷发言,教师归纳小结,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这种教学方法趣味盎然,新奇独特,学生很喜欢。我们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其实主要就是指它在方法上的无限创新所带来的美感。

三、幽默解疑,使学生形象地看懂数学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而幽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直接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小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恰如其分地运用新奇巧妙、幽默诙谐的语言,借助形象“物化”抽象的知识,能使学生“拨云见日”。

如:我在讲《鸡兔同笼》的这节课时:鸡兔同笼有头100个,脚240只,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学生看到题目,“啊,太难了。”有的甚至直摇头,面露难色,惧怕不已。我笑笑了说:“全体兔子,听我命令立正(像人一样两脚着地)提起前面的两只脚。”全班学生一怔,继而哄堂大笑,个个瞪大了好奇的眼睛。“现在,兔和鸡的脚只数相同了。上面有100个头,下面有多少只脚呢?”学生大声地答:“脚的只数是头的个数的2倍,是100?=200(只)。”老师问:“和原来脚的只数比,少了多少只呢?”学生计算后马上得出是240Ha200=40(只)。“这40只脚到哪里去了呢?”老师满脸疑惑地问。学生调皮地回答:“被兔子提起来了。”老师又问:“现在笼子里有多少只兔子?多少只鸡?”学生们欢叫道:“有20只兔子,80只鸡。”一个抽象而有难度的问题,通过教师“幽默”的点拨,变得浅显、生动而有趣,一切都迎刃而解,幽默与风趣,让学生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巧设多样练习,升华学习兴趣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新授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的重要途径。但是往往因为缺少新颖性和趣味性而成为学生的负担,常常会出现学生的作业没有成效,敷衍了事,甚至出现不能按时完成的现象。例如在教学二年级的口算乘法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让孩子们反复背乘法口诀,有点“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感觉,比如要算7?,有的学生会从一一得一背到七八五十六,不能快速有效地说出需要的乘法口诀。为此,我让扑克牌大显身手,以游戏促练习。同学们每两人一组,一开始强弱搭配,目的是以强带弱。游戏规则是:将1~10的40张扑克牌一分为二,每人20张。游戏开始,两人同时出牌,看清两张牌上的数字,快速算出积。谁先说出得数谁获胜,将落地的两张牌收起,属于胜利战果,规定的时间内战果多的人获胜。等孩子们都熟练以后,强强搭配,让竞争擦出激烈的火花,然后选出最强的选手和老师比赛。通过这样的游戏形式,孩子们计算的兴趣达到了极致,好多孩子书包里天天装着扑克牌,一下课就摆开了“战场”,当然,最终的胜利者应该属于我和我的每一个孩子。

快乐教学法传递的是正能量,可在教学中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有助于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更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并提高成绩,师生关系的和谐及身体的健康也能得到提升。因此,与其枯燥乏味地灌输知识不如让学生思维做体操,让孩子的思维活起来,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玩转小学数学。

参考文献:

[1]王耕,叶忠根,杜崇德.小学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温晓东.小学数学教学法[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

[3]程雷.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几种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2).

[4]郝红叶.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快乐”[J].学周刊,2013,(8).

(责任编辑 李 翔)

猜你喜欢

快乐兴趣小学数学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