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高窟》教学设计

2016-05-30杨海平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6年4期
关键词:藏经洞宝库彩塑

杨海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034-0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

2.通过精读课文,将学生带进莫高窟,切实感受莫高窟的艺术魅力,理解“莫高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3.了解莫高窟文物流失的史实,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强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品析课文的2、3自然段,借助多媒体,感悟彩塑的神态各异和壁画的宏伟瑰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难点:再现莫高窟彩塑、壁画生动的画面,感受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

[教学过程]

一、尝试朗读,自主释疑

1.导入:在我国大西北茫茫的戈壁沙漠中,放眼望去,满眼荒凉,毫无人烟。然而,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就在这恶劣的环境中诞生了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今天我们来学习《莫高窟》。

2.让学生齐读课题。

3.学生质疑。(预设:莫高窟在什么地方?莫高窟里面有什么?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5.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在课堂伊始,由余秋雨的名言导入,通过地图的出示和充满深情的导语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了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并透过第一自然段从整体上初步感受到了莫高窟的宏伟与神奇,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积累,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熟练朗读,大胆质疑

1.分自然段读课文,说说课文从哪几方面讲莫高窟的?

2.学生反馈。

3.相机板书:彩塑、壁画、藏经洞。

4.再次质疑。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质疑,让学生大体了解课文,从哪几方面讲莫高窟的。

三、品赏诵读,互动解疑

(一)走进宝库,欣赏彩塑

1.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这段中你读懂了什么?(指名回答,出示图片)

2.朗读第二自然段。

(1)想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

(2)这段中描写了几种类型的彩塑?(出示图片)

(3)看了这些彩塑,你觉得这些彩塑有什么特点?(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4)指导朗读。读出菩萨的慈善,天王的威风,力士的勇猛。

3.这段中还特写了一尊彩塑。(出示图片)

文中是怎么描述这尊大佛呢?找出相关句子读。

设计意图:莫高窟内的彩塑,文中出现的佛教人物基本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神态各异的彩塑也是教学的难点,因此,适时地展现画面可以使文字活起来,让学生主动、自然地进入到课文中。在接触了彩塑绚丽多姿的形象后,再一次朗读课文,学生兴趣大增,情绪高昂,思维活跃,对“慈眉善目”“威风凛凛”“强壮勇猛”“惟妙惟肖”等词语的理解愈加深刻,脑海中的彩塑画面也越来越丰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了学生内心深处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赞美之情。

(二)走进宝库,欣赏壁画

过渡:莫高窟除了有两千多尊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这是过渡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文接下来写的就是——壁画。让我们走进宝库,看看壁画有何独特的艺术魅力来为莫高窟增辉。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交流壁画的特点:宏伟瑰丽、内容丰富。

a.从哪些地方能让我们感受到壁画的宏伟瑰丽?(小组交流)

小结:壁画的数量大,宏伟壮观。

b.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又体现在哪里?(有记录佛教故事的,有描绘神佛形象的,有反映民间生活的,还有描摹自然风光的。)

(出示图片)

(通过有……有……有……还有……,我感受到壁画内容丰富多彩,宏伟瑰丽)

(2)壁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这些飞天是什么样的?谁来把飞天优美的姿态读出来?

(出示图片)

(3)在这一段的最后一句有一个省略号,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壁画上的飞天还有很多的姿态)

设计意图:这一段的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图片的感知,有效地带领学生领略壁画的“宏伟瑰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深深地感受作者用词的精确和祖国丰富灿烂的语言文化。其中仿照文中的句式,进行听说读写等训练,顺利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语文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化的方便快捷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显示。

(三)走进宝库,了解藏经洞

过渡:在莫高窟里还有一个面积不大的藏经洞。一起去看看藏经洞内曾经有些什么呢?(出示图片)

1.齐读第四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师:就是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却藏有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藏经洞简直就是一个宝库。(板书:珍贵文物)六万多件珍贵文物,件件价值连城。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文物都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但是他们的根在中国,他们的魂在敦煌。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软弱的清政府,就会受到侵略者的欺负,因此我们也该努力奋斗,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加强大。

2.同学们,就用朗读来表达我们此时的心情吧!(齐读)

设计意图:对“莫高窟遭受的劫难——藏经洞被洗劫一空”这一历史的了解和保护文物的意识渗透这一人文性教育,我觉得以一个“曾”字为抓手,点到为止,重要的是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以及激发学生课后去探究这一段历史的欲望。

(责任编辑 陈 利)

猜你喜欢

藏经洞宝库彩塑
眼缘
发力育种产业 打开资源宝库
汉源彩塑
敦煌吐蕃佛寺隆福寺及藏经洞之探究
是非百年:王道士与藏经洞
八至十世纪的敦煌杜氏家族研究——兼及藏经洞文书的“偏向性”
中医文献是中医宝库的主体
中国传统彩塑的继承与创新
当代音乐宝库中的瑰宝:爵士乐
遥远的永恒——赵杰的彩塑艺术